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五节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二十一节

    八月初八日凌晨栎阳。

    长公主没有召见周忠和李玮。刘放传旨两位大人到驿馆休息静候圣旨。

    正如事前所料长安的大臣们迫于形势不得不接受张燕的胁迫和张燕联手夺取长公主的权柄。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十四年前的洛阳兵变。当年董卓进京后太傅袁隗和朝中大臣们也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帮助董卓夺职了何太后的权柄废黜了少帝重建了皇统当时的尚书令士孙瑞甚至还借助《春秋》经义为废黜少帝作了一番辩解。

    十四年后这一幕再次重演朝堂上的武人和士人再次联手这是不是意味着长公主命在旦夕大汉社稷将再次遭受浩劫?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大将军了。当年何进被奸阉杀了太傅袁隗以毫厘之差丧失了北军控制权结果董卓进京局势再不可挽救。今天呢?今天张燕同样控制了北军但侥幸的是大将军征伐在外大将军手上还有最强悍的胡族铁骑大将军还有挽救局势的可能。

    丞相蔡邕病倒了他强自支撑着身体继续守护在长公主身边。虽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岌岌可危但他不愿放弃他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心愿没有完成。他看完周忠和李玮送来的奏章后沉默了很久。

    朝廷现在要做的事也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对于社稷的中兴大业来说当务之急是限制长公主的权柄最大程度地削减大将军手中的兵权为小天子顺利主政打下基础。不出意外的话六年后小天子就要主政而这六年时间将是决定大汉命运最关键的六年。此次长安爆兵变危机的根源其实就是因为外朝急于削减大将军的兵权想把大将军对社稷的威胁对小天子主政的威胁降到最低然而事与愿违大将军走了北疆武人马上举起了屠刀。

    北疆武人是军功阶层是朝堂上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现在成了阻碍大汉中兴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这道障碍如果不能妥善处置不能让他们迅融进朝堂后果不堪设想。

    自己一直试图把军功阶层拒于朝堂之外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失败了。虽然军功阶层中的很多人都出身于黄巾但他们现在是大汉的臣子朝廷要正视他们的功勋要把他们手里的力量转化为稳定社稷的力量。在如今对抗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在军功阶层要求进入朝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在他们已经用战刀打开了朝堂大门的情况下朝廷不管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是投降也好是因势利导也好都要敞开胸怀接纳他们了。

    大将军和军功阶层是一体的两者之间的利益密不可分这一点朝廷有清醒的认识。不过朝廷一厢情愿地认为把大将军的问题解决了军功阶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在看来这个理解大错特错。大将军是大将军军功阶层是军功阶层两者之间的利益虽然密不可分但的的确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利益群体。大将军不能代表整个军功阶层大将军的个人利益更不能代替军功阶层的整体利益。

    长公主和朝廷在这一点上完全理解错了接着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制定了错误的策略以致于引爆了一场危机。

    错误需要人承认引爆危机的责任需要人承担自己是丞相当然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不过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和朝中部分大臣为这个错误付出巨大代价还是值得的。因为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大司农李玮等大臣马上意识到了危机爆的根由他们以最快的度修正了朝廷的策略并拿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对策。

    让武人入朝和武人共理朝政利用武人的力量重新制衡皇权和相权并迅限制长公主的权柄削减大将军的权力确保将来小天子能顺利主政确保中兴大业能继续稳定推进。

    自己要离开朝堂了活在世上的日子也不远了在最后的这段岁月里无论如何也要为社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长公主非常愤怒她拒绝修改官制拒绝削减中书监的权力拒绝实行顾命制。

    “传旨周忠、李玮两位大人请他们回长安去我不会召见他们。”

    蔡邕、筱岚、刘放、孙资、黄岳五位大臣都没动。

    长公主气得面孔通红泪水情不自禁地滚了下来“怎么?你们也想把我囚禁深宫吗?”

    “殿下请你冷静一点。”蔡邕劝道。

    “我还不够冷静吗?”长公主尖声叫道“如果任由他们为所欲为这大汉的社稷就要毁在他们手上。我不会答应他们绝不会。你们都退下去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

    蔡邕没有走长公主也没有赶他走。等到筱岚他们都离开后长公主走到蔡邕身边象孩子一样贴在蔡邕的背上搂着蔡邕的脖子无声哭泣。

    “父皇好狠心他把我赶出了洛阳他把一个奄奄一息的社稷交给了我我该怎么办?”

    “殿下你还记得先帝的遗诏吗?”蔡邕低声说道“承担挽救社稷之责的不仅仅是你还有大将军。”

    “大将军……大将军比父皇还狠心我好恨他……”长公主的声音颤抖起来“我叫他暂缓打洛阳他就把陛下带到了洛阳威胁我。我削他兵权他就一走了之故意逼着他的部下动兵变。现在他还要杀我他竟然要杀我……”

    蔡邕长叹。“殿下你想错了。你看看现在的形势大将军的处境比你还艰难啊。”

    天子在渭桥遇刺是事实张燕带着天子避难于北军大营也是事实。但北军出动了吗?张燕动兵变了吗?没有。张燕到目前为止还是保护天子的功臣他没有任何违律的事实。

    张燕的手段非常高明他做出了动兵变的态势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了兵变爆的危机不得不立即做出应对于是长安事实上形成了兵变之局。但这时长安其实根本没有兵变只不过形势上处于一触即的险境而已。此刻张燕有罪吗?有证明张燕谋逆的证据吗?没有。

    相反何风拿着大将军的手令火急火燎地跑到了栎阳保护殿下确保殿下的安全这是应对兵变的上上之策但这时长安有兵变吗?没有。于是何风这支军队的出动就构成了长安兵变何风成了长安兵变的罪魁祸。虽然何风军队的出动暂时化解了长安一触即的险境给朝廷迅做出应对赢取了时间但他在北军没有出动的情况下在长安事实上没有爆兵变的情况下擅自出兵奔赴栎阳这本身就是兵变。

    长公主可以承认这道手令的效力即使长安没有兵变你也可以说是一次正常调动。但问题是此刻形势变了此刻北军有充足的理由出动了不管你是否承认何风出兵合法张燕都可以不承认。他都可以出兵他的兵变变成了平叛他的功勋更大了。此刻张燕有罪吗?有证明张燕谋逆的证据吗?没有。有罪的是何风以及给何风手令的大将军。

    何风的军队到了栎阳朝廷蓦然现形势不但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危机。朝廷非常被动为了阻止张燕以平叛的名义出兵为了防止社稷遭受败亡之祸他们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和张燕坐下来好好谈谈。

