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家中来客,应当先向客人行礼,尤其还是县学的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不过秦允明是不认识这几位老夫子的,先向父亲和认识的人行礼,也正是为了让父亲和认识的人相互引荐一番。
那两位老夫子见秦允明虽然黄毛小孩,却懂得礼仪,如果这个时候作只怕反倒伤了自己的大家身份,于是又只好各自落座了下来,气呼呼等着秦老爷介绍。
唐官人连忙呵呵的向秦允明笑应了一阵,而秦老爷只是不冷不热的应了一声,然后道:“你这竖子,本来没几分学问还妄自胡乱抄注圣贤书,倒是让三位秀才相公找上门来了!!”
宋朝的秀才并非是科举过了乡试者的称呼,在宋朝也根本就没有乡试这一说。这个称呼从唐朝传下来,渐渐演变成了有学问人或者正在读书人的尊称。
秦允明听得父亲埋怨自己,心中倒是不爽了起来,自己不过是练字,若不是老爹硬要拿去送人,会招惹出这样的是非吗?不过他听得出来,老爹只是为了迎合场面才这般说的,只能忍下了这股委屈。
那两位最激动的老夫子只是各自哼了一声,一点都不领情。
秦老爷接着便向三位老夫子介绍了道:“三位,此子便是犬儿。允明,还不去向张师爷、陈教谕、李学正赔罪。”
秦允明只得转过身去,趁着这个机会先打量了一番这三位夫子。
那张师爷职衔最大,坐在右边座上,已经是年过半百的岁数了,鹤须颜,一脸森严,一对不大的眼睛仿佛看什么都不会顺眼似的。
师爷本来只是知县聘请的幕僚,通常只是负责料理县衙中的公务,原是与县学的工作是扯不上关系的。
不过县学的主政都是由知县兼领,因为知县每日要应付本职的公务,所以很少能顾及到县学,除非是某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又没什么公务,又没什么学生,两边都轻松所以两边都能管。钱塘县这个大县自然不在其列。
江南人杰地灵,不仅仅繁琐的事务众多,应试的学子也不少,这便让钱塘县的知县两边都顾及不过来了,于是便专门聘请了一个管学问的师爷,来负责县学的政事。
在张师爷其下便是陈教谕。教谕并不是县学常设的职位,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县学才会多出这一席来。陈教谕比张师爷更老,差不多已是古稀之年了,整个人的身子骨看上去似乎只剩下读书人的精神,干瘦得就像得了厌食症一般。
李学正算是三人当中最年轻的一位,其在不惑年与耳顺年相接,不过正是因为气血最旺,此刻也是最怒不可遏的一个。
秦允明弯下腰,向三人行了一个大礼,道:“晚生秦允明,见过三位夫子。”
李学正将手里的茶盏重重磕在了身旁茶几上,瞪着眼睛几乎要从里面射出刀子来,斥问道:“小子,且问你现在读到什么书了?”
秦允明犹豫了一下,说实话他现在什么书都没读,不过为了不失自己颜面,依然说道:“晚生愚昧,只读过半册《论语》、半章《诗经》,以及《史记》数篇、《孟子》数篇。”
那李学正冷冷嘲笑了起来,道:“老夫执教二十余年,还从未听说过像你这样读书的人,一本书都没读通便又去读另外一本,可见你是一个朝秦暮楚、毫无定力的人了,就你这样还读个什么书!”
---
【为了报答坠落路西法大大的催更,今日更新三章,希望各位大大能收藏、推荐一下,有个打赏最好了,感激不尽!】
&1t;ahref=.>.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