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人群在窄小的街道上挤来挤去人们头顶上的烈日无情的烘烤着城内城外的一切并将所有的人都晒得满身是汗。
武昌虽然并不是这个时代最繁华的城市但毕竟它地处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占尽地利之便无论是从长江下游来的丝绸、布匹还是从长江上游来的土产、药材亦或是从汉江上游来的骡马、牲畜都必须经过这里使得这里成为了整个长江与汉江流域的商品交流中转站从而为武昌的兴盛创造了前提条件。
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武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由于连年的战乱和饥荒武昌城的商业逐渐凋敝即使在最繁忙的季节这里的江面上也看不到多少船只来往只有那少数渔船还在江上飘荡收获着不多的希望。
与平日的萧条不同今天武昌城内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将几条主要的街道都堵满了。无论是男是女无论是老是少所有的人都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兴高采烈的互相交谈着并向着远处眺望。
人群就象是长龙一般沿着街道向前蜿蜒前行几股人群逐渐合为一股并最终汇向黄鹤楼附近。
对于百姓们来说今天可是一个大日子因为据说声名赫赫的大明楚国公林清华将在今天正式宣布成立一个新式学校因为学校的校址就选定在黄鹤楼附近因而人们也就放下手里的活纷纷涌向黄鹤楼去见识见识一下这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场面同时也想看看大明楚国公到底长得是什么一副模样。
百姓们喜欢看热闹林清华同样也喜欢不过作为今天的主角他不得不放弃站在黄鹤楼上看风景的企图百无聊赖的与手下的幕僚们站在黄鹤楼下等候着吉时的到来。
自从知道有可能有名人也回到这个时代以后林清华就立刻加快了建设的步骤除了大规模的加强军队建设以外他还加快了新式学校的建设。
林清华决定同时成立三座学校一座6军军官学校一座海军军官学校还有一座综合性高等学府。
前几天6军军官学校已经建好学员们也开始上课了。由于教员人数太少林清华不得不从各部队中亲自挑选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认识字的军人让他们来学校充当教员虽然林清华一再降低标准但最后也只找到了七十名勉强合格的教员。看着这些傻呵呵站在那里傻笑的教员们林清华有些哭笑不得虽然他很想亲自教导学生但是他的事情实在是太忙了即使有幕僚们的协助他仍感力不从心因此教导6军军校学员的众人自然就落到了这些半吊子教员们身上了。不过林清华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知道只要给这些教员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一定能够教出合格的学生况且他们的实战经验丰富如果能按照自己所编写的教材来教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为了尽快让这些教员们熟悉教材林清华还请了些先生教授他们这样一来在6军军官学校中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员们白天到学校教学而晚上则留在学校之中听教书先生们或者就是林清华本人讲课。
除了6军军官学校之外林清华本来是打算同时建立海军军官学校的但由于他手下会水上作战的人已经基本上都被马满原带到淮安去了因此现在建设学校的难度很大他不得不暂时将此事放上一放等以后合适的时候再行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林清华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想得到足够多的人才就必须建立新式的学校用新式学校来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进步度才能加快才能走在整个世界的前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林清华决定在武昌城中建立一座综合性的大学用它来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由于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因此分出几个专科学院就显得很必要了。
最重要的当然是技术学院因为无论是造枪造炮还是造船都离不开技术因此先建立的就是技术专科学院。该学院的教员大部是从西平寨及各处请来的手艺高的老工匠由他们向学生讲授手艺与技术除此之外还请来一些年轻书生由他们向学生们讲授林清华所编写的教材。当然了林清华也知道仅靠那些书生们自学是无法掌握那些高深的教材知识的因此他也必须经常给这些教员们讲课虽然这样有些急功近利但时间已经不允许林清华偷懒了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显得相当的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
当然林清华也知道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可能迅向新式技术靠拢的要想尽快让这所学院真正成为整个中国的技术先锋就必须将自己所掌握的现代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且启他们的自我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行开新的技术创建新的理论而这就需要大批的新式教员。
解决的办法就是再建立一所师范学院将自己所回忆的所有知识迅灌输给学生当这些学生学会之后就以他们为教师到别的学院担任教员再将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
当然了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看法一个学校要是没有四书五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林清华也成立了一所文学学院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及其同僚担任教员按照他们对于传统儒学的理解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在逐渐改变学生们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可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免得引起那些顽固的老夫子们的反对。
