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董卓大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一章 朝议屯田(2/2)
是现在了要换文革的时候你老头要敢这么说不管你有几十岁马上打你个现行反革命!“马太傅本相敬你德高望重可你怎么能说出这种无君无父的话来?”康鹏先给老顽固马日郸戴顶反革命帽子打击他的信心。

    马日郸果然吓昏了头‘扑通’一下给汉献帝跪下连连磕头道:“皇上明见。老臣对皇上一片赤诚岂敢口出无君无父之言皇上明见皇上明见……”又是一阵磕头直到额头出血。

    可怜的汉献帝看到马日郸的惨相也知道这老头是真心对自己好可那个恐怖的丞相还站在自己前面还是不敢说什么只是惊恐的看着康鹏的背影。倒是康鹏有些看得于心不忍走到马日郸面前掏出手绢替马日郸擦去鲜血感动得马日郸老泪纵横。

    “太傅。”康鹏柔声道:“本相的话有些说重了可你想想百姓们没有地种就没有粮食吃得饿死百姓都饿死了那些士族没有人帮他们种地他们难道不会饿死。到那时候就真象你说的一样了没有了士族我朝就危险了。所以本相气急之下说你这是无君无父之言。”

    马日郸哽咽道:“太师老臣知道你是为了天下百姓好可你不该这样对待士族啊派人去他们家买地不卖就把他们抓了……”

    康鹏假装叹了口气“太傅你又误会本相了本相抓他们不是因为买地屯田之事而是为了朝廷的脸面和皇上的脸面只是两件事同时进行以至让太傅误会。”康鹏心说老头我搬出皇帝的面子大事来看你这愚忠的老头上不上钩?

    提到事关朝廷和皇帝和脸面马日郸立即精神一振拱手道:“太师老朽不明白太师是的意思难道那些士族损害了朝廷的体面请太师指点。”不少大臣也竖起耳朵听康鹏怎么解释。

    康鹏环视一圈心说你们果然上钩了。康鹏朗声道:“太傅本相审查民间案卷时现一些世食朝廷禄米的士族不思报效国家反而采取种种不法手段吞并国家土地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偷税漏税造成我朝收入锐减!这些事情太傅可知否?”

    马日郸点点头“我朝是有不少这样的不法豪强太师真是明察秋毫。”不少朝臣也出声附和赞成康鹏的说法。

    康鹏继续说道:“可部分地方官员又惧怕他们的势力不敢依法惩治他们造成大批冤假错案百姓蒙冤不能申辩士族犯法却逍遥法外。太傅这些本相是否说错?”

    马日郸此刻已经被康鹏绕得忘了他强买农田的事只是恨恨的说道:“太师所言字字珠玑这些人太不象话了。”这回同意的大臣更多。

    康鹏似乎越说越气愤“但他们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呢?百姓却不知道朝廷和皇上对百姓好为他们的衣食考虑只看到这些士族欺压百姓横行霸道官府却不加惩罚百姓都把怨气出到朝廷头上认为朝廷和皇上只知道享乐游玩朝廷上的你我都是无能之辈官官相护而皇上就是桀纣之君!”康鹏说到这振臂道:“诸位你们说这些人该不该惩治?”

    “该!该!”群臣振臂高呼他们被康鹏煽动得头脑热此刻已经全然忘记董卓强买士族土地的事只是恨不得立即杀掉那些破坏朝廷和皇上——还有自己的颜面的人渣!

    李儒心中窃喜岳父大人真是人不可貌相居然能说出这么能煽动的语言转移了群臣的矛头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跟他真是跟对了。王允却暗自心惊这董卓简直是深藏不露他的这番语言根本不可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能说出来的自己想为外甥和亲家报仇难了。

    康鹏等群臣叫得差不多了实际是嗓子叫哑了才说道:“诸位本相要清理冤狱可怕主官无能又制造一批新的冤狱出来所以这主官至关紧要。马太傅德高望重为人又沉稳谨慎本相觉得他是最佳人选想清他主持审理可又不知马太傅是否愿意屈尊操劳?”康鹏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本相真是为难。”

    马日郸激动得泪流满面“如蒙太师不弃老朽愿挑此重担为国清理冤狱。”群臣也争先恐后的要求担任副审官。

    康鹏心中奸笑你老头在士林中名声最好由你去审他们我康鹏就不用背臭名了。可嘴上康鹏还是要谦让的无非就是太傅你年老体衰这些犯人又多万一你辛苦过度蹬脚了怎么办?还是三思为好之类的话可马日郸已经被冲昏了头口口声声不怕辛苦为国操劳死而无撼大有你董卓不让我审理这些冤案我就撞死在金銮殿上的态势。最后康鹏也只好勉为其难让马太傅辛苦一番任命陈宫和几个颇有清名的士林担任副主审清理洛阳民间冤狱。至于那些已经查出罪名确凿的士族土地没收!

    当天晚上康鹏因为在朝议上大获全胜心情异常的愉快拉上一帮文臣武将在家里饮酒庆祝董纡也跑来搅和不停的粘康鹏和赵云席间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就在此时突然传令兵来报“禀太师诸侯俘虏中有人吵着要见你说是有关屯田的事情。”

    吕布正喝得高兴闻言道:“叫他明天再说再罗嗦宰了他。”

    “是。”传令兵转身就要走康鹏叫住他“是什么人要见我啊?叫什么名字?”

    “回太师他说他叫枣祗自称精于农业是骁骑校尉曹操的属下。”

    话音刚落康鹏面前的酒桌就被掀翻了康鹏起身就跑怀里还抱着正在给他喂酒的董纡边跑边喊“他在那里?快带我去见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