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吃不消,他们建议,他们两个辞掉,留一个,让我留任董事长。但我个人希望辞去。
汪:不叫辞职,很早以前听说企业上市之后他们要退下来,要使企业成员年轻化。老班子一块辞职是董事会改组的开始。因为董事会也需要年轻化。因为资本市场讲究能够为企业全身心服务的执行董事。老领导们觉得他们有许多其它公务,不能全身心地为企业服务,董事会成员希望他们能做更实际的工作。而老领导们都是头面人物,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参与企业具体事务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时间安排是有冲突的,从实际角度考虑,董事会做出调整。
胡昭广、何栋材是作为董事长副董事长辞职,陆总是作为执行班子总裁提出辞职,三人是从不同层面退出。具体时间在7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可算作正式辞职。
陆首群:想轰我未必能轰得下去
记者:业内有一种说法,你们老班子在很早以前就提出过辞职,是这样吗?
陆:辞职的原因很正常。我真正辞职是1997年底辞去国务院信息办常务副主任与吉通董事长,这就算辞职。
对于首信,本来做一个高级顾问,帮他们搞起来就完了。后来,广电与邮电要组合起来,需要平衡协调,所以我就担任了总裁职务。这次我辞职的原因是考虑到公司要上市,而我年事比较高,我不退会压着下一拨儿人。
董事长陈信祥博士,是我动员他跟我一起干的。原来他在sap拿高薪,当时我跟他说得很明白,跟我干只能拿低薪。但他现在已经58岁了,能力很强。假如我不退,陈信祥没有出头之日,而且下面一层压一层。比如汪旭博士,今年32岁。在it行业中,32岁做总裁不算年轻。考虑这些人经过一段时间锻炼,特别是在首信创业期间,应该能完全适应。虽然,影响力可能不如我大,但最终要培养出来,能力不差。我决心退,其实三年前就决心退。本人功成名就,担任7个部门部级顾问,没有一定影响,没有一定能耐,人家也不会请你。包括我这次辞掉以后,马上很多企业就来了。比如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原来我是它的高级顾问,这个企业很富,邀请我担任比较实质『性』的工作。我没有答应。
上市是转折点,是机遇。新班子已经成长起来了,而且很有能耐。不走就会压人家。但是要想轰我也是未能轰得下去。
汪:这次老一辈企业领导人退居二线,不是辞职。很早以前听说企业上市之后他们要退下来,要使企业成员年轻化。
记者: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是更愿意当官?还是更愿意经商?
陆:1989年,人事让我选择,两者只能选一个,我说:〃你这个话对我说是白说,上面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身兼数职不是我选择的,是上面决定的。〃你现在让我选择,我看不管是当官还是从商,我都是喜欢创新,我喜欢钻研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这是我至今兼任北京网络多媒体实验室主晌的原因,我期望创出一番事业来,特别是和信息化有了不解之缘之后,如能把我们国家的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水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里面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让我从政或经商都可以。不过,有时候我也经常搞错,有一次我去参加hp的会议,我要坐到企业席上,人家说,你的座位在『政府』席。
记者:你以后想做什么?
yuedu_text_c();
陆:在官、商和学者之间选择,我更喜欢科学研究。我现在是实验室主任,我们的高技术实验室恐怕是中国企业领导的第一个实验室。联想曾想领导中国科学计算机研究所,但没有成功。其实国外都是这样,包括波音、ibm、微软。我这个实验室有2个院士、14个教授、164个博士、30个硕士,是人才济济的,除了这个实验室,还有原来3个分室:清华大学分室、邮电大学分室、北京工业大学分室。现在银河集团跟成都电子科学大学搞嵌入式软件的研究,前天吸收它作为我们第4个分室。力量很强大,结合奥运会,科技奥运,数字奥运,要发挥主力作用。我们考虑搞一些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课题,跟首信公司合作,将科技转化成生产力。
这个职务我也不会担任太长时间,我只要能把模式搞起来。现在还有几个大项目我在抓,在中国建立信用体系试点,信用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很大。所以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驱动力:1、投资;2、出口;3、消费,而消费只有靠信用。
首信不是泡沫
记者:业内有一种说法,首信也是inter的产物,而且没有实实在在的业务,是一个泡沫。你怎么看?
