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巅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百五十四章 先来者,先得(2/2)
到了两人对面的沙上“老叶是第一次来老秦可是经常来你怎么也拘束起来了哈哈。我不过是问一下研究进度不用紧张。”

    秦运强一笑配合着也解开了西装但仔细地

    边。

    叶在两人一唱一和下。也轻松了下来。

    他打开电脑包从里面取出一台寰宇制造的笔记本放在中间地茶几上打开翻盖。

    这是寰宇公司为研究人员特制的笔记本电脑翻盖屏幕采用折叠型柔性液晶制造。全部打开相当于一台二十一英寸大屏幕。而且是双面显示在操作电脑的时候坐在对面的人。也可以从背面的液晶屏看到具体的显示效果非常便于向其他人进行演示说明。

    “萧总我们太阳能电池研究所还是成立于九十年代初当是您要了一批初级品。后来您又向我们要过几次改进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没有再询问过最新的进展。”叶说到专业上的知识显得自信十足在萧强面前侃侃而谈。

    萧强点头。

    第一批太阳能板还是在杨克维奇初到几内亚比绍地时候为他们所准备的。后来随着基地规模逐渐扩大太阳能板的需求量也在一直增加。

    到九十年到中后期基地已经在非洲站稳了脚跟投建的电厂等电力供应系统先后投入使用才停止了由总公司不断输血的过程。

    “这些年来我们一面吸收国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果一面也在进行我们独有技术地开。经过十多年的持续研究我们已经基本跟上了国外的研究进度大致和国外处在相同的水平线上。我们用作对照地参考数据都来自目前学术界已经公布的信息。”叶看着电脑已经启动完毕点开了一份数据报告用鼠标提示着萧强注意的重点。

    萧强注意到这是一份表格上面列举了各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果。

    当然这些主要都是已经公布的。还有些是情报部门从寰宇网上所截获地一些信息因为还无法查明是否属实这部分信息则用蓝体字特别标明。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传统的电池模式。这也是我们最先开展的研究课题之一。现在世界上地最佳实验室水平是百分之二十八的有效转换率。我们在这方面研究因为开展的较早还略微提升了一点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八点五的有效环转率……”

    萧强没有因为这个数据仅仅比世界水平高了不到半分之一而有所不满。

    他知道硅晶体太阳能转换率本身就不高其理论数据就无法过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十八点五已经非常接近于理论极限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之高完全值得自豪!

    他心思有些恍惚就没有听清叶下面的说明。

    不过这些单晶硅、多晶硅以及非晶硅太阳能的转换效率都有限。而且这些平面太阳能板的成本普遍很高并不具有实用价值不是他准备用作能源开的重点。

    “……为了防止阳光反射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我们对晶片表面进行了钝化处理……”叶不查老板的心思不在这里还在滔滔不绝。

    萧强保持着微笑一点也没有催促的意思。

    这些成绩虽然不是他所需要的但这都是研究人员十数年如一日埋头科研的成果。哪怕是鼓励他也要用最专注的表情向这些科技工作者们。表达衷心的赞赏。

    科学家也不是只会孤芳自赏他们同样渴望荣耀渴望别人的理解。

    叶偶尔抬起头来看到萧强一幅听得津津有味地表情情绪更加高涨。手舞足蹈对每一个研究项目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说明。

    “……聚光太阳能电池同样是我们最早开展的研究方向之一而成绩也非常喜人……”叶打开了一个演示文档这是经过级计算机演算做出的数据模型。

    叶他们平时研究都是直接看相关数据。为了让萧强有一个更直观地感受。他打开了动画演示效果。

    萧强一下打起了精神真正全神贯注地听他说明。

    “聚光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就是这一款”鼠标指着一款太阳能电池模型。

    这是一个正方形的电池板上面是连成整体地聚光透镜每个透镜直径四十厘米。下方则是一层合金膜。在透镜聚焦的位置嵌放着一个个数毫米大小的单晶硅片。

    在合金膜下方是一个体积很大的散热装置。

    “我们采用的聚焦透镜分别为一百倍、五百倍、一千倍三种。都是公司提供的国外特制镜片。清晰度高聚焦性能十分突出。现在一千倍这种聚光太阳能电池在三平米采光面积上阵列了十六个聚光太阳能电池片。在转换率没有太大提升的情况下同样光照强度在理想条件下。可以达到八百瓦的电力输出。相比较于现在平板太阳能电池每平方最好一百五十瓦地输出提升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由于采用了很大的降温设备也无法运用于普通家庭。”

    萧强默默地听着。这时忍不住问道:“聚光多结太阳能电池呢?”

