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和琳就是他派人叫来的
|
“孙大人不必客气!我随便找个座儿就行了……”
和琳微笑着摇头示意孙士毅不用麻烦。径自就走到了吕梁晨面前站定然后就那么一言不地看着这家伙。吕梁晨无奈只好把座位让了出来!不过他也是要脸的没在回到富勒浑身边站着反而又把下怡和行的伍国莹给赶到了后面去!(伍国莹之子伍秉鉴被评为千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资产曾达两千六百万两白银曾向清廷表示愿意捐出八成家产以求结束伍氏的行商生涯。被清廷拒绝!十三行百多年间唯一一个有向外国投资的行商林则徐禁烟期间伍秉鉴捐资百万报国但伍家最后还是被抄!)
“大家接着谈吧!”孙士毅见座位重新排定富勒浑也不说什么话了便又说开口道。
“不知和大人觉得这保商制度应该怎么改?”其他人还是都不说话吕梁晨想了想。开口向和琳问道。
“本军门说的不是改。而是废除!”和琳轻哼了一声“朝廷原本将关税征收之事交由行商代行是因为‘中外之防。重体制’认为‘天朝制度从不与外夷通达书信贸易事件应由商人转禀’。可是如今洋夷居然仗势生事还藐视朝廷行商更是多有仰其鼻息者所以本军门以为关税不应再由行商代收而应由官府专门成立一海关税务司负责如此一来行商连征收关税的权力都没有了这保商之制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和大人这与体制不合!”吕梁晨说道。
“体制还不都是人定地?皇上既然让我等重组十三行自然是因为这体制有不足之处……既不足以显示出我大清朝廷地威严还让洋人钻了空子得了便宜再卖乖!”和琳冷冷说道。
“那如何保证海关税收?”吕梁晨又问道。
“不是说了吗?成立一个专门收税地税务司如果税收不足自然就要找这税务司主官的麻烦……何况朝廷也不在乎这点儿税收在乎的是天朝的尊严。”和琳答道。
“当年十三行初立就是为了替朝廷征收关税。现在和大人您又不让我们代朝廷征税那我们还叫什么行商?”一名行商问道。
“你们拥有对外贸易的权力占着茶叶、丝绸、生丝、瓷器、白铅这些大宗货物的专卖权这些难道还不够吗?诸位如果不愿自称行商也大可以再改个名字!当然了如果这位老板非想收税也可以弃商从官只是朝廷能不能许你求退就算许你求退又能不能把你派到海关这边儿可就难说了!”何贵说道。
“保商之制暂且商议到此诸位还有没有其他意见?”见那名行商被何贵给呛了回去孙士毅又开始行使自己“主持人”的职责接口向众人问道。
“先到这儿吧。接着商议别地!”富勒浑不耐烦地说道。听着别人任意讨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心里可不怎么舒服。
“那就听制台大人的!”孙士毅笑了一下又道:“下面就该是总商之制了!”
“巡抚大人天宝行李老先生身为总商行多年来所作所为都甚为服众我等没有什么意见!”听到孙士毅的话后西成行卢有度站起来说道。
“卢贤侄过奖了!其实西成行这些年干得就比天宝行好这总商么还是应该交由你们西成行来做才是!”李法曾瞧了一眼卢有度微笑着说道。
“两位还是不用谦让了。本官跟巡抚大人、和军门已经商议过了认为十三行最好是设立董事局以及行商大会总商一职……取消!”何贵冷冷地说道。
清朝制度但凡政府垄断的商业中诸如盐商、海商中都设有总商。十三行也不例外。其宗旨盖为“令总理洋行事务率领众商与夷人交易。货物务照时价一律公平办理不得任意高下私向争揽。倘有阳奉阴违总商据实禀究”。清廷支持设立十三行并任命总商其实目的在于控制行商内部的竞争建立稳定的经营秩序以利于它对行商地驾驭。十三行成立后以前行商之间那种激烈地竞争的确很少再生了。尽管屡有行商破产但行商数总是稳定在1o个上下。总商的地位更为稳定。只是这种情况下中外贸易越来越被极少数地商业巨所把持而商业资本也日益集中十分不利于中国商人的真正壮大与展竞争力也越来越上不了台面同时这些商业巨的垄断性经营也让洋商十分不满成了中外矛盾的一个焦点。
“大人何谓董事局?”新晋行商严启昌问道。
“大人取消了总商以后行商之间相互争执又该怎么解决?”福隆行的潘上林也问道。
“按照本官与巡抚大人的商议结果行商之间的争执日后就交由薰事局协商解决董事局解决不了就交由行商大会!至于董事局是什么你们以后会知道……”何贵喝茶清了清嗓子又道:“本官知道十三行的重组目前正在盈利几家洋行就像天宝行、西成行、福隆行、万源行以及怡和行估计是并不愿意的尤其是行商数目增加让你们失去了垄断的机会你们也不会高兴。不过凡事总有好坏两面。人数多了规矩的适应性强了对整个十三行的实力增强才有好处!……只是刚才咱们商议的都只是对内的皇上的旨意是什么意思?是说对外对洋夷……所以咱们现在是不是该谈一谈如何应对洋商的问题了呢?”
“大人所言极是!这洋夷实在是不能不治了!”一直呆在下面唉声叹气的吴昭平跟石中和两人同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