陆:inter的产物没有坏处,什么是泡沫?原来他们处于泡沫时,我们就看得很清楚。泡沫要分析它的背景。首信有三个结合,一个是中外结合,国际接轨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第二个是虚实结合,就是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第三个是新旧结合,新经济和旧经济的互动。
泡沫怎么来的?inter发家后,重在炒作,吸引风险投资,希望上市。上市后将股价吹上去,掏了一把后就走了。这叫做泡沫。首信不是这样,首信瞄准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搞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搞社会保障工程,社区服务系统,空间信息系统。现在社保从医保开始,北京600多万参保人员,800多个重点医院,5000多家医疗机构,1000多家『药』店,现在有一批医院马上要开通了。整个投资十几个亿,『政府』给你三五个亿,负责运营维护。总体的系统设计网络建设、运行、维护都是首信负责。
首信哪样业务是虚的?第一个电子政务,全市100个『政府』网站都已经搞起来,首都之窗已经建立。我们给电子商务作载体。去年bic收入2000万,b2b完全在首信平台在线收入1亿人民币。硬碰硬,这是中国其它it行业没有的。另外我们还发放了十多万张北京ca认证书。与上海联合,uca马卡中心放了30万。全国一共只有40万,第三个社区系统,北京18个区县,149个街道,5700个社区,现在社区网络都铺好了,今后将社区服务项目一个个搞起来。医保开始做了。数字北京、空间基地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北京绿化带,现在开始搞2期。现在已经与方正联合中标拿到申奥网络。
首信从一开始就以基础支撑服务提供商角『色』出现市场,我们许多客户包括8848、新浪,他们的支付平台都是我们建设的,我们长期担当无名英雄,很少用.cc公司惯用的炒作。随着北京申奥成功,首都信息化,我们可以合作更多基础『性』工作,像我们做首都供应信息平台、医疗保险系统,包括大的电子商务网络、粮油网等电子商务网站。我们都是作很大基础工作,我觉得网络泡沫消除以后,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企业有『政府』背景不是坏事
记者:首信的『政府』背景有没有为其业务和发展带来好处?应如何看待『政府』背景对企业的作用?
陆:有『政府』背景没有坏处!但我们不搞垄断。在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有『政府』背景是光荣的,但为『政府』服务,不能躺在『政府』身上。这样机制就不行,所以要转换机制。绝不要指望从『政府』那里挣大钱。但通过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大钱〃并非不可期望。现在浙江、上海、深圳、海外的b2c在首信的平台上做生意,像跨国公司有ibm、微软、惠普、sun。这些企业都希望在北京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们选择与我们合作,说明我们是有竞争力的。
汪:首信的股东单位有很多『政府』背景的单位,这些资源单位在首信的发展过程给予大力支持作用,这点是肯定的,在开始时,大家对电子商务概念不了解,『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的收益。现在时代变了,现在所有的『政府』工程,所有的电子商务工程,全是整体的市场招标,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失败过,我们成功过。所以说『政府』对我们的扶持已经到头了,下一步在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上,我们的工作是使首信成为真正市场运行良好的企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做首都信息化,做『政府』工程仍是首信的主要方向。
记者:首信是政治气息很浓的企业,『政府』背景很强。『政府』背景对企业的作用如何看待?
汪:首信的股东单位有很多『政府』背景的单位,这些资源单位在首信的发展过程给予大力支持作用,这点是肯定,在开始时,大家对电子商务概念不了解,『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的收益。现在时代变了,现在所有的『政府』工程,所有的电子商务工程,全是整体的市场招标,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失败过,我们成功过。所以说『政府』对我们的扶持已经到头了,下一步在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上,我们的工作是使首信成为真正市场运行良好的企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首都信息化,作『政府』工程仍是首信的主要方向。只要首信的工程质量优良,这种说法自然没有人提。我本人是不喜欢这种提法。
记者:你觉得,在中国现实的环境下,做官和做实业有哪些相关联的相互促进的地方?
陆:我从政的时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信息化的始创时期,很多问题是改革、探索的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两边的身份都有,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历史阶段也是需要的,但是,更长的时间我还是坚持政企分开,特别是现阶段,同样是探索,政企更要分开,企业要以市场为中心,服务为宗旨,竞争为机制,企业要依靠『政府』解决立法的问题、规范的问题,但是,企业不能躺在『政府』身上,『政府』也不能搞包办代替。
记者:你怕不怕,别人说陆首群的成功是因为很好的『政府』背景?
陆:我不怕这个,我的看法是,很多事情要看结果,企业和『政府』肯定会有联系,但不要让权钱发生交易;第二,我反对电信垄断,我也一直注意自己不要建立新的垄断,我一直注意把机制搞好。至于说,领导人关心我们,那很好,我借这个风。从年龄上来讲,我再当官不太可能了;过去我看重的是事业、轻名利,不管当官、当企业家,两袖清风。名利对我不是很重要了,所以,我可以把这个问题处理得比较自如。
记者: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是更愿意当官?还是更愿意经商?