    这和当年董卓进京太傅袁隗不得不和董卓坐下来商谈国事一模一样只不过现在太傅换成了杨彪而威胁社稷的是张燕而已。

    张燕为什么要动兵变?原因很简单大将军放弃了他们拍拍屁股走路了不管他们死活了。他们怎么办?军功阶层如何生存?他们要入朝为卿要参与国政但这还不能保证他们的生存。

    长安第二次兵变司徒王允对武人采取了排斥和杀戮的方式这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要想保证生存就要掌握更大的权柄。但问题又来了。长安第三次兵变李傕、郭汜之乱又告诉了他们一个道理如果武人主掌权柄完全排斥士人会败亡得更快。前人失败的教训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么今日军功阶层用什么办法才能既保全社稷又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办法也很简单以损失天子和长公主的利益为代价最大程度地满足武人和士人的利益。

    现在的形势正好可以做到这一点于是武人和士人坐到了一起商量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个前提那就是社稷必须越来越稳定以便确保长治久安国力必须迅恢复以便确保财赋进来越充足。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朝堂要稳定。当他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讨价还价的时候心里都有一个巨大的恐惧那就是双方没有信任。

    当年洛阳兵变和长安第一次兵变同样告诉武人和士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合作要互相信任最起码在社稷没有彻底稳定之前要尽可能齐心协力。这个道理来之不易是用大汉十四年的灾难是用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双方如何取得信任?不可能双方不可能取得信任。

    洛阳兵变长安三次兵变血淋淋的事实谁敢信任对方?这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互相制衡以互相间的权力平衡来代替信任于是天子、长公主和大将军就进入了制衡之局。

    制衡之局的关键是官制但今日朝廷的官制是个畸形官制大将军手中的兵权被独立出来了。因此要想实现制衡要之务是修改官制而要修改官制要之务是削减大将军的兵权。

    大将军手中的兵权太难动了。今天长安爆的危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爆。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如何削减大将军兵权这个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代表武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兵权本来就是和武人联系在一起只要军功阶层出面削减大将军的兵权随即不再是难题。

    张燕制造了一场兵变的态势逼得何风带着军队赶到了栎阳。这件事引出了一连串问题。

    大将军明里放弃兵权掉头走人暗中却留下调兵密令说明大将军已经预料到军功阶层要动兵变。他掉头走人是逼迫军功阶层为他守住兵权。留下密令是控制局势等自己回来挽救局势。也就是说上至天子、长公主下至朝堂各方势力都可能会成为大将军保住兵权的牺牲品军功阶层也不例外。

    张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牺牲品但从黄巾系目前在军中的实力来看黄巾系将领极有可能成为大将军血洗的对象。于是他断然决定和大将军决裂帮助朝廷削减大将军的兵权从而确保黄巾系将领的利益。

    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大司农李玮等人当然求之不得。双方一拍即合于是这份官制修改方案就出来了。兵权由天子、大司马、太尉和大将军各领一部大将军率军征伐仅拥有战场指挥权。

    武人的分裂军功阶层的分裂终于让朝廷削减大将军兵权的心愿变成了事实。

    大将军回来后会不会答应?不答应武人和士人就会联手对付他朝廷就会一致认定他是长安兵变的策划者。大将军难道要和整个朝廷为敌吗?不会他不会和朝廷为敌更不会把何风和一万将士置于死地。还有更厉害的现在天子在北军大营长公主在栎阳这两地都有大量的黄巾系将领只要张燕一声令下大家鱼死网破全完了。大将军只能答应虽然他在军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但张燕过去毕竟是黄巾军大帅他手下的忠诚之士非常多大将军没有把握控制全局。

    如果让大将军在这种形势下交出大部分兵权可能会激怒大将军大将军愤怒了后果大家都清楚。为了确保社稷的安全为了确保大将军的利益不受损失为了能够让他非常愉快地交出大部分兵权朝廷只有损害天子和长公主的利益。

    但天子和长公主如果完全失去了权柄其后果更严重。洛阳兵变长安三次兵变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皇权沦丧。这些年长公主、大将军和朝廷都在想方设法重建皇权的威仪如果此次皇权遭到了严重削弱不但长公主不会答应恐怕大将军回来后马上就要挥起屠刀。

    于是顾命之制出现了。在天子年幼时由顾命大臣辅弼天子自周就开始了。但顾命制实行一千多年来其弊端很可怕那就是顾命大臣篡逆干脆推翻小皇帝取而代之。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后宫辅政开始取代顾命制由此引出了外戚之祸和宦官之祸。本朝自高祖皇帝后也是后宫辅政。孝武皇帝年轻时饱受窦太后的掣肘对此深恶痛绝于是死前诛杀后宫托孤于四大臣但此后不再。光武皇帝中兴后吸取了外戚王莽祸国的教训严禁后宫外戚干政但因为皇统屡出问题这道律令随即被丢到了一边。

    现在朝廷再次提出顾命制是有长远考虑的。

    六年后小天子就要主政了为了防止长公主持续把持权柄需要未雨绸缪逐步削减长公主的权柄而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后宫制和顾命制并用由长公主和顾命大臣一起辅弼天子顺利完成权力的移交。

    这个办法显然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除了长公主而长公主的顾虑是什么就是皇权和相权的严重失衡就是顾命大臣的人选。

    当今朝堂上大将军权势最大即使把他的兵权削减了也无损于他的强悍实力。军功阶层过去都是大将军的属下现在的分裂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大将军故意造成的为的是让他们离开自己的羽翼独立生存。军功阶层强大了对大将军有益无害这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强悍的人物成为顾命大臣而且是在皇权和相权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谁都会寝食不安睡觉都不敢闭眼睛。

    朝廷为了打消长公主的顾虑一口气设了六位顾命大臣这满足了朝堂各方利益的要求同时也极大地削弱和制约了大将军的权力。

    那么大将军会不会很愉快地接受这个方案?答案是肯定的。

    从此次危机的结果来看长公主损失惨重不过对六年后小天子主政有一定的帮助。大将军损失了部分兵权过去他就兼领尚书事处理国事顾命大臣这个身份对他在国策上的影响并没有什么助益。

    外朝拿回了所有的相权外朝有六位顾命大臣辅弼天子参予国政的决策。拿到了一部分皇权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但是如果军功阶层大量涌进朝堂后你再仔细研究一下外朝大臣的构成不难现北疆人控制了外朝北疆的士人和武人在这场危机中得到了最大的利益。换一句话说大将军的权势不是削弱了而是剧烈膨胀了。

    所以大将军将会非常输快地接受这个方案。

    “大将军既然愉快地接受这个方案权势极度膨胀他的处境还艰难吗?”长公主坐在蔡邕身边苦笑道“大将军吸取了当年董卓败亡的教训把武人推上了朝堂现在北疆人完全控制了朝政避免了重蹈董卓败亡的覆辙他还有什么艰难的?”

