张献忠向厢房一侧望去却见一名宫装妇人正从门廊中走出来她的身后还跟着数名宫女。
张献忠神色显得有些不耐烦他向那妇人喊道:“男人的事情你们妇道人家就别多管闲事了吧!”
汪兆龄赶紧转回身向那妇人跪倒口中高呼:“臣汪兆龄参见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妇人就是张献忠所立的正宫娘娘也就是大西朝的皇后陈氏了她本是明朝大学士陈演的女儿本已与门当户对的一家书香门第定下亲事却不料正当她待字闺中的时候张献忠的兵马已打到了她的家乡当时的张献忠正苦于身边没有出身高贵的女子装点门面忽然听到部下马弁前来禀报说在城中抓住一个美女而且似乎是大户大家的闺女家中有大明皇帝御赐的匾额。
张献忠闻报大喜遂在当晚就纳陈氏为妻以为正室。从此以后陈氏就一直跟着张献忠的部队到处奔波从中原到湖广再由湖广入川最后当张献忠登基称帝建立大西后陈氏也就被他册封为大西的皇后以期用她的身份母仪天下教化子民。
其实现在的张献忠已经不再喜欢陈氏了毕竟陈氏年纪已不小了而且由于多年奔波再加上思念家乡与亲人她过早的显得人老珠黄再也无法提起张献忠的兴趣来了。张献忠现在最宠爱的是那小妾尹氏若不是因为尹氏出身青楼的话他恐怕早就将尹氏立为皇后了。
张献忠很讨厌女人干政虽然他很喜欢听枕边风但他无法容忍女人当面反驳他的命令所以他已经有些很不高兴了。
陈氏不用抬头就知道张献忠是什么表情她慢慢走到张献忠跟前跪下说道:“臣妾先请万岁息怒请万岁恕臣妾无礼之罪。”
张献忠压下心中的怒气淡淡的说道:“起来吧朕的话就是命令你以后一定要牢牢记住!”
陈氏却并未站起她再次向张献忠磕头道:“臣妾有一事想请万岁允准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献忠翻了翻眼睛说道:“什么话?说吧。”
陈氏说道:“臣妾想敦请万岁先暂停几日杀戮以为曌儿祈福。”
陈氏口中的“曌儿”就是她与张献忠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今年才七岁虽然年纪幼小但十分聪明伶俐不仅让张献忠心中高兴而且也使得心中甚是凄苦无比的陈氏得到了些许欢乐虽然她并不喜欢张献忠但是这个孩子却是她的心头肉她甚至不愿意将孩子交给宫女来带而坚持自己养育和教导他。不过张曌的身体从小就孱弱不堪经常生病而且一病就是重病这让陈氏很是头疼前几日张曌偷偷的在这充当临时行宫的成都府衙后院玩水当晚就病了又是高烧又是昏迷他的这种惨状使得陈氏险些昏过去。
听到陈氏这样说张献忠心中一动虽然他并不太相信什么因果循环但毕竟他还是有些迷信的他甚至有些怀疑是否是那些被他杀死的人的冤魂在搞鬼。张献忠一生妻娶无数儿子也生了不少但是只有这个曌儿活到现在因此在张献忠的心里他也将曌儿当做了自己的心头肉只是由于要做出一副威严的样子因此倒并不太表露出来。
张献忠之所以没有将陈氏废掉倒有一半原因是曌儿他可不想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痛恨自己。曌儿的病也让他十分的揪心只不过这些天一直忙于战事因此倒显得有些顾不上了。
以前曌儿虽然也曾生过这样重的病但是还从来没有持续这么久从病之日起算起到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要是再不好的话那么恐怕真的就完了。
想到这里张献忠心念一转遂说道:“那就依你先停两天。”他转头瞪着跪在那里愣的汪兆龄呵斥道:“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传令?命令全军从今日起暂停进攻城南的官军而且全部给老子缩回大营没有老子的命令谁也不许出去!至于粮食的事情嘛就把那些剩下的马匹杀掉充饥。”
看着汪兆龄慌不择路的奔将出去陈氏再次向张献忠叩道:“臣妾多谢万岁龙恩!”
张献忠道:“罢了罢了!快站起来吧朕又不是不通情理之人。”
陈氏站立了起来但仍是低着头站在张献忠的对面一言不的看着地面。
张献忠很不喜欢陈氏的这种沉稳举动他更喜欢尹氏的那种风骚劲儿不过现在他还没有心思去想别的问题他的心中已开始担心起儿子的病情。
张献忠问道:“那几个大夫怎么说?”
陈氏说道:“一筹莫展都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重的病只是说要慢慢调理。”
“慢慢调理?哈哈!慢慢调理……”张献忠口中喃喃的反复的说这这句话他的眼睛中又闪出凶光他恶狠狠的说道:“那些个庸医竟敢这样骗老子看来老子不把看家本领拿出来他们是不会知道老子的厉害了!”
张献忠那满含杀气的话刺入陈氏耳中就象是一根一根的竹刺不停的刺着她的神经。片刻的犹豫之后她那低垂着的头猛的抬起她有些惊恐的望着张献忠说道:“万岁不可再开杀戒啊!那些大夫是这城里最好的大夫了如果杀了他们恐怕就没人能够给曌儿医治了!还请万岁开恩1说完陈氏又跪了下去。
张献忠不满的哼哼道:“妇道人家就是心肠软!难道你不知道要想让人听你的话就必须大开杀戒吗?你不杀他就不怕他不怕就不会服你这些道理都是最最要紧的看来你白跟了老子这么多年了!”他顿了一顿走上几步靠近墙壁伸出手去摸着厢房墙壁上挂着的那几幅山水画又说道:“这江山多好啊好山好水让人舍不得放手。”他在画上摸了许久随后转回身子望着陈氏的后背说道:“这开国的君王哪个手上没有血?别的不说就说这明朝的朱元璋吧他亲自下令杀掉的人没有十万也有五万!没有他的心狠手辣他的子孙怎能坐稳江山?没有士民百姓的血流成河怎会有明朝的两百多年江山?”
