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上了一个《豫杜妄论》的密奏。从字面上看,就是预先防止有人提出“妄论”。奕譞没有做过皇帝,他此奏的目的就是怕儿子做皇帝后重蹈明嘉靖帝“大礼仪”的覆辙。二是“诚恳请罢一切职务”,上奏说“唯有哀垦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自古“明荣辱,知进退”的人无疑是智者,这个“智”是大智慧。说到人的贪与智的关系,鱼总是想到“利令智昏”。观古今官场曾炙手可热而结局悲惨者,不可以说无“智”,有的人敛财手段是非常高明的,但这无疑是小智慧。而小“智”在与“利”字的权衡较量中,无疑总是失败的一方。
第二代醇亲王
爱新觉罗·载沣,奕譞的第五子,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
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成为摄政王。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载沣继承了其父懦弱的性格,才疏识短,难当大任。他面对鼎沸的局势,又屡屡举措失当,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次年他被迫同意溥仪退位。
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
醇亲王府连续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也就是所谓“两代潜龙,一朝摄政”。这本是清朝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耀,却因清朝灭亡于其手而黯然失色。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