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从汀漳龙道秘密赶来的,显然事情有点儿不一般。他们不说话,三步并做两步,赶到了书房。
书房里,李江,李天麒和李天麟三人正坐在地上,默默地喝茶,从他们的脸色上,李天佑看出来了,三个人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些争执,特别是李天麟,那脸色明显的有一些不对劲。李天佑心下里暗惊,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能够让一向合作无间的父子三人争吵起来呢?
一看李天佑和李天保走了进来,三个人脸上顿时一喜,李江连忙说道:“天保,天佑,你们快坐下,我们等你们已经很久了。”
行了礼后,李天佑连忙问道:“父亲,两位哥哥,到底出什么事情了?这几天我们忙着跟美国人打交道,已经一段时间没有回家,对一些情况也不了解。既然大哥都从汀漳龙道赶了回来,很显然,是朝廷方面出了问题,难不成,朝廷有什么旨意?”
李江点了点头,顺手把一封电报递给了李天佑,说道:“天佑,看看这电报,我们三个人因为此事,已经商量很久了,你大哥紧急赶回来,也是为了此事。”
李天佑接过电报一看,上面写着几个“明定国是诏”,是光绪在六月十一号,也就是农历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号颁布的,要在大清帝国内部实施新政。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奖励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6军。这诏书是六月十一号到九大总督手中的,十二号到各省巡抚,十三号到各个道的道台手中。李江虽然是个巡抚,却只不过是有名无实的巡抚而已,他也是在十三号接到诏书的。很显然,李天麒也是在接到诏书后,以最快的度赶到泉州的。
看着这诏书,再看了看争得面红耳赤的三个人,李天佑明显感觉到,在对等光绪皇帝的新政问题上,父子三个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李江和李天麒,对光绪,对大清帝国,还存在着某种幻想,他们肯定是认为,既然皇帝要新政了,大清帝国的腾飞在即,李家就没有必要非得做好跟大清作对以振兴中华的准备。而李天麟身为革命党人,深受革命党人驱逐鞑虏、振兴中华口号的影响,对大清可谓是深恶痛绝,别说光绪实施新政了,就算爱新觉罗氐宣布还政于民,他们也会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把他们全部赶下台去。
李天佑暗自心惊,一旦父子之间出现了分歧,那么,在合作上肯定会出问题,就必然会对自己的准备产生影响,他不想着自己费尽心机搞出来的大好局面付之流水,而且,他知道得相当清楚,所谓的新政,只有一百零三天的寿命而已,他得想办法,再把一家人拧成一股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