陆:1989年,人事让我选择,两者只能选一个,我说:〃你这个话对我说是白说,上面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身兼数职不是我选择的,是上面决定的。〃你现在让我选择,我看不管是当官还是从商,我都是喜欢创新,我喜欢钻研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这是我至今兼任北京网络多媒体实验室主任的原因,我期望创出一番事业来,特别是和信息化有了不解之缘之后,如能把我们国家的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水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里面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让我从政或经商都可以。不过干企业么,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像当官,现在得点头哈腰一点。不过,有时候也经常搞错,有一次我去参加hp的会议,我要坐到企业席上,人家说,〃你的座位在『政府』席。〃
记者:首信在整个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你们感受到怎样的压力?你们准备在战略转变方面作怎样的打算?
陆:举个例子,一个统计数据:大浪淘沙后,b2c网络80%都消失了,以首信为平台的b2c企业也80%没有了。但实际上首信的交易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80%还多。什么原因?这就说明了问题。
汪:我们有很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不是苦撑门面,必须去资本市场套钱。我们的压力是每天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关于企业的经营方向,在换届董事会上,刘淇市长讲得很清楚,首信的定位就是为首都信息化而生,我们的工作和原来一样,就是首都信息平台,在平台基础上开展几个大工程,即医疗保险工程、社区工程、数字北京工程、首都电子商务工程,这些工程都是首信长期赖以生存的方向,不会动摇改变。
陆首群:汪旭这孩子信得过
记者:您谈谈年轻人在新经济中的作用?
陆:it产业的市场在哪里?信息产业出现泡沫,现在的提法是it产业的市场在传统经济,用电子商务模式,it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经济,改革传统经济的经营方式,这已是世界上的共识,中国是传统经济为主的国家,我很高兴的是陈总、汪总,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既研究it技术,又要抓住传统经济的改造提升,促使新老经济的互动。这是首信公司一直的宗旨。即新老结合。首信公司在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上我们提出好多观点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记者:照你的讲话,年龄大小不影响新经济中发挥作用。
陆:应该没有关系,像我的年龄是大了些。关键是一种思维方式。国外企业如ibm的总裁年龄就比较大,但相对来说it企业中年轻人较多,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这些人要接受锻炼,要积累经验。我很满意现在这套新班子,充满信心。汪旭毕业来这边参与企业创业过程整三年,这孩子信得过,希望通过媒体反映给社会展示真实的首信,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
汪:首信公司新的领导班子其实并不年轻。我32岁,我两个副总40多岁,良好的构架。我本人是经管方面毕业的。我觉得西方很多企业运作模式与中国实践是格格不入的,但有一点是对的,即一个企业必须有良好的运作机制,从领导班子领导作风上找问题。当总裁以后,我也比较注重这一方面。过去主管工作中主管的是iso9000体系建设,抓公司项目管理,抓资本运作和商业计划『操』作,也抓堵塞bdca(北京数字社会中心),这方面我可以与年长的副总磨合好,发挥互补关系。
汪旭:首信继续沿着老路走
yuedu_text_c();
记者:请谈谈首信的目标?
陆:我们保证北京十年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另外,具体到首信,首信给北京市做这块工作,当然北京市的目标就是首信的目标。在电子商务方面,b2b、b2c平台要成为全球一个知名的平台。平台交易额我们现在已经1个亿了,五年之内要达到500亿人民币。要在北京的信息产业里面是领头羊。收入应该在两三年之内翻番,大概达到50亿。
记者:陆总原来提过宏伟目标,在你看来,他这些目标达到了吗?
汪:这些目标是努力的方向。而且正在联合会『性』达到,但绝不能说达到了。
记者:新班子上来,还是沿着陆总原来提出构想在努力。
汪:因为以前的目标我们商量决定的,否定这些目标,也是否定以前我们作出的决策。换人翌一周,本周没有看出任何不良影响。
记者:虽然新班子上来,三位做了名誉董事长,是否是为了迎合上市的需要,事实是名退实不退?
汪:从两方面讲,老一辈领导自己说〃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另外,实际上分工后陆总保持验室主任外,签字权都在我们手上,从这一星期来看就是这样的。
记者:退下的人都有很深的『政府』背景,你们没有。他们下去后,别人还会卖你们的帐吗?
汪:以前卖我们的帐,是冲着三位老领导的面子,现在依然在,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名誉董事会。关键问题还是求助陆总,帮忙协调沟通。年轻人上来后,公司应更实在地提高能力。包括能拿出过硬的产品,拥有更多的商业顾客。我有这样的信心,首信公司至少不会变坏,能否变好,就靠我们新一代的努力。老领导不彻底退出,也许有〃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想法。
记者:如果陆总不退,你们会继续留在首信?
汪:任何时候,应找准定位,在陆总退出之前,整个公司的体制定位运营体制建设、奖赏制度、运算制订方面。我本人已承担非常大的责任,即使陆总不退,实际上公司中相当大部分的权利已交到我们手中,我已感觉到充分信任,我很满意,我反思过这个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