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百七十三章 宿命(2/2)


    在陈海平生活的那一世,虽然欧洲仍然非常富裕和强大,但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就已经被判了死刑,因为一方面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可欧洲获得资源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这本就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走不下去,而且,还有另一个可能是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这种福利资本主义的制度下,国民普遍越来越喜欢享受,但却不愿多付出辛苦去工作。

    刨除了欧洲的福利资本主义,剩下的就是残酷竞争的的资本主义了,但在这种体制下,精英和贫民的对立就成了日益严重的问题。

    陈海平很庆幸,他面对的形势相对单纯,不必去为了应对各种形势而被迫决定自己的治国理念。

    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实际上,就是处理好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关系,让双方彼此和谐共处。

    伟人说“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这十几个字组成的这一段因果论道尽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展规律。

    在封建王朝,身为精英的统治者官绅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占据了绝对的资源,但这一精英阶层却随着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而开始日益挥霍无度,欺压贫民,为富不仁,坐贵欺贱。

    当精英统治阶层的这一整体行为达到了某个临界点,于是改朝换代的序幕就拉开了,新的精英阶层取代了旧的精英阶层……

    但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历史,包括民国,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精英统治阶层永远也没有反省的能力。它们一代一代,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最后一段的感慨那样:“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永远在重复着相同的悲剧。

    封建王朝也罢,共和也好,政治体制虽然变了,但本质不变,整个社会的主轴依旧是精英和平民这两大阶层。

    变帝制为共和容易,但要改变精英和平民的这一宿命,却是难上加难。

    如今,融合两世的经验,陈海平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对于精英,陈海平认为对社会进步而言,少数精英阶层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属于大多数的平民阶层,但精英这一阶层的反动性根深蒂固,根本不可能以教化减弱,或者清除。

    对于平民,陈海平认为必须加强教化,让平民阶层中的人尽可能地缩小与精英阶层的差距,而这样就会极大的增加平民阶层的力量,这样也就使得精英阶层即使想要胡作非为,受到的限制也会越来越大。

    人的私欲是不可战胜的,而且,陈海平更进一步认为,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了私欲,那这个世界也就太无趣了。

    所以,为此,陈海平以为长治久安、破除宿命轮回的方法就是建立士农工商四个利益集团,让它们相互制衡,互相牵制。

    在这四个利益集团中,“农”这个集团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至少在可见的几百年之内,“农”都是平民阶层的绝对主体。

    还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和煦的阳光下,陈海平默默思索着。

    [奉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