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突如其来的战争
时间迈入五月份,这时春播刚刚结束,金国南北东西开始渐渐轻松下来,倒是朝廷上下有些忙乱,因为皇帝要检视去年通检推排的成果。到底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检地工作,很多东西都没个现成的体例和标准可循。
所以,各地官府的官吏们忙得四脚朝天,成果却不明显,一个月过去,才有不到半数的州县,报上了治下土地和百姓的状况。就算这些已经报上来的结果中,还有很多数字模糊不全的,要发回重新统计。
即便是在高丽也不轻松。虽然因为洪过与完颜亮的约定,高丽暂时不进行通检推排,但是洪过有自己的一摊子事情要处置,大致分为务虚和务实两种。
务虚的事情,新成立的高丽礼部接手了《四库典藏》的编写,聚集上千名高丽书生,开始向高丽全境收书,无论官宦世家,还是饱读诗书儒学传家的士林名门,必须将手上所有藏书上缴,若是有所藏匿,就会被抓进官府治罪。也亏了现在高丽的百姓都是集中居住,这集中起来就有集中的好处,洪过在收书的同时发了赏格,对举报私藏图书的人都有重赏,不少高丽人贪图赏格,纷纷出头检举揭发,令高丽上下风声鹤唳,一些试图蒙混过关的读书人,最终无奈的交出了手上藏有的书籍。
在金国的时候,洪过感觉最吃力的地方,那些雇佣来的汉人士子们,对他的工作多少有些抵触,从来都是洪过吩咐做什么,他们便按部就班的去做,不会有任何发挥或是革新。
王双虚和金富轼两个人凑.在一起,可比洪过临时雇来的汉人学者卖力多了,他们手底下的高丽士子们,经过两人耐心调教后,不仅仅能够充分领会洪过的每一句话,更能够发挥他们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对洪过的指示有异乎寻常的创新,就比如洪过要修改史书的同时,连带修改掉历朝历代的国史和起居注,他们立即反馈过来,颠颠的跑来告诉洪过,光是修改史书还不够,要将所有书籍通通过筛子,古人笔记,诗词歌赋,天文历法都要去改,总而言之一句话,是凡写字的东西,都要经过审查。
有如此卖力的部下,洪过还会不.满意么,他一面将这些人中间最有独创思想的人提拔官职,同时给所有参与修书的士子家中,派人送去米面肉食,还优先选送这些士子的子女进入公费学馆读书,力争培养成为高丽第一代——“用主体思想武装起来的读书人”。
这些都是务虚的事情,还要有.许多务实的要务等待洪过处理。
对高丽城乡的整治,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在粮食.和教育两根大棒的帮助下,洪过进一步将高丽百姓集中到北部山区,对高丽的矿藏进行开发和冶炼。
据统计,现在高丽人口的七成以上,都被限制在北.部地区居住,尤其是山中的矿场周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工场,这些工场所雇用的工人,又形成了新的城镇,星罗棋布的出现在深山之中。虽然原先的军事化管理有所松动,可是新的高丽朝廷已经建立起来,进一步将高丽百姓依附在朝廷的管束下,反而令洪过对高丽人的统治,比之以往稳固许多。
为了进一步推行在高丽的强化统治,洪过下令,.按照现在的城镇建立户籍,在厘定户籍的同时,对每家每户每一个人,开始发放用金属制成的证件。与此同时,高丽发布政令,每个高丽人都必须随身携带这张铁质证件,在街上会随时有人抽查百姓的证件,如果没有携带,一律按照逃犯处理,当场格杀。
对这张铁质证件,洪过起名叫做:户籍片。
与新户籍制度.配合的,任何一个高丽人,一旦要离开本地,即便是短时间离开,都要在当地的保长家里报备,而保长遇到这种情形,必须在当天向当地的亭长报告,亭长再向县衙报备。而外地人到达后,如果要居住时间超过五天,就必须在当地申请办理文件,名唤暂住证,如果没有暂住证而被当地差役查到,会被当场拘捕。
再有的,就是每天上工前,需要大声朗读主体思想文件,利用工余时间学习读写。最后在下工后,还要聚在一起,分组学习一个时辰的主体思想。而每天学习的最后步骤,都是按照主体思想的规定,向学习小组的什长作思想汇报,如果身边有什么可疑的事情,也要在这个时间尽快交代。
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规定出台后,本来那些来自金国的商号还在抱怨,说每天规定了五个时辰的劳动时间,实在太短了,应该大大加强劳动时间,才对得起他们给高丽人的那份高额工钱。另外的,每天搞的那些什么思想学习和汇报,根本是耽误事,还不如裁撤掉去干活。
对于这种典型的原始资本家的想法,洪过根本不予理会,这群资本家只有看到真正的好处,才会放弃他们现在发疯似的压榨劳力的想法。
果不其然,这种宣讲进行了一个月后,大多数矿山的效率都在稳步提高,尤其是那些意识和觉悟都比较“先进”,愿意用艰苦的劳动,来“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身体”的工人们,往往会成为每一个矿场里的劳动带头人。几乎所有外来人都感觉不可思议,高丽人那矮小的,因为经常吃不饱饭而十分瘦弱的身体里,为何会爆发出如此高昂的漏*点和力量,一个劳动带头人,就能完成两到三个人才能干完的劳动量,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洪过笑着没有多解释,反是下了一道严令,勒令每座矿场的主体思想宣讲员,不得隐瞒那些劳动带头人的成绩,除了要对这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外,还要每天下工后,给这些超负荷工作的先进分子家中,送去更多更好的白面馒头与猪肉,务必让所有积极投身这场“以改造自身为目的”的战斗中的先进分子,得到他们应有的奖励。
不知是哪个矿场上的宣讲员,第一个提出来,“慈父一般的领袖洪改之,是不会让每一个高丽汉人,埋没在一群碌碌无为的,丑陋的高丽人中间”。这句话就如燎原的烈火般,飞快的传遍了整个高丽。
最终,每个居住在工场和矿场附近的高丽人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恭祝我们慈父一般的领袖,洪改之先生永远健康”。
高丽的工矿业越来越发达,连带着,也带动了其他行业,就比如造船。以前洪家商号使用的海船,都是从南宋去购买的先进海船。现在每天高丽的海运需求越来越大,光靠这些南宋商船一准是无法满足需要了。
于是从第一家金国商号开设的造船厂开始,整个高丽一下子涌出七八家造船厂。也不知这些家伙从哪里搞到的技术,很快的,高丽本土就能生产出千料大海船。而且这些海船供不应求,几乎是还在选料的时候,就已经被着急的商号买跑了。
现在洪家商号的海船,几乎就只向高丽运送一种货物:粮食。
海运,开矿,各种工场,饮食,娱乐,甚至是士林的书法字画,这些行业都开始在高丽繁盛起来,唯独一个行业,却在这个大繁荣的背后,悄悄的萎缩了,那就是高丽本土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
上百万人被送去开矿,几百万人伴随着去了山区附近,作为往日高丽的产粮区,半岛西部的一窄条平原,早已林立起数不清的城镇,这块地方现在是寸土寸金,谁要是在这里种庄稼,就会被人当做傻X来看。至于南部的几块不大的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