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百三十一章 挺进西域(2/2)
汗国、制服了钦察汗国,其部野心急剧膨胀,竟准备要出兵征服我大明。”

    “到了永乐二年,撒马尔罕汗国大汗帖木儿领兵八十万东来攻明,结果却在中途病死,其部大军返回。帖木儿死后,其孙哈里承袭王位,并且在永乐五年重新向我大明称臣纳贡。”

    “永乐十六年,歪思成为其部大汗,举众西迁伊犁河谷,至此将其部族名改为改称亦力把里。"亦力"应即伊犁的另一音译,"把里"疑即八里。歪思继续向我大明称臣,年年贡奉不绝。”

    “几年后歪思卒,其后裔互不相下,其部汗国随之分裂。其时亦力把里分为亦力把里、叶尔羌和土鲁番三国。”

    听到这里,包括刘君韬在内的所有人才明白了吐鲁番和亦力把里的关系,两族原本就是出于同族。

    “吐鲁番部在哈密卫以西数百里,而这个亦力把里则在吐鲁番部以西八百里,在烈河北岸,其部部众四十万、兵马十五万,可谓是西域强族!”

    “最后便是朵豁刺惕部,此族乃是西域最强胡族!”

    刘子安说道:“朵豁剌惕部乃是蒙古部落名,为不鲁勒札儿—朵豁剌因(不丹札儿—朵豁兰)或朵豁剌歹之后裔,同蒙古鞑子铁木真血缘较近,民风彪悍!”

    “朵豁剌惕部部众上百万,其中蒙古人占了大多数,部落中铁骑三十万,可以说是不亚于瓦剌部、鞑靼部的强大胡族。但其部志向不大,一直都在西域打转,并没有东进的志向。”

    “朵豁剌惕部的汗帐设立在苦先,位于吐鲁番城和亦力把里的南方,位于雀儿隔山脚下,水草丰厚,到处都是牧场,据说该部鞑虏在汗帐的南、北、西三面各设了一座城池,分别是拜城、新和、沙雅,颇具一番规模!”

    刘子安说完之后,众人便议论了起来,都在讨论下面的战事应该如何展开。

    一些人认为明军应该进行分兵,将大军分为三路:一路进攻吐鲁番部,将其部彻底扫灭;一路从北面绕过吐鲁番,直扑西面的亦力把里部;第三路则是南下,在吐鲁番以南设置防线,随时准备截击北上支援的朵豁剌惕部。

    这种方案主张明军同时与三大部落开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结束西域战事,毕竟现在聚集在哈密卫的明军兵力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之巨,朝廷即便是再有钱,也无法长时间维持这场大战,大军只能尽可能速战速决。

    还有一种方案则是主张先难后易,也是分兵三路,但是与第一种方案不同的是,第二个方案主张以两路侧翼兵马佯攻吐鲁番部和亦力把里部,牵制住两部兵力便可,而后明军以主力大军南下邀战朵豁剌惕部,只要击败了朵豁剌惕部,剩下吐鲁番部和亦力把里部便不足为虑,这场大战甚至有可能传檄而定!

    不过刘君韬当即否定了这两个方案:第一种方案太过激进,一旦南下阻击的兵马失败,那围攻吐鲁番、突袭亦力把里部的兵马都会遭到朵豁剌惕部几十万铁骑的突袭,那将会是土木堡之败的翻版!

    而第二种方案则是低估了朵豁剌惕部,毕竟其部拥有几十万铁骑,又占据了地利,大军短时间内无法将其击败的话,后方佯攻吐鲁番和亦力把里部的兵马便会孤立无援,这两路一旦战败,南下的主力大军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刘君韬说道:“此战虽然我军占据了优势,但也要万分小心,兵凶战危,我军越是优势明显,就越不能分兵弄闲!”

    众人纷纷抱拳领命。

    刘君韬说道:“此战,本宪决定留下京营兵马驻守哈密卫,为大军断后、转运钱粮、兵备,其余天策军各部、陕西镇各部、仆从军、俘虏军集结西进,几十万大军抱成一团,不给鞑虏任何可乘之机,就这样如墙推进,杀进西域!”

    众人闻言热血沸腾,众总兵官纷纷请缨争当大军先锋,幕府各部部长也是纷纷请求随军西进,这可是名留青史的大好机会!

    刘君韬笑着说道:“好!此战我军就全部压上,让西域的那些胡人知道,汉唐,回来了!”

    当天,刘君韬便下令各部大军开始动员,三天后除三万京营兵马驻守哈密卫以外,其余各部四十七万大军全部西进!

    而四十七万明军将士西进的第一站,便是吐鲁番城最东面的前沿防线:火州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