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帮助你们河中各国?各位莫要说你们进贡,不到十年,仅安国向大食纳税以及被抢掠的财富就有可能达到两千万迪勒木。这么庞大的财富,即便是你们安国一千年的进贡,也不会超过一千万迪勒木。况且那一次你们进贡,我朝没有隆重的回赠?再者,唇齿相依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你们不明白。河中地区狭长单薄,很难防御。大食这些年内部有乱,波斯也没有消化掉。一旦内部平稳,波斯消化掉。下一步必然是河中,先是安国,后是康国,然后是曹国,石国。一个休想逃掉,为什么你们不能齐心?不要说我们唐朝,少了你们进贡,对我们唐朝半点影响也没有。但大食人善长热带地区作战,过了天山葱岭,必败无疑。就是他们吞掉你们整个河中,也不会危害唐朝一块地盘。我们唐朝为什么非要不顾在不善长的地形,与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不远万里,率领一群不齐心的军队出战?请你们给我一个出兵的理由。”
说完了,扬长离开。
一个个国王王子面面相觑。
等了大半天,李威也没有回来,也醒悟过来了,唐朝的皇帝想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吵了一天,第二天李威才再次现身。
各国的使者立即表示,有的要纳钱,有的要主动纳税,有的要纳粮,不一而足。
听他们说完了,李威才开口说话。
第一个是将你们什么王,什么太后一起去掉,你们都是国王了,还与我们唐朝有何瓜葛。这一条很容易答应,很早就接受唐朝的册封了。于是再度恢复唐朝十几年前的编制。
第二条是让子女进入长安学习,教他们唐朝的礼节文化语言文字,但不是什么猫啊狗的都能塞入长安的,这些学习的王子一旦回国,必须成为将来各部的继承人。但李威着重地说了一句:“是让我朝教你们继承人以后如何做一个好皇帝的。”
与人质是两个性质,事实上是培养将来各国亲唐朝首领。
都臣服唐朝了,不亲唐还能怎么着?也没有反对。
第三条是粮食,眼下的难关得要过去,用货物与他们等价交换粮食。这不是条件,从唐朝内陆会运来大批的货物,即便河中各国消化不了,还可以运向拜占庭,或者大食销售。大食占据了波斯,商道没有隔阻,只是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下而己,但依然有许多商人继续进入呼罗珊与塞斯坦经商。提出这个条件,是后面一点,不过李威也不知道会移多少百姓过来,如果万一粮食不够的,请求各国支援。但不会太多。时间也仅是一年,一旦碎叶川开耕出来,到了明年自给自足,也不需要河中地区继续支援了。
“请问陛下,会差多少粮食?”史国的国王问道。
商业发达,皆会算账。若是唐朝移过来一百万百姓,仅靠河中地区也是吃不消的。
“不会太多,具体的我现在也不清楚,有可能不会差,有可能会差一些。但有一个上限,若是差距十万百姓的口粮,我会下制书,继续从中原调来物资,与你们等价交换。”
从咽面得到了一批财富,但这些财富都奖励下去了。不然将士没有作战的动力。要么就是粮食与牲畜,粮食都没有办法维持几万将士的消耗,更不要说移民了。还有牲畜,这是留下来给移民自己放牧的,又不能动。甚至以后还陆续通过战争,或者购买等手段,继续添置一批牲畜,交给百姓饲养。
但是几年大食没入侵河中,让河中存储了一批粮食,却解了李威燃眉之急。交换方式,成本很低的,比如瓷器,运到河中损耗也很大,但价格不是以唐朝瓷器计算的,而是以河中地区价格计算的。因此,不是损耗,反而差价将从河中运到碎叶城的粮食损耗弥补上来。
各人心中继续盘算了一下。既然交换,那个不能算的。顶多十万百姓的口粮,对于整个河中均摊下来,负担并不沉重,于是再次答应下来。
第四条就是宗教。
对此,所有人都忽然了,包括王方翼在内。他们全部低估了宗教的力量,李威说也说不清楚,只是强硬地说,祆教是你们祖先就遗传下来的神灵,连这个你们都忘记了,而转去信仰大食人的神灵,你让我如何相信你们有坚决抵抗大食的勇气。对伊斯兰教李威不排斥,但对大食,李威很排斥。
这一条也答应下来。
