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轻的公子在听完这番话之后,各自流露出几分惭愧之色。父母辛勤一辈子积蓄下来的家业,自己却在外挥霍风流,情何以堪!
小丫鬟立刻上前,取了这词,先递给了正座的两位王爷过目。
小郡王对诗词本是没有兴趣,他此行只不过是为了陪伴皇叔端王,因此随便看了一眼便不顾了。不过端王在看到这词之后,立刻眼前一亮,他原本就是书法高手,虽然目前还没创出赫赫有名的瘦金体,但一手鹤体楷书已经在京城风靡一时,此时见了秦允明这更是独特的台阁体,顿时就被吸引了。
他将这词平铺在自己面前,仔仔细细的观摩了一阵,要不是因为上面的墨迹还没干透,早就忍不住抚摸过去了。他感慨的叹了一口气,评道:“词好,字也好。这一手字对仗工整,比划的粗细几乎一致,能写出这样一手字的人,只怕心力与腕力的造诣都是要求极高的。”
说完这番话之后,他立刻用惊讶的目光打量了秦允明一眼,对方小小年纪竟然有这样的笔力,着实是奇才呀。
画颜舫和福禄舫上的客人们都知道端王是书法行家,听到端王这样夸奖这小子,渐渐都心悦诚服。看来英雄出少年这句话是有道理,秦允明虽然年少,却才思学敏,还能写一手好字,不可不谓是钱塘县未来的名士了。
秦允明起身向端王鞠了一礼,谢道:“草民多谢王爷夸奖,然而王爷的鹤体较之草民的书法,那是天壤之别,草民可不敢在王爷面前班门弄斧!”
端王眉毛扬了扬,乐了起来,道:“怎么,你小小年纪也知道本王的鹤体?”
鹤体字其实就是瘦金体的前身,端王早年学习的是薛稷、黄庭坚的楷书,后来融合了褚遂良的笔风,将楷书写的又细又精神,便自称为鹤体。后来他登基九五,结合了薛稷与薛曜的楷书,将鹤体改良成了瘦金体。
秦允明当即说道:“草民自幼学习书法,自然要观摩众多名家的笔法。这两年便在潜心学习王爷您的鹤体,其实王爷若仔细观草民的这手书法,或多或少还是可以看到王爷您鹤体的影子呢。”
端王更是有一阵鸣鸣自得,他现在不过十八岁便有人在模仿自己的笔风,看来自己果然有书法大家的天赋。他哈哈大笑了起来,抚掌说道:“这位小友真是同道中人呀,日后若有机会可要切磋一番。对了,小友至今还未曾通报名讳呢?”
秦允明见端王称呼自己为小友,脸上顿时有了贴金的感觉,一时得意也没有多想,便回答了道:“草民秦允明!”
此话一出,又引起了一番议论和窃语,原来这小子便是秦允明,刚才在登船之前声称是秦少游门生的不就是他自己吗?那“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便也是这小子所作了!
“他也姓秦,看来真是秦少游闭门学子了!”有人说。
“八成不会假了,你看看人家写的诗词,就算不是名篇那也当属精品了!”
“是呀是呀,王爷还夸他字写的好呢!”
一时间,羡慕与惊叹的声音此起彼伏。虽然这些公子平日里很自负,颇有文人的小心眼,但是在真正的才子面前,他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屏风后面的苏姑娘一直默不作声,但是内心中却是一片澎湃,她此时才知道秦允明的真实身份。难怪在接到折扇的时候上面还残留着一股新鲜的墨香,原来竟是对方即兴所作。她忍不住再次向了秦允明打量过去,只见秦允明与王爷对答的时候,依然从容雅然,甚是风度翩翩,不由的暗暗心动了起来。
这小郎君果然了得,师从秦少游,年纪轻轻便有这般才学,可敬可叹!
想到这里,她不禁有了几分爱慕,不过没多久却又自愧了起来。她现在知道秦允明怀有真才实学,那先前对方那般冷淡想必确实是看不起自己的才艺了,难道自己在大才子面前真的就入不了目吗?
她心头一酸,顿时伤感起来,自己从来都是在江南第一才女的光环下享受着万人的追捧,今日却才知道原来终归是一介风尘女子。
这时,端王欣赏完了秦允明的词与字后,便让那小丫鬟将墨宝递进屏风里面交予苏姑娘定夺。不过在他看来,现场其他人已无能为力做出文章,更遑论还能有出其右的作品,于是说道:“依本王看,众人也毋须再苦思冥想了,秦允明这阙词已然一枝独秀了。”
1t;ahref=p;g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