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以武求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白云城主叶孤城(转载,有兴趣的可以看看)(2/2)
的部分。西门吹雪指摘叶孤城「不诚」,而叶孤城亦已默认。的确,叶孤城在这段传奇中用尽了心思计谋,布弄各种疑阵,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藉这场轰动天下的宗师对决吸引天下人的耳目,以暗遂其弑君篡位的诡计,西门吹雪所称的「诚心正意」,显然是非常儒家式且道德化的,这与历来武侠中所设计的侠客形象如出一辙,叶孤城自觉亏欠,自然只得默认。「诚于人」是「人道」,故西门吹雪后来评述此战时,也宣称叶孤城「心中有垢,其剑必弱」。

    不过,此战的结局,真的就是西门吹雪胜了吗?从「冰冷的剑锋,已刺入叶孤城的胸膛,他甚至可以感觉到剑尖触及他的心看来,西门吹雪终是最后的生还者;但是,就在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剑时,情况是:

    直到现在,西门吹雪才现自己的剑慢了一步,他的剑刺入叶孤城胸膛时,叶孤城的剑必已将刺穿他的咽喉。

    这命运,他已不能不接受。

    可是就在这时候,他忽然又现叶孤城的剑势有了偏差,也许不过是一两寸间的偏差,这一两寸的距离,却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这错误怎么会生的?

    是不是因为叶孤城自己知道自己的生与死之间,已没有距离?

    胜败何妨

    对叶孤城来说,此战「胜已失去了意义,因为他败固然是死,胜也是死」,「既然要死,为什么不死在西门吹雪的剑下」?叶孤城是不败而败,因此剑势略作偏差,而满怀感激地承受了西门吹雪的剑锋——这不是技不如人。陆小凤旁观者清,早已看出叶孤城剑如行云流水,而西门吹雪的剑,「像是系住了一条看不见的线——他的妻子、他的家、他的感情,就是这条看不见的线」。西门吹雪的入世精神,本就是古龙欲加强调的,而入世的结果,牵连起心中冰藏已久的感情(孙秀青及腹中小儿的亲情爱情、陆小凤的友情),有牵系,就难免有羁绊,此时的西门吹雪已不再是「剑神」,而是「人」,「因为他已经有了人类的爱,人类的情感」;而叶孤城呢?陆小凤「从未觉叶孤城有过人类的爱和感情」,「人总是软弱的,总是有弱点的,也正因如此,人才是人」,故西门吹雪所体会出的「剑道」精义落实于人与人诚挚真实的相处之道。这是「入世」了,然而「入而不出」,西门吹雪以「性命之道」为「剑道」极致,得道而失剑。叶孤城「入世」的结果,依然了无牵挂,「叶孤城的生命就是剑,剑就是叶孤城的生命」,「入而能出」,以「剑道」为「性命之道」,得剑而失道。

    关于“悟”

    「剑道」的精义,由此可见,实应「诚于剑」;然而,「剑道」如若不能「诚于人」,如叶孤城一般,究属何益?在这里,古龙事实上已否定了「剑道」与「性命之道」的关联性,剑道的极致是「诚于剑」,而「性命之道」的极致才是「诚于人」。问题是,人生当追求「剑道」还是「性命之道」?叶孤城临战心乱,西门吹雪耐心等候;叶孤城临战一语,视破坏了他周详计划的陆小凤为「朋友」,叶孤城早已决心死于西门吹雪剑下,因为他已无所遗憾,「剑道」对他而言已经印证完成,但人生在世,或者「性命之道」才是更具意义的——这是古龙最后的「悟」。

    关于“垢”

    事实上,叶孤城是否「不诚」于人呢?当陆小凤窥破阴谋,飞身救驾的时候,叶孤城慨然而叹:「我何必来,你又何必来?」的确,名动天下、洁白无瑕、冷如远山冰雪的白云城主,缘何会堕入凡俗,阴谋弑君呢?他也诚于人,诚于「南王世子」(即《绣花大盗》中的平南王世子,他的爱徒)。这恐怕才是叶孤城心中最大的「垢」。

    叶孤城是西门吹雪的另一个身影,如果西门吹雪经此一战,终于能明白,「剑道」须「入而能出」,即可如《剑神一笑》中的他一样,可以抛妻弃子,一如天上白云,悠游于山峦岗阜,无瑕无垢,无牵无绊,终成一代剑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