各国的国王们同样排斥伊斯兰教,他们本身,包括何国的国王在内,全部信仰祆教。那一个愿意信仰他国的宗教,无奈大食太强势,因此不敢主动阻拦大食人传教,这才导致境内一些百姓被误导,改信伊斯兰教了。
既然唐朝持强硬支持的态度,为什么自己还讨没趣,不去拜读《通斯古经》,不去拜祭阿胡拉.马兹达,而去读人家的《苦兰经》。
第五条是整合军队。
河中地区单论士兵个体,战斗力不弱。个人是一条龙,可编成了军队,缺少训练,战斗力反而变得很悲哀。没有大食人的入侵,李威很愿意他们出现目前的状况,好统治。然而有了大食人的入侵,必须要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并且各国士兵数量很少,抵抗大食入侵,各国各部要联手,这一来战斗力更变得低下了,所以往往几万军队十几万军队,却能够被大食数千士兵击败。越败越没有信心,最后只能臣服于大食,以求安宁。
他们越臣服,结果越糟糕。每年进贡的大批税务,又滋养了大食人后勤供给,壮大他们的实力。这得一步步来,第一步是训练整编他们军队。因此将河中划成了康、安、石、曹、米、何、史、火寻与拔汗那九个部分,乘农闲之机,将河中所有将士整编起来,让李谨行与薛讷、郭待封、江四斤、刘德言、骆务整率五千唐军进入河中,分驻各国,
进行指导,进行训练,以及传授一些战术。主要还是在安国,李谨行亲自率两千唐军入驻沛肯城。
这是河中各国最想看到的,想都没有想,答应下来。
第六条是要各国交待出他们能有多少精兵,要精兵,不能要老弱病残的,训练的也是这些精兵,一旦向呼罗珊与塞斯坦发起进攻,必须让这些军队出动。但李威又说了一句:“不攻则己,一旦进攻,我将联合吐火罗,以及突厥,甚至从西方动援拜占庭,向大食发起总攻。将波斯国重新扶立起来,让他们成为你们最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后面不说,也会同意。大食人虎视眈眈,不是大食生,就是河中亡,势不两立了。况且假如唐朝皇帝开战,唐朝必然拖下水去,难道唐朝这个听说很有本事的皇帝,坐看自己率军失败不成?
所有人在脑海里想了一下,各国将自己能抽出多少能上战场的将士,说了出来。数量是可观的,毕竟面积也不少,环境不象后世恶劣,因此人口密度不低,有了人口也就有了将士。结果合计了一下,居然各国将家底子抽一抽,几乎达到九万士兵。但开战了,不可能全部抽走的,能抽走一半就算好的了。而且这个数量,也别当真,能当两万军队用,李威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那么各位请回吧。”
“没有了?”米国国王狐疑地问。
昨天唐朝皇帝丢下一句牢骚满腹的话就走了,难道只是这个条件?可是除了让他们支援一批粮食外,其他的几乎不是条件了,改为唐朝官职,是虚的,没有人在意。让子弟进入长安学习,看似人质,也是必须的,也是为他们培养***人。这算那门子条件?
“难道你们还想付出什么?若是有,一旦波斯立国,遭到大食人围攻,你们必须在后方提供强力的支援,千万不要再做出以前那样眼看波斯灭亡的傻事了。”
“是,是,陛下,我们愿意永世效忠大唐天朝。”米国国王说完后,立即伏下来。比起大食人的残暴,唐朝太好了。
“不用了,都回去吧,时间宝贵,时机来临,说开战就要开战,毕竟我在西域不能呆太久。”
“喏。”
一个个高兴的离开。
但李威不是不想剥削,不会嫌钱帛多了烫手,一旦反击开始,大食这种进取不满足的精神,会拉开反攻。这一战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也许是一百年。河中这点家底子,远远填不够的。大家都打完了,唐朝向西拓展也变得容易了,也变得容易统治。在他手中很有可能享受不到了,这是为子孙留下的基础。包括在欧洲的布局,那更长远。
很快各国使节离开,陪他们离开的还有李谨行五千唐军。
但还没有结束,李威要等泥涅师与阿史那都泥涅到来,还有张仁愿能带回什么消息,各个斥候的情报,对呼罗珊仍然不了解,不了解就不能冒然开战。并且还有移民,也要在战前安排下去。不过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