除了这些学院之外林清华还成立了一座医学院既讲授中医也讲授西医外科学教员则从随军大夫中选出当然作为当仁不让的人选哈斯木自然成为了西医外科学主讲教授。
学院招收的学员全部都是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而且必须识字。不过起初报名的人并不算多因为对于大部分读书人来讲只有读书、科考、当官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象这些手艺、师范一类的东西实在是旁门左道不值一哂整个学校中除了那由黄宗羲等人主持的文学学院还能引起他们一点点兴趣之外其它的东西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任何注意。
为了引人入学林清华故计重施他命人贴出布告在布告上明确保证只要进了师范、医学与技术这三座学院中的任何一座那么每人每个月将从校方领取五两银子的资助金而且吃住均免费。
在这种引诱政策之下报名与咨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毕竟在读书人中家境贫寒的也不少现在恰逢乱世生活就更加困难能有每月五两银子的收入这就是让人难以抵御的诱惑。
经过半个月的招生终于招到了足够的人数由于时间紧迫林清华命令马上开学学校因陋就简就设立在黄鹤楼边在黄鹤楼附近搭设了很多军用帐篷权且充当教室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学校成立的事林清华命令部下到处传布消息以便能逐渐让人们适应这新生事物而不至于以讹传讹。
开学典礼虽然并不隆重但已经是非常的热闹了因为不仅城内的数万百姓赶过来看热闹而且连汉阳、汉口城中的百姓也赶了来他们将这黄鹤楼围得水泄不通远远望去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吉时已到林清华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黄鹤楼拿着一个用纸卷成的简陋扩音器向着站在黄鹤楼前的数百名师生大讲了一番学习报国的道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并向他们许诺一旦结业考试合格那么将会重重奖赏前途不可限量随后他便宣布学校正式开学。
黄宗羲笑呵呵的拿着一张长幅走了过来将其铺在林清华面前的一张桌子上随后又从顾炎武手中接过一副笔墨将其递给林清华说道了:“请楚国公为此学堂题名。”
林清华心中早有计较当即接过笔沾满了墨随即便在那长幅上写了起来虽然林清华的书法并不算好不过他写的东西总还是能看得懂的所以当他写完字后黄宗羲能够轻易的将他所写的校名念出来:“清华高等学堂。”
几名手艺高的裱糊匠立刻将那长幅小心的接过去马上动手开始裱糊不多时墨迹已经完全干透的匾额已经做好了。黄宗羲与顾炎武两人亲手将其抬到了顶楼并命人将其悬挂起来。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国的第一座新式高等学府正式成立了。
林清华很高兴他为自己能够亲手创建中国的第一所大学而兴奋、自豪虽然他总觉得用自己的名字给这所大学命名有些怪怪的不过他还是心情舒畅的带着众多部下巡视了黄鹤楼周围的那些教室并再次鼓励学生们用心学习。
为了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为何而学黄宗羲还提笔写了校训林清华看后非常高兴他命人也将此校训裱糊成匾并与他亲笔所写的校名一起悬挂在黄鹤楼中。每当后人在黄鹤楼中游览的时候他们总会情不自禁的将那校训念出声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待林清华领着众人走出帐篷早已等候在一旁的湖广官员纷纷涌了过来向着林清华谀词如涌大赞楚国公英明能力排众议开教化之先河。
看着这些官员们的表演林清华笑而不语。由于皇帝在敕书中说得很明白凡是湖广、河南、四川的地方官员全部都归林清华节制因此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林清华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故而他们纷纷加意巴结林清华生怕一个不周到惹得上司大怒自己乌纱不保是小事万一惹毛了林清华人头说不定也要掉呢!
对于这些官员林清华心中当然清楚的很他们表面上对自己很是恭顺但骨子里还不定怎么想呢自己现在与桂王尚未公开撕破脸皮因此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与桂王的过节但若将来自己与桂王开打的话那么难保这些人不会投入桂王的怀抱。所以林清华已经决定了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多加留意派人秘密监视他们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先制人绝不能被他们给卖了。
当然林清华现在还必须做出必要的姿态以免这些官员被逼上绝路后于自己的大事不利因此他也向着这些官员说了一通嘉勉的话鼓励他们多为百姓谋福要守法奉公不许贪污受贿。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官员们已经知道这位楚国公对于那些贪官一向是毫不留情的因而他们自然将手缩了回去不敢再象以前那么光明正大的捞钱了况且由于林清华已经向他们许诺只等四川安定下来就提高他们微薄的薪俸免得他们有失官府的体面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必须好好的衡量一番孰重孰轻了。
当这些官员退下去后人群中又走出一人他笑着向林清华抱拳道:“楚国公能在百忙之中建此学堂施某实在佩服的很回去之后施某一定也向同僚们讲讲这件奇事让他们也开开眼界。”
林清华定睛一看来人却是那郑森的大将施琅他笑着一抱拳回礼道:“施将军过奖了这只是林某份内之事实在不值一提。”
施琅摇头道:“非也非也!如今战乱频仍大伙都在忙着打仗占地盘别的事情都顾不上倒是楚国公颇有些与众不同一边打仗一边建学堂当真是让施琅大开眼界。”
林清华与施琅又谦让一番随即问道:“怎么?施将军准备回去?”
施琅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打算明日就走。既然楚国公已经将五千支快枪和子弹全部送来了那么施某也就该回去向长公子复命去了。况且……”他压低声音说道:“我来的时候见到桂王正在重修南京城外的龙江船场看起来他好象是要大建水师。长公子曾叮嘱过绝对不能让桂王建水师因此施某急着赶回去想看看桂王的船场怎么样了?要是建好了那么就别怪施某不客气了我一通乱炮非轰得他找不着北不可!”
林清华笑道:“怎么?难道郑家连别人在长江里的水师也要管吗?我正打算也在这里建一支水师呢到时候还望施将军手下留情啊!”
施琅哈哈一笑说道:“楚国公真会开玩笑你的水师我可不敢动就算是镇虏军饶得了我我家长公子也饶不了我啊!”
林清华陪着施琅笑了一阵随即拉住他的手将头凑过去小声说道:“怎么样?前日我跟你说的事情你想好了没有?愿不愿意到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