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邵氏影业整体地落入了我的手里所以现在德宝电影公司的办公地。并不是历史上清水湾道的邵氏影城。潘迪生特地租用了九龙弥敦道旺角广场附近一栋十二层高的大楼德宝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安排在这里。
“抱歉你们没有提前预约所以我们不会让你们进去。”大楼前面。几个保安拦住了我们一行。
莲娜自觉地走了出去冲着那几个保安礼貌地点了点头“那好请你们上去通报一声。就说我们东方之珠电影公司的老板谢少龙前来拜访。我想作为同行你们的高层。也希望和我们进行必要地交流以此来相互促进吧?”
一干保安脸上都露出色迷迷的神色不过。他们可一点儿也没有通融的意思为的一个保安道:“呵呵这位小姑娘真可爱照理说我应该通通情面。可是你们是东方之珠电影公司的人。那绝对不行了。你们电影公司把原本应该属于我们德宝地邵氏影业抢走了让我们公司拍摄的电影没有自己的院线。只能选择在新艺城和嘉禾公司的强档影片地间隙进行放映所有人肚子里都憋着一股火。”
“是啊如果不是我们潘老板打通关节要在香港组建第四条电影院线说不一定我们这些人就要面临失业的危险了。”另一个保安牢骚道。
言者无心听着有意这个保安无意识地一句话。却让我面色大变。
香港出现第四条院线。原来应该是1988年的事情。
那一年原是雷觉坤金公主院线合伙人身份地陈荣美、冯秉仲眼见港片市道正旺(外埠票房远远过香港本土收益)东南亚、台湾、韩国等地都愿意投资港片赚取更大利润。但因当时三大院线主宰香港电影业外资虽然偶尔也能投拍港片却无法获得院线黄金档期及当红影星主演。
有鉴于此陈、冯二人决定另组独立于三大院线之外的新宝专门充当外资和本港独立制片公司地“中介人”。大家合伙开戏拍出来地电影不仅可以在新宝院线上映外方投资还可以带回本土市场继续盈利。
原本说来新宝院线的成立应该是好事一桩。仅1988年。港产电影行数量就激增到11o多部比1987年多出3o部。自此香港影人所谓的赚钱地“黄金时代”便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刘十三”、“郑九组”(意即刘德华一年拍13部电影郑裕玲同时跨九个剧组拍戏)等戏称亦相继传出。事实上。莫说刘德华、郑裕玲、钟楚红、张曼玉这些影星当年连幕后摄影、武指、灯光、道具都身兼三四组戏。大家赚钱赚到疯。
客观而言。多了一条新院线对片源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票房总额也会大幅增长。如此种种尽管看似皆大欢喜实际却是隐患严重。
先随着低成本小制作(包拈之前排不上期地劣片)开始有机会在影院公映导致滥拍现象愈严重。
其次本土观众地消费力跟不上产港片产量猛增的步伐。港片年产量已过2oo部但观众进影院人次却比1988年减少19oo万人次。
再者由于院线增多、外资充裕。正好促使香港的独立制片公司宣布“独立”不必再做依附于三大院线的“卫星公司”。长此以往。三大院线逐渐“人心涣散”譬如嘉禾旗下的洪金宝、许冠文公司先后转投“新宝”;金公主支持地新艺城老板黄百鸣、麦嘉相继跑出来与新宝院线合作《合家欢》及《瘦虎肥龙》。至于徐克、麦当雄的制片公司更是如鱼得水独立于三大院线之外从容借助不同投资方摄制电影。
这样一来三大院线逐渐丧失在香港影市“呼风唤雨”的地位。至1993年香港影市出现嘉乐(嘉禾旗下院线)、金声、新宝、永高、东方(黄百鸣成立)五大华语院线混战局面看似热闹实则积弱。早已不复香港影业经济支柱的龙头地位。
反观取代香港院线成为当时港片主要投资者的居然是来自台湾地八大片商!客观而言之所以出现台湾片商在香港反客为主地形势。除了新宝冲破三大院线封锁充当“引狼入室”地中介者之外还因为当年内地、港台三地影业正值整合打通的“大时代”——台湾当局允许台湾片商赴内地拍摄外景台湾投资商则更愿意支持香港制片商北上为他们做“开荒牛”。
于是自199o年起华语电影业涌现了大量台资港片及合拍片……
1992年前后刘德华的天幕、李连杰的正东王家卫的泽东相继创立这些大大小小的制片公司地幕后金主便是台湾片商。
对于投资港片。台湾片商十分慷慨。只要香港制片人提出个故事题材和列出明星阵容他们就可能先拿出上百万(甚至更多)现金来买这个计划(俗称“买片花”)。如此做法对于香港影人自然好处多多比如王家卫就倚靠张国荣、林青霞的全明星阵容和改编金庸武侠的“计划”骗来台商地上千万投资开拍《东邪西毒》。
正因为赚钱实在容易。令香港多数电影人不仅自信心空前膨胀。更打定主意在97回归前狂捞一笔。怎料还未到回归之年香港电影已经自食恶果——1993年前后跟风滥作横行题材类型单一票房一路狂跌。但拍摄成本却因明星片酬暴涨而不断增加……
这一番恶性循环下来。饶是台商资金再充裕也架不住收入与投资长期不成正比。整理布于bsp;1993年5月台湾八大片商与香港电影从业员协会就如何抑制港片制作成本、压低演员片酬进行协商其中特别提及“目前共有25o多部台资港片未如期交货”。
事实上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烂尾”投资根本难以计数即便能够完工上映港片亦无厚利可图:自1993年开始市道已经大变!港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先是台湾市场不保。台商因港片利薄逐渐减少投资;台湾政府亦于1993年开始放宽对西片及日本电影的拷贝数量限制以减低本土市场对港片的依赖程度。97年之后美国八大电影公可更以强势产品和行销手段将台湾电影市场几近垄断港片已很难再分得一杯羹。
其次是内地市场难进。由于9o年代初台资港制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