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是因为他这次出兵太湖应该确实是自本意但你且看了待到真要与吴军开战的时候他却必定又会南顾杭州而犹豫不决。”
“也因为此主公对此并不忧虑?”
邓舍与洪继勋相视一笑说道:“然也。”
“那么与吴国公的结盟?”
“三日之内吴军必定会重新开拔。”
邓舍说的很确定但是吴鹤年还是有一点迷惑不解的地方他问道:“如主公所言也一如先生所言想来吴国公既然早就设军建德应该对士诚的此举也是早有预见的了。但是却又为何他因此而停驻军马不前?”
是啊如洪继勋所言既然朱元璋早就便驻军建德看来对张士诚出兵太湖是早有预见的却又为什么因此而停军不前?
“‘兵以实胜而以虚先。’用兵打仗没有花俏可言是需要全凭实力取胜不过恰到好处的布疑设虚却能帮助己方夺得先手。以我看来吴国公所以停军不前非是为其它正是为设疑是为能更好地进军河南!”
朱元璋给缪大亨、朱英的军令:命其“攻下濠州后便就暂且停军不前”。
这个军令的下看起来是因为受到了张士诚屯驻太湖的影响但事实上却很有可能是为了麻痹、迷惑濠州前边的蒙元驻军。等他们大意之后再突然进军当然阻力就会减轻许多。
吴鹤年虽有干才但在行军布阵、临敌决胜上他确实很有不足没有太多的天分。听邓舍与洪继勋给他分析至此这才恍然大悟。
他由衷地说道:“‘兵者诡道也’。若果如主公与先生所言吴国公竟能想到这么多那他的武略着实不容小觑!”夸了朱元璋一句抬眼偷觑邓舍又谄笑说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吴国公再有谋略但是主公远在千里之外分析却如同亲见。吴国公的一举一动莫不在您的了如指掌之中。主公的英明神武才真的是举世无双呀!嘿嘿难怪臣闻行省、军中、民间皆称颂主公为天生奇才端得名副其实。”
邓舍一笑有意打趣问道:“我若是天生奇才那吴大人你是什么呀?”
“强将手下无弱兵。主公是奇才臣自然便是小可之才了。”
“奇”本意是骑马。吴鹤年所谓“小可之才”却是纯粹从字面上来解“奇”字了。从大从可。奇才便是“大可之才”故此他自称“小可”。
君臣一问一答之间对答如流。也是难为吴鹤年了仓促功夫里能想出这么个回答。
邓舍哈哈大笑转顾洪继勋却见他蹙起了眉头当下说道:“先生因何蹙眉?”
“主公如上述分析诚如您所言吴国公肯定不会背盟至多三两日内就会重新开拔。但是据情报到现在为止吴军只有一支数千人的先锋才出了集庆。先大军未动;其次濠州未拔。要想等到他们打入河南、又或者攻入济宁与我军配合估计没有个半月、一月怕是没有可能。”
邓舍颔表示同意。
“又据线报察罕帖木儿的援军已经出了临汾指日内便可抵达济宁与王保保会师。现如今在前线的我军虽说营头不少但却失之于分散。而且中间有些地方还没有能够打通不能连贯一气。主公臣为此深忧!”
朱元璋虽不会背盟但要想等到他的部队开入河南、济宁估计最起码得需要多半个月。换而言之在这多半个月里济宁的海东军还是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察罕的援军又也已经开出了临汾很快就能与王保保会师。整体的前线局势就目前而言仍旧是不容乐观。
邓舍对此是早有思忖。
他站起身在室内转了两圈一边踱步一边说道:“先生所忧也正为我之所忧。吴国公既然答应了与我结盟肯出军河南;那么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河南、济宁便必会生变化前线的战局亦定会出现转折。但在这个转折还没有到来之前先生以为我军该如何应对布置?”
“臣有两策。”
“请说。”
“临阵决战必须要有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全。而今从大体上讲我军可大致分为三部。一部是陈虎、李邺的辽东军现正在辽西奋战;一部是棣州军现刚夺回棣州正在顽强据守;一部便是赵过、邓承志的益都军现正分布在济宁前线与王保保对峙。”
“不错。”
“先说陈虎、李邺的辽东军。主公给的将令是命之迅攻占辽西从而威胁大都不让大都周边的元军有驰援察罕的可能。这一路军马可谓是我军的右翼明逼大都实保棣州以此来保证益都的安稳。”
“嗯。”
“再说棣州军守卫棣州、保护我益都的北边大门并与辽东军遥相呼应。臣以为其实它也可以划入右翼的范围之内。”
“对。”
“然后是益都军。这一支军马是当之无愧的主力。这场与察罕的战事究竟我军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事实上也全是得看此一支部队的胜负。”
“不错。”
“所以臣认为战事展至今整个战局的重点还应该是在济宁、还应该是在益都军。”
“嗯。”
“重点既已分明主次既已清楚。臣的计策便就很简单了。”
“是何计策?”
“其一右翼方面加紧催促陈虎、李邺打下辽西继续给大都造成压力。只要大都无兵可派没有兵马可支援察罕便就等同断掉了察罕一臂。而我棣州方面也就会因此而高枕无忧纵有惊扰亦不会出现危险。”
“先生此策是为保我益都无忧。”
“正是。棣州无忧便是益都无忧。而只有益都无忧才有可能取得济宁之胜。”
“这是其一其二是什么?”
“其二命令泰安、兖州、山阳湖、巨野等各方面之我军并力向前将各部境内的残余敌军彻底扫除务必争取在察罕的援军与王保保会师之前把彼此的营地打通。用兵之道最忌‘分兵敌强’。只有我前线各部彼此呼应了才能在王保保得了援军后仍然保持在局部上的优势不致落在下风。”
“先生之言深得我意。”
既断定了朱元璋不会因为士诚的异动而背盟下一步就需要趁王保保暂时无力反击的空隙及时地调整前线部署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
1胡大海喜蒋英、刘震骁勇“留置麾下待之不疑”。再后来胡大海之死也是因为蒋英和刘震。
胡大海之死在蒋英的手下和历史上的察罕帖木儿之死在田丰的手下有惊人的相像。察罕帖木儿也是因为待投降的田丰“不疑”而死。看来曹操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不是随便任何一个人就能运用得好的。
至正二十二年二月“吴金华苗军元帅蒋英、刘震、李福叛杀守臣参政胡大海及郎中王恺、总管高子玉。”
“初大海下严州震等自桐庐来降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待之不疑。至是震等谋乱以大海遇己厚未忍福曰:‘举大事宁顾私恩乎!’众从之以书通衢、处苗帅李佑之等约以二月七日同举兵。是日蒋英等入分省署阳请大海观弩于八咏楼下。大海出将上马英令其党钟矮子跪马前阳诉曰:“蒋英等欲杀我。”大海未及答反顾英英抽出铁锤若击矮子状因中大海脑仆地英即断其复杀大海子关住。”
胡大海有两子一个被朱元璋杀一个与胡大海一起被蒋英杀至此便只剩下了一个养子胡德济。后来明建国后胡德济从“大将军徐达出定西。胡德济军失利徐达斩其部将数人械至京师。帝念旧功释之。复以为都指挥使镇陕西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