张献忠抽出腰刀一刀将身边的一张小桌子砍为两半语气变得更加阴沉“他们不交粮食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他们还口口声声说老子是流寇?老子已经登基了老子就是皇帝了皇帝再也不是流寇了!他们不服?好老子杀杀杀!老子杀得他们服!”张献忠瞪着两只眼睛在屋子里四处搜索着仿佛屋子布满了仇人一般他伸出腰刀在空中虚劈几下高声骂道:“老天无眼!不让老子快活!老子要杀天!”他向前走上几步挥刀又将一张小凳劈为两半随后回头瞪着陈氏缓缓的说道:“你不让我杀那些大夫那好老子答应你可是假如曌儿一病不起的话老子不仅要那些庸医给曌儿陪葬老子还要你给曌儿陪葬1
※※※
“一——团——后——退!二团、三团——殿——后!”一名士兵背着枪沿着部队的后侧快奔跑着一边跑一边高声传达着上司的命令。
随着这个命令声排列成一条长阵的镇虏军开始变换阵形一支部队迅调整方向并向着后边跑去而另外的两支部队则很快聚拢到一起仍旧将枪口对准对面那条小河的对岸监视着对岸的动静河上的几座浮桥已经被炮火轰的七零八落看起来这次的防御又取得了胜利。
秦侃站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木台子上竭力向河对岸望去只见对岸的张献忠军队已经纷纷撤退进了各自的大营刚才还站的满满的阵地上立刻显得空荡荡的除了那少数被炮火轰毙的尸体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活动的东西。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转身走下木台子吩咐一名师长:“这里你来指挥若有异动就立刻派人来禀我。”
秦侃领着十几名卫兵径直向后方走去直到一刻钟后他方才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
帐篷中的两个人正在谈话他们见秦侃走了进来立刻站起来向秦侃抱拳施礼。
秦侃看着那站着的两个人不觉一愣他问其中一人:“万先生这位是……”
万明灿向身边这人看了看随后说道:“这位是曾英大人的部下也是他的义子他是来向秦将军通禀军情的。”
那人赶紧说道:“标下于大海是曾英大人的参将此次奉曾大人军令前来贵军与贵军商议下一步的战事。”
秦侃点头道:“此次全仗曾大人率军协助方能将张献忠南去之路堵死请于兄代秦某向曾大人道谢。”
于大海赶紧说道:“秦将军客气了咱们都是朝廷的官军这官军自古是一家还分什么你的我的只要将军需要只管说我部定然全力相助!”
秦侃笑着说道:“我听说贵军俘虏了三万张献忠部下不知是真是假?”
于大海说道:“我军确实俘虏了三万余人不过却还是没有贵军多啊听说贵军一共俘虏了五万人呢!”
秦侃道:“张献忠的部下没有吃的见我军大营之中尚有炊烟便前来投降就这么来了五万人。”他看着于大海那坑坑洼洼的脸问道:“曾大人派你前来有什么嘱咐吗?”
于大海说道:“禀秦将军曾大人派标下来是想向贵军通禀一声那杨展杨大人率领部下已从嘉定(今四川乐山)、峨眉一带赶到了南面现已开始向西北开进最晚明日就能抵达河边。”
“杨展?”秦侃在脑海中努力搜索着这个名字。
看到秦侃的样子于大海便解释道:“杨大人是崇祯十二年的武进士张贼入寇川中之时司职参将率部与张贼激战不幸兵败被俘后来逃出在叙州集起残部退守嘉定、峨眉。在嘉定、峨眉之时他安顿士民奖励垦荒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自给有足是如今川中最富庶的地方粮饷充足此次他随军还带来大批粮草可解我军缺粮之燃眉之急。”
“哦?”听到杨展带来了粮食秦侃心中一动。他带兵入川之时曾以为四川乃天府之国必定粮草充足再加上南下湖广之时走的匆忙因而并未随军携带多少粮食他原本打算就地筹粮的但却不料进了四川以后才现由于张献忠到处流窜而各地残余明军也在四处骚扰使得整个四川的农田抛荒严重不仅百姓面临饥谨的威胁而且连那些手握重兵的各地军阀也严重缺粮此时的四川已经由一个天府之国变为了饿殍之地。
为了筹集粮草秦侃几乎搅尽脑汁但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因而如今的镇虏军中已经主要是以野菜为食了。
听到于大海说杨展运来了粮食秦侃精神一振追问道:“那不知杨大人运来多少粮食?”
于大海说道:“具体数目标下也不知道不过应该不少吧。”
秦侃搓着手来回的走了几步随后说道:“太好了!杨大人来的正是时候!”
于大海说道:“是啊我们曾大人也是这么说呐!杨大人赶到以后那张献忠就没几天活头儿了!”他顿了一顿忽然又说道:“前些日子我军派去南京送信的人已经回来了他禀报说南京的勤王战事已了不过天子遇刺驾崩新天子登基以后就封威毅侯为楚国公看来以后秦将军必定飞黄腾达标下在此先给秦将军道贺了!”
秦侃摆了摆手说道:“这些话不说也罢!如今还是先把张献忠解决了再说吧。”
于大海这才知道秦侃不喜欢别人拍他的马屁当即又与秦侃说了些曾英交代的事情随后便告辞而去。
待于大海走后秦侃对万明灿说道:“今日一战又收降张献忠军队五千人他们全都已经饿的只剩皮包骨头了一进大营就去争抢野菜窝头看样子张献忠确实已经粮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