    “殿下大将军虽然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方案但他内心的惶恐恐怕比当年的董卓更加不堪。”蔡邕叹道“你想想六年后他的权势该有多大?他如何把军队交给天子?如何把手里的权力交给天子?虽然大将军正在竭尽全力扶持天子但六年后天子不过十三岁他能有多大的威信?能有多大的功勋?天子敢收下大将军的权力和军队吗?大将军又敢把权力和军队交给天子吗?”

    “你再想想朝堂上最寻常的事是什么?权势之争。北疆人把持了朝政北疆人高居公卿之位他们还能齐心协力吗?北疆的士人和武人已经分裂此次北疆武人的分裂也已成了事实这么多势力同时冲进朝堂怎能不天翻地覆?谁能镇制他们?只有大将军。但平叛大战迫在眉睫征伐之事将接踵而至大将军哪有时间待在朝堂上稳定朝局?朝堂上乱了而大将军再也无力举起战刀了因为朝堂上几乎所有的势力都是北疆人都是追随他征战天下的兄弟他还能象过去一样肆意杀戮吗?他做不到但他又不能让这些人自相残杀他该怎么办?任由中兴大业就此败亡?”

    长公主霍然惊醒恐惧霎时掠过了她的全身。

    “如果他没有离开长安此次长安兵变没有生六年后的危机或许还有解决之道。但我们逼得太厉害了他一气之下甩手走了以致于造成了今天的死局将来的灾难臣有责任啊难辞其咎。”

    蔡邕忧心忡忡仰天长叹“当年太傅袁隗大人策略错误结果导致天下大乱;三年后司徒王允大人犯了同样的错误结果彻底葬送了社稷把社稷推进了倾覆的深渊;十一年后我竟然再次犯了和他们同样的错误结果让中兴大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我走之后朝堂上声望最大的就是太傅杨彪了他应该是最佳的丞相人选。虽然杨彪是头老狐狸最善明哲保身但他和我们一样对武人怀有很深的戒心对军功阶层把持朝政更是不满如果让他出任丞相一职恐怕六年后洛阳、长安之祸将再次重演。而那时大将军威力巨大非董卓、李傕之流可以相提并论一旦局势不可挽救则社稷将毁于旦夕之间。所以这个丞相不能让别人做只能让李玮大人来做。”

    “李玮大人才智绝又是北疆人而且他是最早追随大将军征战天下的士人其功勋极为显赫深得大将军的信任是最合适的丞相人选。如果六年后他不能化解这场危机那么……”蔡邕没有说下去神情沮丧连连摇头。

    “老大人那现在可有对策?”长公主垂着头小声问道“大将军还能信任我吗?”

    “大将军走了他预料到了这场危机为此他特意让何风保护你难道这还不够吗?他一直信任你但你……”

    “他既然知道会生这场危机为什么还要走?”长公主抬头望着蔡邕脸显怒色“他是故意的故意把你逼出朝堂故意让大臣们自相残杀故意造成这种危局……现在好了他满意了。我倒要看看他回来如何收拾残局?”

    “殿下……”蔡邕有心想劝但这种事他实在不宜多说越说长公主和大将军之间的误会越深。“殿下李玮大人出任丞相虽然可以暂保朝堂上的稳定但由于这份官制中的皇权和相权严重失衡皇权威仪受到重挫将来李玮大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解决问题。所以要想解决六年后的危机要想保证小天子顺利主政先这份官制就要重新修订。”

    “我不会答应的等大将军回来我看他怎么收场?他有本事就把我杀掉算了。”话还没有说完长公主眼里的泪水已经滚了下来。

    蔡邕愣了半天“殿下目前形势危急稳定是重中之重无论如何都要先答应修改官制等大将军回来后再从长计议设法重修官制。顾命大臣虽然有辅弼天子之责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内朝决策殿下只要得到大将军相助重新控制中书监一样能牢牢制衡相权。这事关系到社稷兴亡殿下千万不能逞强一时意气坏了大事。”

    长公主垂泪不语。

    蔡邕又劝了一会儿。在他看来长公主如果信任大将军两人齐心协力不但可以联手捍卫皇权稳定朝堂还能有助于解决六年后的危机。六年后小天子主政长公主要交出所有的权柄大将军也要交出很大一部分权力这时两人之间的互相信任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汉祚的兴衰。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个时候还可能有信任吗?

    “将来怎么办?将来怎么办?”长公主伤心欲绝。

    蔡邕长吁短叹彷徨无计。

    ****

    八月初八日上午长公主召见周忠和李玮听取了他们对官制修改的解释和说明。长公主说官制修改事关重大我要仔细考虑后再做出决定。至于弹劾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奏章先放着等事情查清楚了再说。一次弹劾两位上公大臣在朝中也算是天大的事了不能不慎重。

    周忠和李玮两手空空地回去了。

    八月初九日凌晨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再度召集公卿大臣议事。

    长公主的拒绝在众人意料之中。箭在弦上不得不。太尉荀攸建议即刻审结谋刺天子案把吕布抓起来以便让何风迅率军进入黎阳城和南军之间产生冲突继而形成威胁。

    八月初九大司马徐荣和代领御史台的老大臣司马防亲自坐镇廷尉府廷尉卿鲜于辅、廷尉丞陈好、治书御史郗虑、司隶校尉王泽、京兆尹余鹏等大臣联合审案。

    当天下午前太尉张温的夫人赶到廷尉府要求拜见大司马徐荣。张温的夫人是蔡瑁的姑姑她是来求情的希望徐荣能看在张温的面子上网开一面留蔡瑁一条性命。徐荣满口答应命人把蔡瑁押回馆驿把另外一位特使韩嵩抓来了。蔡瑁嘴硬至今不肯招供换一个颖川韩家的人正好可以劝降也好拿到口供尽快结案。

