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之中的事,只要皇帝不当回事就没有什么。反正大唐也没有以言论获罪的例子。
但是宋璟,张说,这样一个比一个分量重的老臣子跳将出来替杨钊说话,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一些人分析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皇帝可能要重用杨钊了。
但是这可能吗?反驳圣人之言,这场辩论不可能很快尘埃落定。在没有盖棺定论之前,十个人都知道杨钊还是**的秘书少监为好。除非杨钊又甚子办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不过看看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子的表现。怕是其中内里并不简单。
“张大人,卑职敬您乃是文坛领袖,但并不代表张大人就可以在这含元殿的朝堂之上无所顾忌。”小脸长的都像虾米的御史,恼羞成怒之下忘了自己几斤几两,公然反驳张说道:“杨子午的书一共有三个大部分。先诗反驳圣人关于天下之财为定数之事。二是介绍我大唐经济展的过程,以及部分规律。三则是基于此,提出部分建议,用以解决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说道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卑职敢问大人,何谓经济展的过程?杨子午尚未交代经济二字作何解释,大人又如何判定杨子午所言必定真确?”
“老夫就凭借老夫为官几十年的经验。何谓经济,有多重解释,经世济民也好,财富节省之意也好。皆是为国之言。天下财富是否会增长,这个问题老夫不用去解释。杨子午已经说的清清楚楚。所谓经济展的过程,便是指如何让百姓尽皆富有的过程。尔等为官一地却不思造福一方,谈何理解杨子午之意?杨子午提出的那些建议,哪一条不可行?哪一条又不能行的?”
看着那个御史和张说越争越激烈,老男人不由得有些头疼。这些官员就是这样,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争的不可开交。作为皇帝的他没有说话,下边即便争出了对错,也算不得准。
暗暗看了王维一眼,老男人知道,这个时候也只有王维跳出来说句话,或许有用。
感受到皇帝的目光,王维便不能再继续充当庙里的菩萨一边不言不动了。
“启奏陛下,那杨子午本是臣的忘年之交,按理这样的事情,微臣但避开才对。”王维看着高高在上的老男人一眼,现老男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才道:“但臣有一眼,不知道该不该说出。”
“王爱卿尽管说来,朕不怪你便是。”
得了老男人承诺的王维,往争论不休的张说和那个御史中间一站:“二位?张大人和这位御史争论,无非是一个觉得杨钊才华深不可测,另一个觉得已有反驳圣人之言的事,经济一书成书于月余之前,两位皆未见杨子午,如此争下去也不是办法。倒不如将杨子午招来,让他来说,不知各位可有甚子意见?”
这是张说和那个御史才注意到,他们两个争来争去,好像都有些越俎代庖了。其实不光是他们,对于经济一书有些看法的人都越俎代庖了。争论并不一定要看到作者。
因为杨钊耗时两月的一本薄薄的书,争论的远不止这两个人。但是凡是支持杨钊的都是一些头脑灵活的开放之辈,而带有孔德昌类似想法的人都是一些较为保守的人。新旧理念的碰撞,就像是点燃了的火山一样,处处都在进行着这种新旧思想的较量。
杨钊为了让人重视而作的工作,出乎意料之外成功。只有辩论才能加深了解。也只有了解的才能领会其中的意味。让别人领会了,记住了,杨钊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王爱卿所言极是,传旨,找杨钊火前往含元殿见驾……”
一个传旨的小黄门,在得到了皇帝的旨意以后,便一溜小跑的向着午门而去。然后坐车也好,骑马也罢,直奔杨钊的府邸而去。
这个时候,杨钊却无所事事的看着一些从皇家藏书楼了顺手牵羊得到的一些绝版书籍。小玉环和雨桐也候在一旁,学习着杨钊教他们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知识。已经早就学会读书认字的雨桐和小玉环,学起任何东西都很快。
看着两个美女,一副红袖添香的架势围绕着自己,杨钊就幸福的找不到北。不过可惜的是,小玉环的年龄太小。而雨桐又太温柔……
不多时,小黄门便来到杨钊的府邸大门处,一声圣旨下,杨子午接旨,杨府中所有的喽啰,愣是没有一个人敢阻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