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权倾天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39节 追击董卓(2/2)
在董卓军逃入函谷关之前就将其消灭!

    这样一来,诸候军的期限就缩短至二天半,而且董卓军目前已经逃出近二个小时的时间,诸候军必须紧张起来,将行军度提至最大,才有可能完成这次追击行动。

    有吴凡作为监身,袁绍也不得怠慢,传令全军抛下多余的粮草、攻城器械等辎重,全军轻装上路,向长安方向急前进。

    赶路的辛劳自不必说,董卓的军师李儒在得到诸候军于后面追击的情报后,采取分兵段后的策略,每隔五十里左右就留下一名如张济、樊稠等三流武将率领着少则三四千多则近六七千的人马,埋伏于官道两边的林地中,对诸候军进行伏击,旨在拖慢诸候联军的度。

    这些三流武将的伏击战术破绽百出,没有一次令诸候联军陷入混乱,反而伏击军队过半数在伏击中丧生。不过,李儒的目的却是已经实现,诸候联军的度确实因此被拖慢;并且为了对付伏击的敌军,诸候联军也是经过多次分兵,留下一二个诸候率领着部下与伏击士兵交战在一处,大部队继续向前追赶。这样一路赶来。董卓军人数在不断减少,诸候联军也是一样,直到第二天傍晚时分,诸候军终于在弘农郡城以西的荒岭地带追上董卓军。而这里距离函谷关已经不足半天路程。

    此时的双方军势:董卓军还剩不到二万士兵,知名战将有董卓、吕布、华雄(残)、徐荣、李榷、郭汜,知名文官只有李儒一人。诸候军还剩近三万士兵,所剩诸候为曹操、袁绍、孙坚、陶谦、丁原;知名战将有曹操及其手下七人,孙坚及其手下六人,袁绍及丁原手下的张辽和高顺;文官有陈官、陶谦等人。

    除上述这些人外,还有吴凡队伍里的甘宁和荀彧两人。

    其它各路诸候,都被留在后面与伏击敌军交战在一起。这些留下来的诸候,大多是手下没什么知名战将,或是兵力薄弱,因而被舍弃下来。依照这个标准来讲,其中最冤的当属公孙瓒这一路,本来公孙瓒手下有刘关张三人,堪称诸候联军中武将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然而,却由于汜水关和虎牢关两次本应该是他们兄弟出彩的机会皆被错过,而至今仍然在众诸候中默默无名,这么一来,袁绍自然要舍弃这一路人马。看着诸候联军扬长而去,刘备手下玩家真是欲哭无泪。

    归结一下,这次董卓弄权剧本中,与历史轨迹变数最大的各路诸候中,除了董卓之外就当属刘备了。单就刘备来讲,没能在讨伐董卓的战场上扬名只是眼下声望方面的一点小损失,真正的巨大损失来自于日后招揽人才方面。在此先露个口风,日后大家自然就会明白。

    不论是兵力还是武将,诸候联军都占有优势,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先就是吕布这一关。当双方距离只有不到三里路时,董卓急令吕布率领五千人马挡住追击的诸候联军。随后,就在两座山岭间的官道处,吕布策马横戟挡在诸候联军面前。

    看到吕布,袁绍和陶谦心惊胆战,远远地躲在军队里,生怕自己一个没注意小命儿就命吕布拿了去。实际上,吕布虽然勇猛,但是单凭他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挡得住眼前这么多诸候联军,何况诸候联军中还有那么多知名战将,他的作用和那些伏击的董卓军别无二致,只是为了拖延诸候军的行进度,为董卓争取残喘之机。

    对此,吴凡心急如焚,曹操、孙坚这二位重量级诸候也看出吕布军的用意,因此都不想与吕布军纠缠,而是想方设法寻找其它路径绕到吕布军身后去。这样一来,就必须有人牵制住吕布,让他无暇他顾。