    八月十一上午大司马徐荣、光禄勋张燕、廷尉卿鲜于辅、大司农李玮带着奏章赶到栎阳。

    谋刺天子案已经水落石出。

    襄阳特使徐庶、王朗、华歆等人奉命策划谋刺天子。孔融、张邈、陈宫、张、臧洪、祢衡、陈登等人因为不满大将军擅权祸国试图刺杀大将军李弘。去年陷害辛评、荀谌等人正是为了转移目标打算趁乱行刺不料张贪赃枉法一事泄漏致使行刺时间一再推迟。他们担心郗虑获知秘密派人刺杀但因为部署失当臧洪被抓。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打算叛逃襄阳于是和襄阳人取得了联系。双方一拍即合随即筹划谋刺天子。

    目前主要涉案叛逆都已被抓。孔融等十七位大臣供认不讳罪证确凿。经过朝廷诸府联合商议奏请天子和长公主下旨即刻予以诛杀。

    御史台上奏弹劾蔡邕、刘和、吕布等七位大臣认为他们对天子遇刺有不可担卸的责任有失察、包庇、纵容、泄漏国政机密等诸多罪责应该立即罢职羁押于廷尉府审讯。

    长公主急于稳定局势当即下旨接受朝廷奏议七日后诛杀孔融等十七位叛逆九族皆灭。

    罢免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等六位大臣即刻羁押于廷尉府。

    辛评、荀谌、审荣等人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并给予一定的赏赐以示安慰。

    所有襄阳特使全部关进廷尉府严加审讯务必彻查藏匿在朝中的叛逆以免天子和朝中大臣再遇不测。

    长公主认为卫尉吕布忠诚可靠驳回弹劾。

    对官制修改一事拒绝做出回应。

    左卫将军、执金吾赵云回避。由右将军杨凤暂时代领执金吾督领北军。

    八月十二长安。

    朝中大臣们有些着急了代丞相周忠、太尉荀攸、光禄勋张燕等大臣要求廷尉府立即罗列罪名诛杀吕布。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廷尉卿鲜于辅和大司农李玮坚决反对。

    要动吕布先就要调整军中将领张辽现在不领兵了但魏续、宋宪、李封等人都是统军大将先不把这些人解决了吕布就不能动否则极有可能引叛乱局势将一不可收拾。另外吕布的夫人小月是老大臣张喜的侄女张喜家是关洛大族和关西杨家、关中马家、河东卫家都是姻亲杀吕布影响太大。

    大臣们争执不下这时司马防出了个主意。南军四营主将除了张隼是卢植的弟子外其它郭勋、杨意、刘遇都是张燕的人。让张燕利用私人关系密告郭勋、杨意等人让他们在城内先闹起来。吕布无力弹压治军不严威胁到皇宫安全长公主想保他也保不住了。

    八月十三太尉荀攸、代御史大夫司马防、光禄勋张燕、大司农李玮急赴栎阳再度和长公主商量官制修改一事并上奏弹劾吕布要求即刻调换南军统帅。

    长公主断然拒绝。

    吕布和天子谋刺案有牵连遭到大臣连番弹劾的事迅传遍了南军各营将士们当即闹了起来。

    吕布如果参予了谋刺天子他的手下肯定要受到牵连当其冲的就是南军各营大将到时脑袋搬家了都无处诉冤。郭勋、杨意、刘遇、张隼联名上奏要求吕布主动请辞免得害死了无辜兄弟。长公主好言安慰但此刻军心已乱城内形势极度紧张。

    吕布迫不得已上奏请辞卫尉一职但要求以左卫将军的身份继续留在长公主身边保护她的安全。

    长公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现在处境非常危险朝中大臣正在步步进逼虎贲、羽林又不值得信任南军将士已经乱了而何风的军队滞留在城外根本进不来她唯一能相信的人就是吕布了。

    长公主急召光禄勋张燕、右中郎将田豫命令他们从皇宫内撤出虎贲羽林皇宫的戍卫之责交给吕布、何风否则她下旨急调庞德、卫峻的铁骑进京护驾。

    张燕、田豫拒绝接旨。这圣旨一接自己地脑袋也就岌岌可危了。

    虎贲羽林竞然置长公主的安危于不顾弃守皇宫将来就是死罪啊。自己宁愿背上抗旨的罪名也不能让虎贲羽林离开皇宫半步。

    司马防急忙出面调停。何风的军队还是不要进城这有违律法尤其是在现今这个敏感时期更不能进城。虎贲羽林也不能离开皇宫这也违背律法张燕和田豫两位大人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罪责。至于吕布大人殿下可以留在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吕布大人和他的亲卫悍卒可以留在宫内但只能戍守殿下的金华殿其它地方不许去。

    长公主气得恨不得拔剑杀人。何风的军队不给进吕布的军队只能守在金华殿那自己岂不同于自囚于金华殿?

    长公主忍气吞声答应了。

    八月十五太傅杨彪、大司马徐荣、太常郭策等朝中十几位大臣联袂赶到栎阳劝谏长公主修改官制。

    长公主要求天子返驾然后再谈修改官制的事。

    八月十六小天子接到了长公主的书信。此刻他正在右将军杨凤、中垒将军于毒等人的指导下演练攻防战术“战场”上一万多将士正在他的指挥下奋勇“作战”。小天子“战”兴正浓根本不想回去他眉头一皱写了封回书姑姑朕这几天上吐下泻热不止行走不便过几天再说。为了让自己的谎话逼真一点他故意把字写得歪歪扭扭的但他觉得还不够逼真又在绢布上滴了很多水珠充做眼泪表示自己很痛苦。

    赵松看他鬼鬼祟祟的很不放心陛下你刚才写了什么?给臣看看?小天子哈哈一笑没什么没什么秀儿说她要来她一来朕岂不惨了?所以朕写了回书说朕生病了叫她过几天再来。

    八月十六晚上这份书信送到了长公主手上。

    长公主大吃一惊勃然大怒把太傅、大司马等公卿大臣们一顿臭骂“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拿陛下威胁我?立即把他接回栎阳否则我杀了你们。”

    大臣们吓坏了急忙书告杨凤立即把天子送回来。

    八月十九日上午杨凤督请天子返驾。小天子生气了这大汉的天子是朕不是朕的姑姑你到底听谁的?朕难道在北军大营学习兵法演练战阵也不行?你要是敢把朕送回去等到朕主政了朕就把你的脑袋砍了。

    杨凤头晕了。他想了想给天子出了个主意。陛下你要是不回去估计殿下会亲自来所以你最好现在把秀儿接来这样殿下生气的时候你和臣都好有个挡箭牌啊。

    高好计。小天子大喜连声答应。杨凤以最快的度把秀儿接来了。秀儿对小天子嗤之以鼻打仗就要冲锋陷阵你站在这里挥个小旗一辈子也就是个令旗兵有啥出息。小天子气坏了好咱们比骑战。秀儿挥挥马鞭调侃道打骑战就要出营比试你敢吗?

