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章 求贤
    第六章求贤

    靖康元年十月初二子时天宝寺铁塔天书出世!

    天书九卷即《天文》、《地理》、《历法》、《术数》、《物理》、《炼丹》、《工程》、《食货》、《医术》煌煌宇宙无所不包。世之大儒若龟山先生仅知十之一二。

    世祖下诏求贤共解天书靖康文化之盛自此而始!

    ——《靖康大事记》

    岳飞岳州城五千破七万战功赫赫红旗报捷使者到达京城百姓们自地举行了庆祝活动。爆竹声声响彻全城;宣德楼广场人山人海官家赵桓升楼与百姓同乐。

    喜悦之中稍微有那么点不圆满。红旗报捷的士兵太过兴奋沿途撞死三人撞伤七人在汴梁城还伤了四人幸好都是轻伤性命无碍的。事情报到赵桓这里赵桓上谕:“红旗报捷普天同庆将士奔波万里沿途传呼令天下尽知亦盛事也!从此诏告天下红旗报捷路人皆避撞死勿问!”

    天书出世东京大学的四千余名书生投入满腔热情研读天书各地的大才纷纷入京必欲一窥天书的神奇方可罢休。赵桓也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隔三差五地到东京大学巡视。这一天赵桓又来了。

    东京大学由原来的大宋太学改建而成校舍位于外城城南御街东侧紧邻国子监校舍千余间就读学生过四千。虽然改了名人还是那些人研究的东西也一样没变赵桓不想事必躬亲诸葛亮就是这样累死的前人的经验教训就摆在面前不可不慎啊!

    来到“九经书馆”赵桓信步而入。馆内有十几人正在看书有青衣童子有皓大儒有的凝神沉思有的频频摇头。屋子里很静东京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龟山先生”杨时坐在一张大椅里手抚胡须投身书海乐在其中。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有三须如雪不过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说不定能活到一百岁呢!

    杨时是大儒程颐的弟子与罗从彦、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为士林魁与“天授仙师”谯定共享盛名于世。程颐门下弟子颇多若论虚心好学没有过杨时的求学期间还有一段佳话:话说一天杨时与游酢一同去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程颐正午后休息。为了不惊扰老师他俩静立门廊下等候。门外大雪纷飞积雪一尺有余。程颐醒来才现门外的站着两个雪人。这就是“程门立雪”的由来。从此程颐很为他们诚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授而杨时也终成大器。

    大宋皇帝优待士子不禁伏阙上书自赵桓登基以来伏阙上书之事频频生。士子们秉承“儒者报国以言为先”的古训动不动就要来这么一出赵桓却是不胜其扰。于是请杨时出山来震一震这些浮躁的士子。

    赵桓来到杨时身边道:“先生安否?”

    杨时眉头微蹙抬起头来一看是官家到了起身就要见礼赵桓连忙扶住老先生道:“先生免礼好生坐着朕还有话说呢!”

    屋里的其他人跪倒见礼赵桓吩咐大家起来就在杨时身边坐下道:“破译天书进展如何?”

    杨时摇摇头道:“臣无能至今不过能懂十之一二。唉天书深邃玄妙无所不包臣读了一辈子书到现在才知道不过井底之蛙尔。”

    赵桓微笑着道:“先生切莫妄自菲薄如果先生是井底之蛙欲置朕与诸卿何地?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东京大学的精英们陪着笑脸在一旁附和着。

    赵桓又道:“一个人的见识毕竟有限成立东京大学的本意就是要集合天下智力同心同德让我大宋的文化再上高峰。各地的能人都到了吗?”

    “回陛下的话6续来了一些人!”

    “如何?”

    “良莠不齐不过还是有一些真正有学问的人呢!”杨时正身而坐肃容而答。这就是儒者的恭肃一时半刻都不能马虎的。

    赵桓思忖片刻道:“朕有一个想法与先生商量:把有真学问的人都留下由先生来决定他们的去留。仔细考核品德学问后授予何等官职先生写折子递上来朕与宰执商量后就会有旨意下来。”

    被赋予了这么大的权利杨时宠辱不惊还是那副表情道:“臣遵旨!”

    “好先生肯亲自来做这件事朕就放心了。”赵桓接着说道“请先生留意各方面的人才但得有一技之长能用则用。破译天书需要他们方方面面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啊!”

    杨时问道:“陛下的意思即使不通经学典章的人也要用不成?”

    科举取士但论儒家经典所以在大宋写诗作画的人才一抓一大把而经济、工程、器物等方面的人才就要弱得多了。

    赵桓听出了他话里的弦外之音循循善诱道:“国家要展民族要振兴各种各样的人才都需要。譬如一棵大树修习九经的士子是树之躯干而其他各种人才是枝叶。现在来看躯干过于强盛枝叶过于衰弱了。这样的大树想长得愈粗壮也难呢!”

    杨时琢磨着官家说的话良久方道:“陛下高瞻远瞩臣万万不及。”

    杨时这样说也就是接受了他的意见赵桓暗暗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谈话赵桓展现出渊博的知识深远的见识对他们破译天书非常有帮助诸人心悦诚服。正在说着话忽听东北方传来一声惊天巨响赵桓惊问道:“何处声响?”

    内侍劭成章小跑着进来道:“官家好像是从广备攻城作那里传过来的。”

    赵桓焦急万分催马直奔樊家冈。

    原来的广备攻城作在城里按照赵桓的指示搬到了樊家冈也就是东城外。赵桓赶到的时候宰执们已经到了仿佛炭人一般的陈规正在向宰执禀报情况。赵桓挥手示意勉力劈头就问:“生了什么事?”

    陈规道:“今日下午试验火炮生了炸膛所以……”

    “死了人没有?”

    “两名点火的工匠躲闪不及受了些轻伤没有人死亡!”

    “东西损毁情况呢?”

    “没有什么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