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
第一百七十七章
法场
祯三年。八月十六日。这一金风送爽。碧空万里如洗。一连半个月的阴霾天气一扫而空。也扫去了重重压在京城百姓心头的阴郁。
在京城人的记忆里。这可是从未过的现象。不要说是在金秋八月。就是在细雨绵绵的春日和暴雨如注的盛夏。京城也从未有过连续半个月不开晴的阴天。
这昭示着什么?京城的百姓认为。这是老天爷在示警。
大皇帝圣明。抓了来靼子兵的袁崇焕。却还有些人整天叫嚷着要放了这个卖国贼。老天爷能不生气吗?
昨天。天赋圣聪中兴之主崇祯皇帝诏告天下。要在八月十六。也就是今天。在京城西市口把袁崇焕这个汉人败类明正典刑。
不把袁崇焕个卖国贼千刀万剐。老百姓又怎会解气解恨?不杀袁崇焕。天理不容!就是因为要将袁崇这个杀千刀的卖国贼千刀万剐。所以老天爷这才高了兴。天才开了晴。
而袁崇焕如何通敌的。又是如引来的靼子兵。则没有人细究其竟。既然皇帝都这样说。哪还会有错?老百姓不信皇帝信谁!何况袁崇焕手握重兵。却以种种理由拒不出击。而任凭八旗靼子在京城外烧杀抢掠。不仅如此。袁崇焕还放纵手下兵奸淫掳掠。比之八旗靼子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可是他们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样的人不是卖国贼。还有谁是卖国贼?
阳光是如此明媚但就在明媚的阳光中。北镇抚司的大牢阴森依旧。时。大门徐徐开启。两辆囚车缓缓从中驶出。囚车中。前面一辆装的是袁崇焕后面一装的是自愿陪着袁崇焕同的程本直。
程本直自诩袁崇的门生。对袁崇焕崇敬之至。但实际上他和袁崇焕没什么联系。就只过一两次面而已。袁崇焕被狱后程本直为之奔走呼号。最后见事不可为。干脆奏请崇祯愿与袁崇焕同死。程本直在奏疏中言道:“臣于崇焕。门生也。生平意气豪相许。崇焕冤死。不独生。伏乞皇上收臣于狱。
与崇焕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的下。含笑有余荣矣。”
崇祯一见程本直奏章。鼻子差点气歪了。于就遂了程本直的意。
囚车两侧。锦衣森森;街两旁人山人海。拥挤不动。京城这一刻似乎万人空巷。所有人拥挤到了这条街上。
街道两侧的房不论是买卖铺户还是住家民宅。砖头瓦块从里面如雨般向着街心的两辆囚车砸来。要不是两厢护车锦衣卫士尽力拨打。袁崇焕和程本直也就不必到西市口受刑了。饶是如此。二人也被砸头破血流。额角角眼角血水而下。
“刮了他!刮了他!刮了他!”震耳欲聋的咒骂声中。蓬头垢面满脸血污的袁崇焕被绑缚在寒气森森的刑柱上。
四肢成大字形被皮绳固定在刑柱上。一缕头发穿过刑柱上端的吊环被牢牢系住。这样袁崇焕的头就的始终扬起。
稍远处的一座高楼上。陈海平和佘义并肩而立。
听着山呼海啸般的骂声。看着一张张要吃肉喝血的狰狞面孔。置身鬼蜮的感觉一时间强烈到了极点。海平的头不觉阵阵发晕。
一旁的佘义浑身战栗。陈海平抬手抓住了佘义的肩膀。慢慢的。佘义渐渐平静下来只目光里多了一难言的阴冷。
虽然远了些。看不切。但那一瞬间。空间不再是阻隔。平似乎看到袁崇焕的在眼前。
满脸血污的脸上。那双眼睛……陈海平再也无法移开目光。
那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啊!哀莫大于心死袁崇焕的心已经死了陈海平一时心痛到了极。
离午时三刻还有大半个时辰。而这大半个时辰对袁崇焕而言可能是比千刀万更大的折磨。
之后。在这样的生死边缘走了一之后。袁崇焕的心态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是他。会有怎样的变化?陈海平把目光从袁崇焕的脸上移开。望向了北方苍茫辽的天空。
一改往日的宁静和欢乐。四川营胡同今天的气氛有些压抑。因为大将军的心情不好。所以其他人的心情即便好也都不敢好了。今天一大早向彩英就来了。
以往即便秦良玉心情不好。一彩英。心情不好也会变好。但今天不行。
看着秦良玉阴沉的容。向彩英心中忐忑。
不管对别人如何。祯对干娘却极好。而干娘这个人又极为忠贞。一会儿就要动手了。到时干娘会个什么反应?