    小天子肺都气炸了一顿狂吼带着一队羽林骑率先冲出了大营。

    杨凤要哭了。这下麻烦大了不死也要脱层皮。我什么主意不好出为什么偏偏出这么个馊主意把这个小祖宗请来啊?我完了……

    八月二十长公主再次接到小天子的书信。朕给秀儿打败了活捉了脸丢大了我一定要赢她一次求你再给我几天时间求你了。

    长公主投降了。她知道如果自己不同意修改官制大概永远见不到小天子了。

    八月二十一长公主下旨同意修改官制。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二十二节

    长公主同意修改官制并不等于长公主同意大臣们呈递的官制修改方案。

    八月二十二君臣之间展开了艰难的谈判双方斗智斗勇讨价还价。长公主以一人之力和公卿大臣们正面对抗在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

    中书监是国政的决策机构职权庞大是此次官制修改的重点。大臣们要求削减中书监的职权把其中一部分职能转移到外朝诸府。长公主不同意削减中书监的职权等同于限制皇权她当然不会答应。不过她没有表示直接反对而是同意削减中书监的职权但被削减的职权不能转移到外朝诸府而是转移到中朝的尚书台让闲置已久的尚书台挥作用把尚书台重新迁回宫内。

    中书监、尚书台都是中朝机构都在皇宫内权柄等于还是控制在长公主手上大臣们削减皇权的心思等于白费了大臣们当然不会答应。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一致反对目前的中书监官员很多都是李玮一系如果长公主重新起用尚书台各方权势就有机会把自己的人送进尚书台继而对国政决策产生影响有利于外朝的权力分配和制衡。

    此次长安危机后朝堂上几乎都是北疆人其它势力已经难以抗衡如果让北疆人完全把持了权柄不久的将来朝堂上恐怕只剩下北疆人了所以长公主的这个建议对关洛、颖汝士人很有吸引力。太傅杨彪、代丞相周忠、太尉荀攸、大鸿胪袁耀等人的态度随即生了转变。而长公主也马上抓住了机会不失时机地抛出了“丞相”这个最引人注目的位置试图转移大臣们的注意力让朝中各方先“打”起来先自乱阵脚然后再分化诱导竭尽全力保住手中的权柄。

    长公主这一招立即产生了效果。

    如果官制修改成功丞相的权力将急剧增长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位置谁都不愿放过。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大臣有三个一个是大将军李弘一个是太傅杨彪一个是太尉荀攸。

    大将军李弘出任丞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现在有必要做丞相吗?他做了丞相手握权柄等于坐实了篡逆的态势。他敢坐吗?长公主敢让他坐吗?

    北疆人中除了大将军李弘没人有资格出任丞相。

    太傅杨彪应该是丞相的不二人选。虽然同宗杨懿贪赃枉法之事影响了他的声誉但前太常卿杨奇已经承担了连带责任被罢职回家了他无需再为此承担责任。现在只要长公主亲自点名杨彪这个丞相就算坐稳了。这或许也是关洛士人和颖汝士人倾尽全力帮助北疆人推倒丞相蔡邕和青兖士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最后的受益者肯定是他们。

    如果太傅杨彪不能出任丞相那就是太尉荀攸了。去年底爆的谋刺案牵涉到荀家荀攸为此差点掉了脑袋。但此次危机帮了他的大忙。就在前几天当孔融等人被斩的时候辛评、荀谌、审荣三人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了。荀攸在最适当的时间恢复了太尉的身份并且有望问鼎丞相一职。这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好还是颖汝士人的运气好。

    长公主没有点名她请大臣们举荐。长公主说官制修改事关汉祚命运朝廷不能在没有丞相参予的情况下重修官制。

    长公主的话非常有道理。虽然大臣们都知道这是长公主设下的陷阱但这个陷阱不跳不行这关系到各方的权势和利益必须跳毫不犹豫地跳。

    正如大臣们所料北疆人没有举荐大将军出任丞相但让他们极度意外的是北疆人竟然举荐了大司农李玮。

    朝堂上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大臣们承认李玮的功绩也承认李玮在此次危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他的确没有资格出任丞相。或者说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做丞相。做丞相不仅仅要有才智还要有很高的声望“德才兼备”是最起码的条件但现在的李玮的确不具备“名震天下”的声望。尤其重要的是李玮在此次危机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让大臣们瞠目结舌心惊胆战对他的狠辣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几个深知危机内幕的大臣都知道谋刺天子一案是个冤案为了让这件冤案永无翻身之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可能造成翻案的人都杀了。但李玮杀得太多了十七个大臣都被砍了脑袋九族皆灭数千口人命转眼灰飞烟灭。但李玮还不满足他还要杀蔡邕和刘和等人的性命岌岌可危襄阳一帮特使的性命也是命若悬丝而正从各地6续赶回京都的十四名地方大吏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如果李玮做了丞相朝堂上势必再掀波澜太傅杨彪等几个知道内幕的大臣迟早都会身死族灭李玮绝不会放过他们。

    长公主对北疆人的举荐也很吃惊。当年张温老大人在辞世之前曾向长公主郑重举荐了蔡邕和李玮。长公主遵从了张温老大人的嘱托拜蔡邕为丞相。在她看来等到蔡邕老了致仕了李玮也快五十了他的资历和声望也差不多了正好可以接班。即使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还有杨彪、刘和、荀攸这些大臣临时支撑一下她从来没想过让一个四十岁不到的大臣出任丞相一职。

    北疆人异口同声举荐李玮其背后肯定有大将军的支持如果不答应那就要考虑不答应的后果。但答应了李玮的权势就太大了。他不但控制了外朝还控制着内朝权倾天下。

    现在所有人都认定长安危机不是张燕动的也不是李玮动的而是大将军动的。大将军的目的至此已经彻底暴露他要把李玮推到丞相的位置上让北疆的武人和士人把持朝政。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为什么一反常态在背后操纵朝局?难道洛阳大战结束后他的想法变了他要一步步篡夺大汉社稷了?

