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得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三百五八章 针锋相对(2/2)
说不是

    大唐已经安定近百年,根据沉厚,当今也是名将名帅辈出,就凭安禄山一郡之地,要叛变恐怕只有死路一条大多数人都客观的相信,安禄山现在很生气,但他肯定不敢反叛,才接二连三的派人来警告和谴责总之,日后见分晓

    不过,此刻在欣园里过着性福生活的刘得道可不这么想他虽然不在朝为官了,但他还是杨党的核心成员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越发的激化,安禄山的种种作为可以显示,安胖子要造反了他连连向朝廷发出通牒,肯定是在舆论上做文章要反叛,也要反叛的道理况且现在朝堂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开元盛世了如今奸臣当道,国库空虚,民生越发的困难,受苦受难的百姓越来越多

    安某人若是反叛也是逼得已的,让舆论站在安某人那一边,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

    刘得道意识到安禄山可能要叛变了防患于未然,刘得道刚刚过上幸福生活呢,他可不想那么快就家庭破裂了他大量的派出人手前往范阳,密切监视安禄山的行动历史上,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天宝十四年,不过现在安史之乱很可能要提前上演了

    果然,在天宝九年九月初,安禄山突然来一道令人震惊的清君侧檄文直言皇帝身边奸臣当道,官商**,导致百姓琉璃失所安某人做为大唐子民,食君之禄,理当为大唐社稷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安禄山斗胆带兵进京,扫除奸臣,重整朝纲,肃清社稷,再振开元之盛世

    从这道檄文中,安禄山表面上还不是真正的要反叛他只是不满朝堂上奸臣祸乱,朝权不举,他是逼不得已,才带边军进京来清除奸臣的实际上,一个边疆大将擅自带兵进京城已经构成了反叛的动机

    这可是整死安禄山的大好机会,杨国忠这次不截留这个檄文了,他亲自动手修改几个关键的字后反交到李隆基手里他也不说是安禄山要造反因为李隆基还没老糊涂呢

    看到这张被杨国忠修改过的檄文,岂能不知道安禄山那是什么意思,擅自离开驻地,带兵马来京清君侧?清朕的人头才是真的李隆基暴怒了,枉费朕如此看重他,他居然敢反叛朕

    李隆基感到事态严重了,紧急下了一道圣旨,严厉的警告安禄山不要倾举妄动,不然以造反之罪论处

    大唐帝国东北边境——范阳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

    十五万军队从那里挥洒排阵,呼啸来回演练着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铁骑兵他们的铠甲在寒日中闪耀着冰冷铁色这是帝国最可怕的部队,一旦发起冲锋,几乎无人可敌跟在后面是黑压压的步兵,遮盖了整个地平线

    这支部队是一个民族的大杂烩,除了帝国的正规边兵以外,还有同罗、奚、契丹、室韦等蛮族部队不同的民族、语言,装束,混杂在一起,形成了汹涌潮水数十万军队在城中宽大的广场内井然竖立

    在校场上,鹤立着十五万大军,在校场前面的高台上,坐着位肥胖的胡人——他就是平卢节度使安禄山

    今天是他和大唐帝国决裂之日从今天开始,这十五万大军再也不是大唐帝国的军队了他们只效忠一个人:安禄山他要带着他们冲进长安,建立一个的王朝可以想见,那将是一个残酷血腥的蛮族帝国

    当安禄山接到李隆基快马给的这道圣旨,笑而不语要造反杨国忠是罪魁祸首,李隆基不处置他,反来警告老子,度到时挺快的嘛还要我倾举妄动?那军饷,粮饷呢,不发钱粮,谁替你李家看北大门?让老子自掏腰包安抚军队,哼,没门

    “来人啊,命先锋军向平阳进发,等待冬至来临,黄河结成冰便进发长发”安禄山一声令下,校场中,一队威武的骑兵率先离去

    许多平民看着这支大军,目瞪口呆有人低声说:“范阳的军队从来都是北上就算是一百岁的老公公,也没见过范阳军队南下的”

    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反向进军将彻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改变大唐百年的命运,应是将他们的生活撕裂为两半恶魔来临

    这段时间来,可谓天下大势风云突变,注定是不太平了.

    大唐得道三百五八章针锋相对正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