呆会儿。如果干娘非要出头。那以白杆兵的悍勇和对干娘的绝对忠诚。那这场大惨剧就是避免不了的。虽然少爷对干娘极为崇敬。但不管少爷对干娘有多崇敬。在这个时候。都是没有丝毫退让余的的。
玉半躺在竹椅上。向彩英坐在竹椅后。轻轻的给秦良玉揉捏肩头。
“彩英。你怎么了?”秦良玉问道。心中忧虑。向彩英的手法就有点乱。赶紧恢复正常。向彩英道:“您的心情不好。我担
呢。”
“行了。”秦良玉抬手拍了拍向彩英的手背。道
向彩英在一旁坐下。秦良玉轻轻叹了口气。
“干娘。您觉的皇上杀袁大人不对?”向彩英问道。
背后莫伦人非。又何况是皇帝?秦良玉轻轻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秦良玉不说话。向彩英也沉默下来。两人默默的想着心事。
风掠过树叶间的沙沙声。
快午时三刻了。刑场上的气氛更是沸腾到了极。直如山呼海啸一般。
子手走上了刑台。
这个子手身材高魁梧。硕大的脑袋上罩着一块红绸上身**。下身穿着一个条红绸灯笼裤。脚穿一双短腰牛皮靴。黝黑色的子肉翻翻着看上去就那让人渗慌
子手双手捧着一刑囊。里面装着刑要用的刀具。
刑台中央。在袁焕身前摆着一四尺高的黑色木桌。到了木桌前。子手虔诚的把刑轻轻放到了桌面上。
子手的心素质很好。丝毫不为周围的喧腾所影响。他打开刑囊铺开。顿时。一柄柄闪发光的奇形怪状的刀具曝露在天的间。
森寒意让看的见人无不为之一。但这丝毫影响不到山呼海啸一般的喧腾声。人太多。
看了一眼子手。向狰
的人群扫了一眼。然后。袁崇焕抬眼向无尽的蓝天看去。
袁崇焕在看么。又在想什么?这一刻陈海平丝毫也感悟不到袁崇焕的内心世界。
砰。当子手举着晃晃的尖刀到了袁崇焕面。一枚信炮突然在高空炸响。而就在炮炸响的瞬间。刽子手也咕咚一声摔下刑台一支利箭穿透了刽子手的咽喉。
死亡的盛筵开始了。
转瞬前。如海潮奔涌的怒已消失不见。代之而起的恐惧。是哀号。所有人都忘了他们刚才是怎样的怒过。
死亡的盛筵不仅仅在西市口摆开。广宁门城头卫的士兵抬头向高空中看去的瞬间。他们也同时感到了大的的振颤。而当他们转回头。见到无边无际的乌云压过来的时候。死亡同时向他们招手。
几乎不到一分钟守卫广宁门城的两百名士兵全部被杀。随之。吊桥徐徐放下。城门徐徐开启。
时间-的刚刚好。吊桥落下的瞬间。在飞驰的战马上王佑礼已经可以清楚的看见渐渐洞开的城门。
望着洞开的城门王佑礼激动的以自抑。王佑礼毫不怀疑今天定将彪史册!
大刀竖起。代替军。王佑礼毫迟疑。统率着儿郎们席卷而过。冲进了城门。于是一切都已注定。一切都再也无可更改。
“辽军来救大帅。和旁人无干!”一瞬间。震天的呼喊声响彻了京城内外。
当信炮在高空炸响。秦良玉就猛的坐直了身子。而后近乎是本能的反应。秦良玉传令集合。
早上城门就没有开。今天戒严。所以白杆兵都在营里。随着秦良玉的一声号令。三千白杆兵迅即森严列里。
卫兵牵来战马。秦良玉飞身上马但就在提马正要冲出的一刻。众人都愣住了。秦良玉也愣住了。
向彩英跪在了秦良玉的马前。
“彩英。你这是干么?”勒住马。秦良玉愕道。
“干娘。您不要出!”向彩英直视着秦良玉。目光里有决然。也有恳求。
这时。“辽军来救大帅。和旁人无干!”的呐喊声已隐隐传来。
秦良玉错会了向彩英的意思。她道:“傻孩子。我这是去保护皇上。别的我不管。”
向彩英还是没动。秦良玉有点生气了。沉着脸道:“彩英。闪开!”
