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工作的,岂会想不到这一招?前边不说,只是故意而为之。如果他什么都说了,怎么显出邓舍的高明?
通政司专职情报,管内外侦听,看起来很威风,其实得罪人也很多。李生深知,他唯一的后台就是邓舍。所以,该拍马屁时,纵然他一向以阴沉面目对人,却也是绝不含糊。
“把你的人放远点,莫叫陆聚、陆离、封帖木等人知晓。若有什么风吹草动,你可故作不知,勿要打草惊蛇。且等该露出头的都出了头,再去一网成擒不迟!”
“诺!”
“动手前,要告诉我,先得我允许方可。”
“是!”
……
邓舍是干什么出身的?他是怎么拿下益都的?阴谋诡计,他绝不缺少。只是很多时候不愿用罢了。
好嘛,他不用;察罕帖木儿倒用起了起来。不过,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从一个侧面来说,李察罕已经开始“不择手段”。并且他的这个“不择手段”,用的还是初次见面的封帖木,可见其对战局“着急”的程度。
李生来就是为了“封帖木事”,既然已经定下,就不再打扰邓舍,告辞离去。他前脚才走,后脚又有人来报:“方补真求见。”
……
方补真来入室内,跪拜行礼。
邓舍带着玩味的笑容,说道:“免礼,起来吧。……,老方,听说你昨日无功而返?巡了半天城,一个违风纪的人也没逮住?你今日来,可是来请罪的么?”
“臣为何请罪?”
“说有官员违风纪的也是你,巡城一天半个人没逮住的也是你。”邓舍叫来随从,吩咐从书房拿来了两份折子,丢给方补真,“这是昨天晚上有人给我递上的折子。你看看,他们都说了些甚么?”
方补真将之打开,粗略看过,两份折子都是用辞严厉,弹劾他“无事生非”。第二份折子的用词更为苛刻,直说他“视大臣为仇”,直接把他推到士大夫的对立面去了。
方补真冷笑两声,恭恭敬敬地把折子奉还,说道:“主公信他们的话么?”
“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主公若信,臣自请获罪。主公若不信,臣有话说。”
“你有何话说?”
“昨日巡城,臣的确一无所获。但是今日巡城,臣收获良多!”
“噢?”
“昨日之所以一无所获,臣敢断言:定是因有人泄露了风声!”
“谁人泄露了风声?”
“臣无实据,不敢乱说。”
“没有实据,你已经在乱说!”
“请主公细听之。”
“讲!”
“昨日巡城,臣大张旗鼓,由早至暮,未见城中有一人乱法。但是今日巡城,臣微服而行,从上午到现在,不过半天,就已经逮住了三个乱法之人!”
“三个?”
“正是。”
“都是谁人?”
方补真报了三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左右司的官儿,一个是枢密院的官儿,一个是地方豪强的家奴。
“却是为何昨日无事,而今日连抓三人呢?”
“只因臣昨晚回家后,故意放出风声,叫下人出去讲,说臣因一无所获,所以灰心丧气,恐惧不安,决定不再巡城,并打算今天一早就来给主公请罪。只是区区小计,就有人入臣彀中。此辈之流,真是可笑可恨!而根据昨日和今日的不同,故此臣敢断言,昨天必是有人漏了风声!”
邓舍岔开话题,不追问方补真认为是谁走漏了风声,——其实他也心中了然,知晓“巡城”的就那么几个人,够胆子走漏风声的更少,几乎不用想,就可以肯定是谁故意放出了风声,定为吴鹤年无疑。这件事可大可小,追究,就是大事;不追究,就是小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吴鹤年难得的人才,睁一眼闭一眼就是。最多,过几天再见他了,敲打一番。
“三个违纪之人,你怎么处置的?”
“豪强之奴,臣当街斩之!其余两人,因系官身,臣不敢擅断,已送去益都衙门,请吴鹤年定断。”
邓舍不觉失笑。
因受到弹劾,所以吴鹤年故意走漏风声,给方补真一个下马威,使其第一天的“巡城”一无所获;而又正因为此,方补真在略施小计,引蛇出洞后,抓住人立刻送给吴鹤年,“请他定断”,说白了,不就为难他的么?
就以吴鹤年不肯得罪人的油滑劲儿,那两个官儿,在他手上肯定便如烫手山芋!邓舍打定主意,下午就派人去问,看他怎么处理的,心中暗笑,脸上却陡然一寒,说道:“豪强之奴,当街斩之?谁给你的胆子,你就敢当街杀人?”
“臣有主公赐下的王命旗牌,当街杀个豪奴算得甚么?况且,这种狗仗人势的东西,不杀他,难道放了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邓舍瞪了方补真好一会儿,他面色不变。实在是无可奈何,邓舍叹了口气,说道:“你的胆子是铁打的么?……,罢了,罢了,老方,你来见我,定不是为了这些小事。说吧,你是为何而来?”
“臣求见主公,确实不为此等小事。有一件大事,想向主公奏报。”
“何事?”
“臣方才微服巡城至陆聚府外,看见有一人鬼祟出门,十分可疑,便尾随跟之。主公您猜臣看见了什么?”
“你看见了什么?”
“臣见他去了陆离的府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