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四章 父兄(下)(2/2)
贩子多了许多,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赵瑜道:“所谓官逼民反。既然官府不给我们活路,我们也没必要给他们留活路。”

    “原来如此。”至善点着头,“要是章狗官知道寨里是为了盐田才攻打县城,不知怎么?”

    “人都死了,首级还在城上挂着,还能怎么?”赵瑾插嘴,“抢了寨里那么多生意,就不知他到底赚了多少?二弟,你打的县城,你知不知道?”

    “谁说他死了?”赵瑜瞟了兄长一眼,嘴角露出不出意料的笑容,“其他人都砍了,唯独就他没动。他在牢里好吃好睡,我可一点都没敢慢待。这章知县贩私盐、贷钱粮、卖军器,连县库都被他搬空了,不把他贪来的钱都榨出来,我怎么舍得杀他?”

    赵瑾别过脸,不再说话。上首的赵橹却惊叹道:“好个贪官!一个同进士都有这本事,换了状元郎,那还得了?!”他朝着蔡禾笑道,“兄弟,难怪你当不上贡生!跟章知县比起来,你差得太远啊!”

    蔡禾抿着嘴,毕竟他是读书人,一点也不觉得好笑。他转过话题:“既然这样,等县里杂事一毕,就好好料他,好歹也要榨出几万贯来。不过,现在占了县城,诸事繁杂,要清个头绪出来,却也不易。”

    “不过就是多了些地盘嘛,”赵橹说得爽快,“当初在衢山岛上怎么做的,现在就怎么做。没什么难的。”

    蔡禾摇头:“地盘大了十倍,人也多了十倍。凭现在的人手,肯定不够。必须要征召新兵。现在寨中喽罗不过八百,就算把老的少的都加上也不过千二,要控制县内几百个大小岛屿,至少要把兵力扩充到三千。”

    “官军肯定要反扑,是得扩军备战。”赵橹摸着下颌的乱须,点头道。他看看两个儿子,赵瑾脸上满是热切之色,自是把扩军之权抓在手上,而次子虽然不动声色,但赵橹不信他不在意兵权旁落。暗叹了口气,有两个太出色的儿子也让人头痛。

    他盘算了半天,开口道:“老三……”至善侧过身子,俯首待命。“二弟要管着县内政事,这扩军之事就交给你好了……”停了停,又道:“不过你身子骨吃不得累,这几年对寨里的事也不清楚,得给你找两个帮手……陈五!赵!”

    坐在最下面的两人忙站起走到大厅正中,单膝跪倒,“请大当家吩咐!”

    “跑腿的事就交给你们两个。凡事多和三当家商量,莫自作主张。”

    “小的遵命。”两人异口同声,又向赵橹、至善行过礼后,方退回坐下。

    一碗水端得平平,赵橹又看向蔡禾,“二弟。还有何事?”

    蔡禾了一下,道:“自瑜哥儿占下县城,已经有了两天。那明州城中必然已得了消息。我明州州军定然趁我等阵脚未稳全力反扑。如果他们把那个指挥的宣翼军送上岛,凭现在的人手肯定抵挡不了。”

    赵瑾笑道,“二叔多虑了,没有官家下旨,禁军哪个敢动?”

    赵瑜道:“就算禁军不出动,但州中厢兵,知州是能调动的。那可有两千多人。除去船坊、采造以及江桥院的三个指挥的杂军,剩下依然还有千余可战之兵,不可不防。”

    “如何防?”

    赵瑜胸有成竹:“自然是先发制人。出动战船入大浃江【今甬江】,不必硬拼,只要能逼明州州军守城不出便可。”

    赵瑾不屑道:“虚张声势,能骗得几日?只要那吕知州【注2】发信求救,半月之内,个两浙东路【注】的厢兵就齐聚明州。”

    赵瑜笑道:“就是要让官军集合。近万人聚在一起,令出多门。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等他们做好进攻准备,恐怕就得三个月后了。”

    注1:中国古代制盐法有两种,一种是引盐池卤水开田晒制,产出的盐结晶大,有颗粒,称为‘颗盐’,主要用于西北各大盐池。还有一种就是煮盐,或煮海水、或煮盐井卤水,所得到的盐,散为粉末,是为‘末盐’。多用在沿海和四川盐井。这两种制法从周代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清末。

    注2:此时明州知州为吕昌龄。

    注:宋时,转运使司和安抚使司的路分区划是有区别的。比如两浙路,只有一个转运使,而安抚使司,却分为东西二路。明州就属于两浙东路——两浙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越州镇东军节度管内观察使,越州刺史事,领越婺明温台衢处七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