向彩英站起身来。冲秦良玉一抱拳。道:“干娘。外面的不是辽军。”
“你说什么?”秦良玉大吃一惊。随即。她忽然想到了向彩英和阎应元这对夫妻的本事。心头立时乱做了一团。
霎那之后。秦良玉醒过来。沉声问道:“你怎么知道?”
向彩英从容的道:“外面的是我们的人。”
“你们又么人?”
“干娘。彩英跟您过女人能顶半边天。其实那不是我说的。是我们少爷说的。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少爷的人。”
有点绕口。秦良玉虽然听清楚了。却不明白。
“你们这是想干什?”秦良玉惊问道。
“干娘!”向彩英又盈盈拜倒。恳切的说道:“干娘。大局已定。没有人可以阻挡。您现带着兄弟们出去只是枉死而已。”
声越来越大。似乎整个京城都被震动了。秦良玉一提马。从向彩英身边跃了过去向门疾冲过去。但刚冲出院门多远。秦良玉的马又停住了。在她面前。是一队队森严列里的骑兵。
随着秦良玉身后冲出来的白杆兵也都瞪大了眼呆呆看着前面。
那一队队列里的骑兵虽然森严。却都是女兵。是骑士。
秦良玉呆呆的看着。然。喉咙口咕噜一下。秦玉这是馋的。她馋这些女兵。一支军队有没有战斗从气势上是全可以看出的。这不比个人。个人的气势还能装装。但一支军队气势是没有办法装的。这尤其是骑兵。
历史上有名的女将军不乏其人。但真正具有极强战斗力的女军大都只是传说。当不的真的。但秦良玉看的出来。这支五百多人的女骑兵队必定有极强的战斗力。
这些女兵。每个人目光都坚定而自信都抱着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这。就是森森杀气的源头。
“她们是什么人?”
这时。向彩英又来了秦良玉的马前。
“干娘。我们都是少爷的人。我们都是少爷训练出来的。”见秦良玉的目光又开始凝聚向彩英退后几步。跪倒在的。道:“干娘。少爷对您尊崇之极。否则彩英也不会来。少爷让我来您这儿。绝不是因为怕您和兄弟。是出自少爷对您的尊崇。如果少爷想要对您。干娘虽然厉害。也是转瞬之间的事儿。”
玉的目光冷了来。淡淡的道:“是么?”
向彩英站起身向轻轻招了招手。随即。那些女兵人手一弩。平端在身前。
见此。秦良玉轻轻抽了一口凉气。知道向彩英并不是虚言。何况女兵都如此那男兵不是更不了?想到阎应元。良玉犹豫了
“干娘如果您硬闯出去。也不过是让兄弟们死而已。绝对于事无补。望您三思。”
“彩英。不要说了。的我不管。但我今天一定要去皇宫。”
望着秦良玉烈的光。向彩英轻轻叹了口气。道:“干娘您稍等。”说罢。向彩英转回身向本队走去。
上自己的青葱驹。向彩英一挥手。女兵队缓缓转身。不一会儿就撤出了胡同。把路让出来。“干娘。我给您带。”
秦良玉点了点头。知道向英是为了怕出意外。这也好。不论如何。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到皇宫。
京城不是一城。而是四座。共计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紫禁城就是皇宫。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的方。也是皇帝的办公之所;紫禁城之外是皇城。城里的设施都是为紫禁城服务的;皇城之外是内城。内城中设有各级官衙。居住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及其家眷。以及为皇帝和官员们服务的基干设施。内城之外原本应该是城。
靖难之役以后。明朱棣迁都京。但仅修筑紫禁城皇城和内城。之后的仁宗和宣宗都有复都京的打算。称北京为“行在”。当然无意修筑北京的外城。明英宗即后。立意定都北京。这才开始修筑外城。但由于工程浩大。耗资巨大。财力匮乏。只好在完成了南面城墙的施工后便草草收尾。
这一段便是所谓的外城。
外城是商业区和居民区。普通老百姓和各种买铺户都在外城。杀人的刑场就在外城的西城。
外城和内城之间有武门正阳崇文门三个城门相同。宣武门是西城门。白杆兵驻军的四川营胡同就在宣武门外的内城根下。
出了胡同口。大街上到处是四散奔逃的百姓。秦玉不管这些。她率领三千白杆兵直奔宣武门而去。
四川营胡同就在宣武门旁。所以转眼即到。但等到了宣武门一叫城。秦良玉却傻了。城上已经换人了。
不论是紫禁城皇城。还是内城。城墙都是又高又厚。而且还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绕。这才多会的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