    叶不慌不忙地切换到下一个演示说道:“萧总这就是聚光多结太阳能电池。因为采用了多层合金离子注入技术在同样两百毫米的厚度上一共堆积了三层太阳能转化层。分别可以吸收可见太阳光、不可见红外光线和紫外线三种不同的太阳能输出。转换效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九很

    突破百分之四十的现代技术瓶颈。

    同样采用一千倍聚焦三平方米阵列太阳能板电力输出可以达到四点二千瓦。一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厂可以提供一百万零五千千瓦/时地电力供应。如果有十万平方公里全部开辟用作太阳能足可以供应全国的电力需求!”

    他越说越激动最后站了起来指着萧强办公室上的地图兴奋不已。

    “我国西北地区有着大量的荒原沙漠这些地方完全可以开辟作为太阳能电厂使用。在西北地区降雨稀少日照时间长达每年三千小时强度高是非常理想地太阳能电厂的建设地。”

    萧强笑了起来:“十万平方公里!那我问一下这三平方米的聚光多结太阳能电池价格是多少?”

    叶语塞犹如正在**时被人强行中止愣了半天才叹了口气。

    现在普通平板式太阳能电池每平方的价格是三千五百元。

    这种特制的聚光太阳能电池片其成本是普通太阳能电池晶片地一百多倍!

    虽然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上所用的电池晶片不大但总价依然不低于上万。从电成本来说是降低了从总体投入来说却反而增加了。

    以这个成本计算一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站建设就需要投入二十五亿人民币!

    公司再有钱也无法承担这样高昂地建设成本。国家也不可能为这么大一笔开支买单。

    也就是说技术上聚光多结太阳能电池完全达到了实用的能力。但由于制造难度大只能由实验室极小规模的制造普及则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

    他垂头坐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用坚决地语气说道:“我们会尽一切努力让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只要能将成本降下来我相信未来太阳能必将成为我们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萧强轻轻鼓掌:“很好!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要为人类服务。非常期待你们的研究能取得更大成果!”他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如果我有一千六百倍的聚光透镜你们能将现在的多结聚光太阳能电池进行改进吗?”

    “一千六百倍!”叶悚然叫了起来“听说只有在美国的卫星上安装了一千六百倍的聚光透镜啊!在焦点处温度达到了一千六百多度!这个难度可不小!”

    他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该如何进行散热处理。

    秦运强笑着提醒他道:“老叶你别钻牛角尖了。萧总的意思是他能搞到一千六百倍聚焦的透镜你能不能对现有的多结太阳能电池进行改进?”

    叶眼睛一亮结结巴巴道:“当……当然能!一千倍我们都能……进行完美的散热处理一千……一千六百倍也同样没问题!不过萧总你真的能搞到一千六百倍的透镜?”

    萧强哈哈一笑:“你们就回去准备吧!可能不到一个月我订购的透镜就能送过来了。能不能完成可就看你的本事了!”

    “绝对没问题!我用人格担保!”叶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套缝沉浸在一千六百倍级聚焦透镜的美好未来之中。

    萧强淡淡一笑低头看着聚光多结太阳能透镜的详细说明心中暗自盘算。

    散热系统看起来也不是非常复杂采用自动生产线能够完成那么说起来主要的制作难度还在于多结太阳能片的制作。

    多结太阳能片很小他随便抽一天时间出来就能重组一大堆装配的聚光太阳能板足够二十平方公里所需。

    可是算一算一年时间他哪怕全部用来重组太阳能片也只能重组够七千三百平方公里所需的太阳能片。

    换算成电力供应也就是七十三亿千瓦/时要三年时间才能弥补南方地区的电力缺口。要想全部满足南方电力供应自己必须用三十年时间全部用于太阳能片的重组。

    这样想来自己最开始还是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这么一点点电力供应应该不会引起其他能源商供应商的注意。这么长时间世界的能源结构估计也会生大的转变到时候说不定其他能源商会主动和自己合作建设太阳能电站。

    产能的大小决定了自己给与其他能源供应商的威胁程度。

    只要自己保持这种扩张程度温水煮青蛙就应该不会引起较大的反弹。

    充其量他只是个技术先行者!

    那么就干了!

    萧强思考了很久用力握紧了拳头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他相信五年最多十年叶他们一定能够解决制造成本的问题。到时候自己的太阳能电站也成了气候再大规模推广必然事倍功半!

    那就让我先行一步再次抢在你们前头去抢占这个制高点吧!

    先来者先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