    长公主恐惧了。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一帮大臣们也胆怯了。

    长公主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她提出了条件。

    如果蔡邕、刘和等大臣和谋刺天子案没有牵连那就立即放人。

    李玮也提出了条件。朝廷立即对《田律》做出解释释放丁立和朱魭。李玮这是公开的威胁了他倚仗自己的背后是大将军是整个北疆势力肆无忌惮地要挟长公主。

    八月二十五长公主下旨对《田律》相关条款做出解释。

    八月二十七长公主诏告天下颁布朝廷对《田律》相关条款的具体解释并责令各州郡遵照执行。

    八月二十八。长公主下旨朝廷认定丁立和杀魭无罪立即释放。

    同日廷尉府上奏长公主认定蔡邕、刘和等大臣和刺杀天子案没有牵连无罪释放。

    八月二十九大将军李弘日夜兼程返回长安。

    五官中郎将田畴迎于渭桥。

    田畴把长安爆的危机详细相告。李玮在危机生后的第一时间内说服了威武将军何风让何风带着军队急支援栎阳这加了危机的爆致使我们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一度让长安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

    李玮迫使我们答应了他的条件后牢牢控制了全局并以匪夷所思的度审结了谋刺天子案。八月十八日孔融、祢衡等十七位大臣被杀九族皆灭这使得北疆人成为众矢之的并给将来的朝堂埋下了可怕的祸患而这与张燕大人最初的设想完全背道而驰。

    李玮铲除对手的血腥手段惊骇了朝廷各方势力其趁火打劫嫁祸于人的卑鄙手段也让北疆武人愤怒不已双方的矛盾已经深深种下将来朝堂上的局面恐怕混乱不堪。

    让人奇怪的是徐荣和鲜于辅两位大人极力要求我们联名举荐李玮出任丞相。此时让李玮出任丞相等于把动危机的罪责推到大将军头上这种做法对大将军非常不利会引起朝堂上各种各样的猜测对大将军的声誉更是一种打击。

    “如果不用这种办法仲渊能坐到丞相的位置上?”李弘疲惫地靠在马车后座上紧紧皱着眉头“为了中兴大业能持续推动为了北疆人的整体利益我们把仲渊推到了丞相位置上。但接下来长公主为了制约我为了让北疆人分裂得更快更彻底势必要重用李玮给他足够大的权力全力扶持他让他迅成为可以抗衡我的人。”李弘脸上浮出一丝落寞而苦涩的笑意“要不了多久长公主和朝中的大臣们就会现危害到社稷兴亡危及到他们生命安全危及到他们利益的不是我而是这位他们极力扶持的丞相大人。”

    田畴霍然醒悟心神震颤。难道大将军要杀李玮?

    “仲渊是不是还要杀更多的人?”李弘问道。

    “长公主对《田律》的相关条款做了解释丁立和朱魭两位大人已经被释放了。”田畴说道“但李玮大人依旧步步紧逼非要长公主交出手中的权力所以短时间内李玮大人手里的刀估计停不下来。”

    “好好啊……”李弘低声说道“这个丞相的位置是仲渊自己挣来的能不能保住就看他自己了。但我相信他除非他自己不愿干否则没人可以把他推下去。”

    田畴惊讶地望着李弘想说什么又忍住了。

    “我知道你看不惯仲渊的行事作风但在中兴大业推进之际的确需要他这样的人在朝堂上冲锋陷阵做我们不敢做的事否则大汉何时才能中兴?”李弘叹了一口气“仲渊如愿以偿了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

    田畴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之色“如果不是大将军暗中相助给他调兵手令他敢如此嚣张?”

    李弘笑笑“六月的时候飞燕曾书告于我叫我回来扭转局势否则他将出手。我当时回书告诉他出手可以但不能出兵。因为他只要做出兵变态势仲渊就知道自己已经面临绝境他只有誓死一搏才有一线生机他会迅扭转局势。这么多年了仲渊的本事你还不清楚?当年我们到北疆的时候他才多大年纪?还不是把董卓玩得团团乱转?其实仲渊即使没有那道手令他也一样能说服何风出兵栎阳。我把何风留在京师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作战勇猛吗?”李弘笑着连连摇头“子泰你知道吗?那道手令三年前就没有效力了我之所以一直没有拿回来不过是想告诉仲渊我相信他而已。但现在看来他还是不相信我他竟然杀了那么多人……他杀人和我杀人有什么区别吗?”

    田畴目瞪口呆“李玮竟敢谋逆?”

    “所以我说我们需要仲渊在朝堂上冲锋陷阵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李弘淡淡地说道“如果换作飞燕和你敢这么做吗?”

    “何风也敢出兵?”

    “何风有什么不敢?他和袁术是一样的人。过去他敢杀我现在难道还不敢擅自出兵?”李弘说道“当年何风在京城里混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在哪呢?他在何进手下混了那么多年什么没见过?这点阵仗对他来说算什么?”

    田畴呆了片刻自嘲一笑“我看错了何风。”

    “你不了解他的过去但仲渊了解我也了解。”李弘笑道“想当年我们从京城抢筱岚的时候多亏了袁术和何风的帮忙当时他们把曹操打得狼狈不堪。”

    田畴失声而笑“大将军是否连夜去栎阳拜见天子和长公主?”

    “不等两天等长公主和仲渊和好如初等新官制下旨颁行了我就去栎阳。”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二十三节

    车骑将军麴义、右卫将军赵云、后将军玉石、左将军颜良、武卫将军文丑、镇军将军张白骑、宁朔将军樊篱、护军将军贾诩、虎威将军司马懿等人于城外十里处相迎。

    众人稍加寒暄后麴义低声问道:“你不去栎阳拜见天子和长公主?”

    “过两天再说吧。”李弘说道“现在长安局势稳定天子和长公主都很安全我没必要到栎阳插上一脚。我有我的事。”

    众人疑惑地望着李弘。大将军语含怒气似乎对眼前的局势极为不满。众人不敢说话默默地站在四周。

    “书告右将军杨凤和北军诸将还有武威将军梁百武请他们明日到大将军府议事。”

    众人脸色微变气氛即刻紧张起来。

    “我这次回长安主要是为了明年征伐西疆的事。”李弘看看众人用力挥了一下手“朝廷的事我不想管也没那个本事管随他们去吧。”

    诸将面面相觑惶恐不安。

    “子龙丞相大人怎么样?”李弘望着赵云问道。

    赵云神色黯然躬身回道:“他病了……”

    李弘叹了一口气“一夜之间几千颗人头落地老朋友纷纷死去命丧黄泉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能撑到现在不容易啊。走带我去看看他。”

    蔡邕看到李弘突然出现极为吃惊挣扎着想坐起来。李弘急行几步把他扶住了“老大人还是躺着吧。听说你病了我马不停蹄就来了。你还好吗?要不要派人通知大知堂尽快寻找襄楷大师?”