    好在丁原对吕布恨之入骨,主动请命率领手下三千余人马与吕布军大战在一起。吴凡这时又动用自己的监军权利,要求袁绍与陶谦两路观望的人马也加入到与吕布的对抗中,协助丁原军拖住吕布,以便曹操和孙坚,以及自己手下部队趁机绕过吕布军,继续追赶董卓。

    面对吴凡的要求,袁绍不能违抗,和陶谦一起率众加入到对抗之中。虽然吕布在乱军中无人可挡,然而丁原手下毕竟还有张辽和高顺二员知名战将,加上袁绍也算是个重量级诸候,自身属性加成较高,还是可以稳稳地拖住吕布,令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操、孙坚两路人马从两旁的荒山坡上绕过去,继续追赶董卓。

    这一次,吴凡是自出征以来第一次与幻影等四个村镇分开,单独率领魔龙镇士兵行动。幻影等四个村镇士兵现在皆在陶谦的指挥下与吕布军厮杀在一起,临别前,四位村镇长满脸的遗憾,不过也没有办法,这次的情况和虎牢关时不同,军令不得违抗。只能目送吴凡随曹操和孙坚一起渐行渐远,直至没入夜色之中。

    游戏时间夜间十点左右,吴凡这一路人马终于追到了急逃窜的董卓军,周围的地形仍然是一片山岭,地势忽高忽低,林木山石遍及四野。由于董卓军一路上不断减员,行军度因此有了很大提高,这里距离函谷关已经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稍一松懈就让董卓逃了。

    终于追上了董卓军,曹操和孙坚二人几乎同时下令全军丢下所有干粮等与战斗无关之物,即刻扑向董卓军!

    这二人历史上都是讨伐董卓军的所有诸候中最为积极的,游戏中亦是如此。对于吴凡追击董卓的建议,全体诸候寥寥几个赞同者中,为的就是这二人。同时,这二人手下不论是武将还是兵力,也是各路诸候中最强的,因此一路上,吴凡一直在刻意“关照”着这二人,多次阻止袁绍从他们手上分兵对抗伏击的董卓军的命令,目的就是为了此时利用他们的实力完成最终击杀董卓的大计。

    曹操军的士兵为深蓝色军装,孙坚军士兵为砖红色军装,一蓝一红两队人马相杂在一起,高举着写有“曹”和“孙”的军旗,向董卓军猛扑过去!

    两军刚一交锋,董卓军就死伤一片,曹操和孙坚手下战将个个勇不可挡,杀得董卓军丢盔弃甲,四散奔逃。而吴凡这时则率领着魔龙镇的二百余名士兵殿后,观察着敌我双方局势。

    一路厮杀下来,几乎没有遇到董卓军真正意义上的抵挡,顺利得让人难以想像。吴凡觉得有些不对劲,董卓的军师李儒虽然不算什么大才,但也为董卓出了不少良谋,怎么这个时候竟然会毫无动作了呢?

    刚想到这里,官道两边的坡地上忽然掀起一阵喊杀声。正在全力奋战的曹、孙两路人马,顿时停止前行,约有十之七八的士兵和武将头顶金星乱转,陷入混乱状态。

    不好,遭遇伏兵了!

    吴凡心头一惊,没想到曹操和孙坚这样统率高的重量级人物竟然也会被伏兵偷袭成功。按说以董卓军中的武将能力来讲,没有人能用伏兵偷袭成功这二人,原因是他们的智力都太低;李儒智力虽然够高,但他的统率却是低得可怜。而眼下,曹操和孙坚手下兵将却是实实在在地被伏兵偷袭成功,究竟是谁能有这么高的能力?

    犹疑间,一面董卓军的黑牙军旗在火把的照耀下闯进吴凡的视野,再看旗上文字,为偌大的一个“徐”字。

    看到这个“徐”字,吴凡不由得抬手重重地捶在自己的脑门上——竟然把他忘了,真是失算!

    吴凡所说的这人,名为徐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三国历史武将。

    [倾情奉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