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新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章第十六节 不祥的先兆(2/2)
实非常好,如果让李白评论,甚至还应该在杜甫的应试作品之上。

    “哼!”杨慎馀微微的冷哼一声。

    既然你这么无情的将我递上的卷子刷下。那也不要怪我,到时候我联合其他考官,故意说这篇考卷其实不应该被定为状元,看陛下听谁的。

    李白自然不知道,他这样无意中地一次赞叹,险些断送了一个清流名士的前程,内心还在暗暗计较呢,是不是应该把这个人才。推荐给安禄山重用一下。

    同时对于杜甫地表现,却是微微有点担心。虽然早就知道,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实际的考场表现,却和平时的差距颇大,也许这就是临场挥的效果。考个进士没问题。想取状元,却得全靠运气。

    考卷评判一结束,李白就立刻让早就守候在门口的几百禁军龙武骑,带着考卷和各考官的评语,飞的送往东都洛阳。

    **********************************

    十一月初,李隆基就这次地恩科,召见三个宰相。

    “夜来双目满,曙后一星孤!这样的绝妙佳句,礼部杨尚书竟然认为是不祥之句,实在是荒谬!”李隆基笑着将案上的几张卷子。让高力士递给三个宰相传阅。

    他对于杨慎馀故意做文章的那个句子。竟然十分欣赏。

    “呵呵!这个崔曙,我也听说过!”张九龄看了看已经撕开的封名。“他自小孤贫,沦落而居宋州,但工于诗文。这个句子,应该是对平常生活的感受!”

    张九龄好心的给崔曙说话。

    爱才,是他的一个特点。

    安禄山听了却是眉头一皱,听李隆基地口气,分明是准备把这个崔曙,评定为这一科的状元,那杜甫怎么办?

    “陛下!这个人的才能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官场之道,却显然不精通呀。不知道这些话,其实应该避讳一下!”安禄山说的很清淡。

    “不错!这样的人,实在不应该入选,反正现在朝中不缺人才,他这样不通官场之道的人进来,反而会让同僚之间没法共事。”李林甫也是表示不同意。

    他是不管什么人才进来,都不会喜欢。

    “科举是取才能之士。又不是每个人天生会做官地,官场上面的事情,只要多学学就行!单论文采,这个崔曙,应当是这次恩科的状元!”李隆基笑着摇摇头。

    他对这句诗,确实非常欣赏。

    “陛下英明!”张九龄叹服。

    安禄山和李林甫相视一眼,只得对此意见表示服从。

    当然,安禄山可能不知道,由于李白这次作为主考,录取了大量的人才,已经有人在李隆基面前说话,担心安禄山会借此机会结党营私。李隆基对安禄山极为宠信,自然不会就这么相信,但内心多少留下了一点印象。不过看了安禄山今天的反应,就知道他和李白,并没有在录取人选上做什么手脚,甚至还和李白的举荐,稍微有点不同意见。这样一来,那本来就隐隐约约的一丝意见,也立刻不见。

    开元二十四年的恩科大比,在李白的严格要求下,外加宰相李林甫说了一大通不同意见,最终只选取了五十多名进士。

    宋州平民举子崔曙,被李隆基御笔点为状元,他的好友薛据,名列第二。在安禄山地称赞下,杜甫杜子美,仅仅名列第三。(状元早就有了,但是榜眼和探花这个称呼,却是科举进行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

    十一月辛丑日,李隆基在东都洛阳,召见已经赶到京师地新进士,大殿会见封赏后,又在皇宫的花园,设宴招待举子。

    宴上觥筹交错,杯酒不停,各种各样珍贵地菜肴,被送了上来。

    很多没见过世面的平民进士,都被皇家的气派所震慑。当然,这样震慑的后面,要么是感受皇帝的隆恩,开始全心全意报效朝廷;要么是羡慕眼前的荣华富贵,转而开始向往怎么过上这样的奢侈生活。

    安禄山举着酒杯,微笑着来到神情有点落漠的杜甫身前。

    “怎么了?子美,还在为没有得到状元而遗憾吗?”安禄山举了举酒杯。

    杜甫忙一回礼,满饮下自己杯中的酒。

    “安相说笑了,杜甫已经看过崔薛二兄的诗文,这次科考,确实以他们的诗文最佳,杜甫能够附尾,反到是有点高攀!”杜甫一脸的坦诚,根本没有特别的遗憾感。

    “恩!你能这么想就好。”安禄山点点头。“其实你平时的很多大作,拿到考场上去,都能得到状元,这次的诗作,并不是你真正的水平,只不过是挥不好罢了!”

    杜甫这次的诗作会不如崔曙他们,安禄山刚开始还很惊讶,后来仔细想想,就又理解了。杜甫应该是属于那种智慧型的人才,写诗句讲究深思熟虑,自我控制的要求很强。对于呆板的命题限时诗作,显然有点不适应。历史上杜甫多次参加科考,都没有高中。如果完全是因为才能被人蒙蔽的话,那也不应该没有一应试的佳作传下来呀,想来想去,应该是不适合这种考试方式。

    “是呀!”杜甫看了一眼宴席中狂欢的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口气也有点变了。

    “子美还说没有遗憾,怎么又用那样的口气了?”安禄山笑了起来。

    “呵呵!杜甫只是觉得,我们在这里豪饮暴食,西南贫穷之地,却还是路有冻死之人呀!”杜甫微笑着摇摇头。

    安禄山却是微微一怔。

    心中恍然有感,抬头看了一眼天空,飘飘的白云,似乎微微的颤动了一下。

    “又,又地震啦……”

    一声惨烈的嘶叫声响起。

    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辛丑,东都地震。

    (注:这两次地震,正史《新唐书》有明确记载。先震长安,再震洛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