    “他既然走了就不会再来了。”蔡邑摇头苦叹“还是他逍遥自在啊。”

    李弘坐在榻边抓着蔡邕的手小声安慰道:“等到老大人把身体养好了也能象襄楷大师一样……”

    “不可能了我活不了几天了。”蔡邕打断了李弘的话脸上的笑容带着一股浓浓的悲凉“你到栎阳见到殿下了?”

    “我刚刚回来。”李弘说道“我打算过几天到栎阳。河西战事很快就要结束阎柔的大军在冬天来临之前可以全取河西。这样我们西征凉州的条件基本具备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春天我就可以率军西进了。”

    蔡邕若有所思地望着李弘半天都没有说话。突然他明白李弘为什么提及襄楷大师了虽然自己也曾研习黄老之学但直到这一刻才领悟到“道法自然”的精髓所在。自然无为自然无为啊。蔡邕豁然开朗。

    李弘滔滔不绝地说着谈到塞外的屯田戍边谈到胡族部落的南迁谈到大漠上的美丽风光。蔡邕静静地听着兴趣盎然有时候也插上几句话。两人就象一对分别多年的老朋友相见甚欢其乐融融早把朝堂上我虞尔诈丢到了脑后。

    天黑了李弘起身告辞。

    “我一直有个心愿……”蔡邕斜靠在榻上笑着说道“过去我以为自己死前一定能看到……”

    李弘躬身为礼“我受先帝重托拱卫大汉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大汉完整地交给天子。”

    “完成先帝的重托重振大汉是你应该做的我也相信你能做到这不是我的心愿。”蔡邕摇了摇头“长公主为大汉的中兴付出了很多很多她应该得到上天的恩赐有个幸福的归宿。当年先帝让她带着遗诏到北疆找你一是为了拯救大汉二是想把她托付给你请你代为照看但你做到了吗?”

    李弘心中一颤脸上不禁掠过一丝痛苦。

    “子民我活不了多少天了……”蔡邕缓缓说道“人老了都很贪婪都想没有遗憾地死去你能帮我完成这个心愿让我安安心心地闭上眼睛吗?”

    李弘想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我答应你我会遵照先帝的嘱托一直守护着她直到她得到自己的幸福。”

    ****

    栎阳。

    八月二十九栎阳宫中的长公主和大臣们都在焦急地等待大将军的到来但田畴带回来的消息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大将军直接返回了长安城而且紧急下令在京将军们即刻赶到大将军府军议。

    大将军想干什么?

    长公主和大臣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

    八月三十日上午长安城再传消息大将军回到长安城后先去看望了蔡邕老大人然后又去拜访了刘和大人。深夜他又亲自赶到廷尉府大牢探视了被羁押在牢中的前将作大匠董昭和刘翊、许汜、王楷、万潜等奉旨回京的各地郡国大吏。凌晨大将军回到府邸后张温老大人的夫人闻讯前往拜见恳请大将军救助蔡瑁。大将军当即出府亲临馆驿安抚襄阳特使。

    董昭是兖州人是前河内太守张扬的长史。张扬归顺朝廷后出任云中太守至今而董昭却被大将军征辟为两府从事屡受朝廷重用。他和张邈、陈宫等大臣是至交好友又曾建议朝廷恢复五等爵位制所以他虽然和北疆系靠得很近但同样受到了牵连。大司马徐荣极力为其开脱认为他在中原大战和重建长安城的过程中都建有功勋深为大将军敬重和信任对他的处置要慎重。再加上他弟弟北海国相董访尚未回京所以他的案子就被拖了下来。此刻大将军回京后亲自赶到廷尉府大牢探视董昭无形中就是对朝廷的一个暗示。

    大司农李玮、尚书令崔琰、治书御史郗虑、廷尉丞陈好、京兆尹余鹏紧急会晤。

    大将军滞留长安城探视蔡邕、董昭等人的意思很明显。他对朝廷借助谋刺天子一案大肆诛戮大臣极为不满。大将军的态度在众人意料之中。此案牵连越广杀得越多大将军承担的罪名就越多对大将军声誊的影响也就越大。他当然非常生气了。

    “目前的情况在我们预料之中。”李玮说道“长公主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以便等待大将军回来挽救局势。太傅、大司马和太尉等人也是想方设法控制诛连范围以便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平衡朝堂权力阻止我们控制朝政。我们则按照原定计策把刺杀天子案和谋刺大将军案联系在一起牵连更多的大臣以此来逼迫大将军站在我们这一边帮助我们削减和制约皇权。此次官制修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与此同时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大鸿胪袁耀和光禄大夫钟繇等人也在秘密商议。大将军不到栎阳却在长安城召集军中将领议事显然是进一步威胁长公主和朝廷有意帮助李玮坐上丞相的位置。他到廷尉府大牢转了一圈未必就是想结束谋刺天子大案也许他是在警告我们该低头的时候要低头不要和他对着干。

    太傅杨彪提议放弃争夺丞相的位置转而联名上奏支持李玮出任丞相但前提是重新起用尚书台以此来制约李玮权势的膨胀。杨彪认为这个建议既能让长公主满意又能让大将军满意同时又能进一步巩固关洛和颖川士人在朝堂上的权势一举三得。

    长公主府长史筱岚和大司马徐荣被长公主召到金华殿。

    长公主极为愤怒。大将军回到京都竟然不来拜见天子骄恣枉法到了极致。她质问徐荣大将军滞留于长安城召集在京将领军议是什么意思?现在到底是征伐西疆重要还是解决长安危机重要?他这算不算公开威胁我?我现在有充足的理由认定长安危机就是他蓄意制造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天下皆知。

    徐荣惶恐不安无从辩解。

    “你立即到长安去叫他即刻来栎阳否则后果自负。”

    徐荣告退急驰长安。

    筱岚低声劝解“殿下你要相信大将军。这么多年了他是什么样的人你难道还不了解?”

    “人都会变的。”长公主冷森森地说道“当年董卓进京的时候他的理想是诛杀奸阉重振朝纲他可曾想到自己会摧毁社稷?”

    筱岚望着痛苦不堪的长公主哑口无言。此次大将军回到长安后一反常态不但不来觐见反而以征伐西疆为借口召集将军们议事让京都局势愈紧张对长公主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传话太傅大人我要见他。”长公主断然下旨。

    太傅杨彪匆匆见驾他不待长公主说话先递上了奏章力荐李玮出任丞相。

    长公主气得把奏章往案几上一丢怒目而视想骂却骂不出口。杨彪已经老了须斑白腿疾也一直未好走路一瘸一拐的。如今他苦苦支撑在朝堂上不是因为他贪念权贵而是朝廷的确需要他不让他回家养老。为了大汉的中兴他也算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了实在不能怨怪他什么。

    “将来怎么办?”

