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 反目(2/2)
,逐渐造成了两王一公的三系势力,谁攻下地地

    由谁来选派官员,这已是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而先打破了这种规则,强取不属于自己地地盘,这对于曾纪泽而言,无异于一种挑战,他岂能退让。

    “江山既然是皇上的,那这汉中府归谁来管辖,自然也应当由皇上来决定才对。本王如今也只是代管而已,湘王你口口声声的跟我要汉中府,你不觉得很不合适吗。”

    曾纪泽又拿皇帝来压他,因为他知道,曾皇为了保持各派系间的平衡,是不可能轻易打破这种潜规则的,故湘王就算真的无聊到吵到了皇帝那里,也是徒劳一场罢了。

    对于曾国的步步紧逼,曾纪泽是守的滴水不漏,说了半天,大道理还都在人家那里。这让曾国肝火渐升,横眉怒道:“湘王,本王好歹是你的叔父,难道你真的一点面子都不给吗?”

    “私人之事,纪泽孝敬叔父,自当无有不从。但事关国法,岂可徇私,请九叔恕纪泽难以从命了。”曾纪泽不容置的答道。

    “哼,你小子翅膀硬了,很好,很好啊。”

    谈判破裂,曾国是一肚子的火,当下招呼也不打一声,拂袖而去。

    今天的这场唇枪舌战,曾纪泽算是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重重的打击了湘王的嚣张气焰,但他也意识到,这一场争执之后,双方的矛盾又将进一步的激化,依湘王的个性,他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曾纪泽很清楚,形势已逼得他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了。

    汉中的会面结束不久,曾纪泽便星夜赶往南京,而就在他经过十几天的赶路,刚刚回到徐州后不久,便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盘踞在庐州府的苗霖沛,竟然大败围城的鲍超北军,率七万大军南下,沿途绕过州县,直奔南京而来。

    京师震动,一日之间发数道旨意,召东、南、北三军回援。

    曾国的西军主力此时尚在四川未归,鲍超的北军主力正在河南,而朝廷御林军主力则在两湖乃河南一带,一时片刻间均是无法赶到。唯有曾纪泽的东军距近南京极近,曾皇八百里快马,命曾纪泽速率军前来。

    “苗霖沛这小子人虽然卑鄙了点,但胆色却不小,他这是在孤注一掷。”当曾纪泽看到朝廷的旨意时,不由大发感慨。

    “王爷,我大军多在北方,能够及时调往南京的,只有胡师长的训导师,还有尚未训练成军的一万新军,是否先此两路人马速遣往南京。王爷则可率向师长的徐州军团南下驰援。”杜聿光提议道。

    “上海乃我东军根本所在,训导师绝不能轻调,至于那一万新军嘛……”曾纪泽眼皮一跳,忽然有了想法,当即道:“你速替我起草一份折了,就说本王已率军南下,至于江南的东军,只有那一万新军可以抽调,请皇上示下。”

    曾纪泽这是在给曾皇下套子,先前他曾跟曾皇建议过,将他的一万新军编入御林军,以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但曾皇一直犹豫未决。

    而今苗霖沛的长途奔袭,使得京师告急,反而是助了曾纪泽一臂之力,他在想这个时候再提起此事,曾皇一定会想也不想就选择了他当初的那个提议。

    果不其然,数天之后,朝廷的旨意传来,令其立刻将一万新军由江苏开往南京,将其指挥权移交给御林军总管刘坤一。

    京城的防守力量得到了加强,朝野之心稍有安定。而远道而来的苗霖沛,虽然来势汹汹,但毕竟是孤军深入到了大明腹地,粮草补给跟不上,在这初春之季又无粮可抢,于是在攻到距长江尚有二十多里的之地,便被由湖北、江西赶来的西军、北军两万人马挡住了去路。

    在强弩之末的局面下,苗霖沛勉强发动了几次进攻,但均为明军击退,而此时明军追击之军也正从四面八方赶来,随时有可能切断其回庐州的去路,孤注一掷的苗霖沛陷入了越来越来利的境地。

    曾纪泽敏锐的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采取了围魏救越的策略,大军暂于半路改道,直取庐州府。

    三日之后,这座兵力空虚的北重镇被破,曾纪泽随即举后南下,会合西北各军,近八万之众,将苗霖沛包困在了长江以北的狭窄区域。

    经过十余天的围困,粮草弹药耗尽的苗霖沛,不得不选择了无条件投降。至此,关内最后一股割据势力亦被大明歼灭。

    而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清军溃散之后,亦宣布愿意臣服于大明的统治之下。除关外满洲、外蒙古,以及孤悬海外的台湾左氏之外,中国基本上恢复了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