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争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十七章:难克
    中原战定赖将勇,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剑能退日,山河变色楚旗青。致郑元寿公

    荥阳郑氏,五望七阀之一,起自两汉,盛于周、隋两朝,福泽数百年绵延不绝,历代宰相、太守频出。

    其前任家主郑译,先仕大周,再隋杨开皇,长于治理地方,官至上国柱、内史令,功勋卓著。若说高渤海是大隋制度创立者,郑译便是将之推行天下的执行之人。

    其子郑元寿更是因荣勋受封归昌郡公,遥领文城太守。纵然杨广即位以来,打压门阀,郑氏元老郑善果仍旧官居刑部尚书。

    高驷借诗一首,来敲山震虎,威慑郑氏。

    信有郑善果之子郑俨带回,归德军经过整修后,大旗再度飘扬,朝荥阳进发。

    郑俨不敢耽搁,将信递给叔父郑元寿,又将在杨玄感军中所见所闻俱悉告知,包括李密三策和高驷的建议。

    “这楚国公杨玄感是何等人物?账下有何人才?”郑元寿听罢考较起侄儿来。

    郑俨已经二十有六,面对叔父仍旧战战兢兢,定了定神,才道:“杨玄感有霸王之勇,临阵持矛横戈,万军辟易。至于杨家其他人,有两个须得关注。”

    “那两个?”“李密和高重德。”

    李密者,字法主,蒲山郡公之后,有远谋,能驾驭文武,矫矫若人中之龙,叱咤生云风。

    高驷者,字重德,杨素兵法亲传,能负重,常潜伏爪牙,威威似下山猛虎,张口必食人。

    郑元寿年约五十,但精深矍铄,听罢侄子之言,撵须笑道:“不错。派你出去对了。”随后抖了抖,书信惋惜地说着:“杨素爱子情深,寻来龙虎之才辅佐,可惜杨玄感不争气。也罢,杨玄感抢先出头,犯了首功者不王的大忌,必败无疑。但这即将前来的‘病虎’不可小视。老夫以备下五万匹布帛、六千贯五铢钱,汝代我郑氏送去犒军。”

    “叔父,这,这是不是太多了?”

    郑元寿冷哼道:“多?能写出此诗者,必是胸怀天下的上将之才。若此人不死,来日必有大成就。去吧。”这一刻才露出了荥阳郑氏的富足底气。

    七月初三,宜置产、行军,利出行。

    早在三天前,归德军各营上下就已打点好行装,就待这吉时向洛阳进发了。

    于是这一日天方亮,云霞刚吐出浅白色时,阳武城正东门便从里面打开。

    一群甲士浩浩荡荡的从里面走出,虽然各类盔甲繁杂,但都加了件青色披风,仿若座异动的森林一般,而在事实上,这是高驷加强训练,统一服色的效果。

    自从阳武城外打破官家的夜袭后,这阳武城就被他轻易占据,救治伤兵,安葬死者,就是忙了两天。

    随后抄没张、刘两家田产家资,犒赏士卒。

    至于人手补充,则是从俘虏的府兵中挑选。虽然这些人,多是附近贫家子弟,多粗陋少武,但胜在质朴,几番挑选下来,竟又补足了六千人马。

    此时大军行动家来,因有着各执戟长及下辖百长等人约束,倒也有了几分精锐气象。

    即便如此,归德军开拔,也引起了远近人家注意。

    不知暗里多少双眼睛都盯着,纷纷想从中看出来,这杨玄感的麾下兵马,有无可能打败天子从辽东回师的官军。不出一天时间

    ,归德军的行动就变得四方皆知。

    本是煊赫嘈杂道路上,高驷在指挥中军前行,心里烦躁不安,额头见汗。

    见此情景,徐小慧心疼上前为他擦汗,带着几分怜惜,说着:“莫急,别晒坏了。”

    一旁的杨敏,心中不平,也上前几步,冷冷插言着:“退下,为将者要与士卒同甘共苦。不要打扰夫君正事。”

    徐小慧叹一口气,只能说着:“姐姐说的是。”手里动作不停,直到擦完了汗,才退到一旁。

    从那日后,杨敏便主动扮作亲兵跟在主将身旁,徐小慧也效仿起来,两女一刚一柔,都不是简单角色。

    高驷里外不是人,强自按捺心神,关注大军行至。

    不到片刻,前方有洛阳城下战报传至。为首的骑士,却是杨玄感的亲信,口中呼着:“国公有令,命高将军火速前往洛阳会师!”

    少顷,战报传至高驷面前,喊话那人年约三十左右,气喘吁吁,却仍礼节到家的给高驷行礼。

    徐小慧忙让他起了,递上袋水囊。

    高驷展信:

    “吾连破隋军前锋,太守裴弘策败归,东都城内人心浮动,本旦夕可下。却不想,留守樊子盖先战裴弘策稳住军心,再分兵拒收,急切难下。”

    “弟善于用兵攻城,此危机存亡之秋,你我血脉相连,岂是寻常人可比?请速至中军汇合扰,共破洛阳,以取天下!”

    啪,高驷合上书信,不安的自语道:“洛阳,洛阳,我就知道洛阳是攻不下来的。”

    又想起了那日俘获的达奚善意,那老头撞柱而亡的话语犹在耳边回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