    杨彪沉吟良久缓缓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将来的事就由他们去操心吧。”

    长公主气苦甩袖而去。

    大汉国元平元年(公元2o3年)九月。

    九月初一天子下诏拜李玮为丞相张燕为太尉荀攸为御史大夫。

    同日大司马徐荣独自返回栎阳带回了大将军的奏章。

    大将军上奏天子和长公主今长安局势稳定而西疆局势愈混乱臣身负拱卫社稷之责当尽力筹划平定西疆戍守京畿之策。待臣和军中诸将议定征伐西疆之策后即赴栎阳呈奏。

    九月初二太傅杨彪、丞相李玮、太尉张燕、大司马徐荣、御史大夫荀攸五位大臣相聚议事商讨官制修改方案。

    九月初三五位大臣联名上奏。

    大汉自孝和皇帝以来皇统屡遭断绝之祸不得不从宗室之中挑选贤良予以承继。为了让天子早日主政朝廷依周制将天子冠礼定在十三或十六岁。如按此惯例则当今天子六年后将行冠礼正式主政。六年时间转瞬即至。为了确保中兴大业的持续推进确保朝堂的持续稳定臣等建议将天子和尚书台迁至未央宫由辅弼大臣辅佐小天子逐渐熟悉朝政参予国事处理。而殿下则和中书监居于栎阳宫掌控全局。

    长公主当即气倒。

    大臣们为了平衡朝堂各方权力当真是不惜一切代价削减和制约长公主的权柄。

    李玮做了丞相北疆人最大的目的达到了那么总要让点步让长公主和朝堂上的其它势力也能心满意足。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同意长公主的意见让尚书台和中书监平分权力。但李玮担心长公主和关洛、颖汝士人串通一气架空中书监权重尚书台最后自己白忙活一场到时连外朝的相权都要给长公主抢回一部分。如果中兴策略再度生畸变朝堂再度爆争斗不要说解决六年后的危机了就连这六年内的危机都难以控制。所以他断然决定把天子和尚书台迁到长安城未央宫尚书台由辅弼大臣们共领国事共商最大程度地控制权柄。

    如果这个建议得以实施长公主的权柄将被严重削弱除了一些国政大事长公主基本上很难干涉朝政了。天子在长安完全依靠辅弼大臣处理国事尚书台基本上失去了作用。外朝的权柄将急剧膨胀这非常有助于以丞相为的外朝大臣们牢牢掌控中兴策略推动中兴大业的持续展。按照这个方案朝中有六位辅弼大臣大将军仅仅是六位辅弼大臣中的一个他的权势将得到有效制约这对小天子六年后顺利主政的好处不言而喻。另外朝中各方势力都和小天子捆在了一起为了能在小天子主政后的朝堂上立足大家必须尽可能稳定朝堂尽可能互相妥协设法制衡朝堂上的权力以便给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这个建议最大的弊端就是由六位辅弼大臣主掌国事一般来说这会让朝堂上的斗争更加激烈。但从目前六位辅弼大臣的构成来看北疆人占据了四席其中权力最大的丞相掌握在北疆人手里也就是说北疆人实际上完全控制了朝政。四位北疆系的辅弼大臣中北疆武人又占据了三席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朝堂的稳定中兴策略的稳定。

    这时候唯一能影响朝堂稳定的就是长公主了。长公主如果调整了六位辅弼大臣的构成让北疆人失去对朝堂的控制权那么朝堂上就很难稳定了。

    长公主控制了辅弼大臣等于控制了天子和朝堂她可以继续把持权柄可以在天子十三岁主政后依然牢牢控制权柄。等到天子二十岁了她会不会遵守约定把手里的权柄全部交出来?从历朝历代后宫主政的历史来看似乎这种可能性太小了一般都是不死不交权啊。

    谁能制约长公主这最后的也是威力最大的权柄?那只有大将军手里的兵权了但大将军的兵权在这个方案里被一分为三他现在不过是六位辅弼大臣中的一个他过去的故吏李玮比他的权力要大上很多。如果他利用自己的威信、声望以及自己对军队的实际控制来强行制约长公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等于凌驾于大汉律之上。这是大臣们不愿看到的对天子和朝廷同样是个可怕的威胁。

    所以大臣们毫不犹豫把小天子迁到了未央宫事实上形成挟持之势变相威胁长公主。

    皇统的安全正是长公主的致命要害。

    前年大将军把天子请到洛阳战场已经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这一次大臣们不过仿而效之而已。

    长公主可以不答应。但现在大将军拒绝到栎阳坚决站在大臣们的背后和大臣们齐心协力胁迫长公主尤其在这份官制修改方案呈奏之后。大将军事实上也被逼到了毫无退路的地步他只有逼迫长公主就范把天子和尚书台迁到未央宫否则他只有帮助长公主举起屠刀把朝堂上这些试图挟持小天子公开抢夺皇权的大臣们一一砍倒。

    大将军当然不会做出这种人神共愤之事。

    长公主束手无策激怒攻心终于躺倒了。

    长公主不能理事小天子出来了。

    太傅杨彪前期的教育挥了惊人的效果。小天子对大臣们的奏禀没有什么太多的认识什么吕后干政孝宣皇帝忧郁而死诸皇子纷纷毙命什么窦太后把持权柄孝武皇帝忍气吞声一事无成等等他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在他看来迁到未央宫最大的好处是自己可以脱离长公主的看护自由自在地玩耍了。在自己恢复了自由的同时还能避免大臣们嘴里说到的将来可能爆的人伦惨祸何乐而不为?他愉快地答应了。

    小天子在大臣们的嘱咐下跑到长公主病榻前哀求。他不知轻重把吕后干政、窦太后把持权柄等事稀里糊涂地说了出来。长公主气得差点吐血她抱着小天子痛哭流涕“你知道孝文皇帝是如何继承皇统的吗?你知道孝宣皇帝是如何坐上皇帝宝座吗?你知道你父皇为什么能承继大统吗?皇帝的家事一旦变成国事你还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吗?”

    小天子不懂他彻底糊涂了只好抱着自己的姑姑陪着她流眼泪。

    “姑姑朕到长安去一趟把大将军请来你看好吗?”小天子可怜兮兮地问道。

    长公主摇了摇头伤心欲绝“我死了他就会来了。”

    小天子大骇退出金华殿后立即手诏大将军姑姑要死了请大将军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