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爱军强忍悲痛,看着一步一步爬向棺材的战友,从汽车到亲人的棺材有五六十米的距离,脚下是泥土路,这五六十米的距离呀,不是阳间连着阴司的路吗,亲人诀别在眼前,从此生死两茫茫。如果是正常的死亡,谁也说不出什么,可是被强权所害死的灵魂,即使是升上天堂,又有什么可以自慰的呢。
应天龙爬到棺材前面依然跪着没有起来,他把头深深低下,慢慢的,慢慢的磕起来,一连十几个响头,前额已经磕出了血,鲜红的血洒在泥土上。旁边的老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想上去把他搀起来。应天龙拒绝了。最后一个头磕完,丰爱军眼睛湿润了,应天龙正好磕了一十八个响头,代表着他十八岁离家当兵,父亲与姐姐抚育了他十八年的恩情。
应天龙缓缓地站立起来,双手捧着瓦盆,高高举过头顶,用力往下摔去,随着瓦盆的四分五裂,人群中有人一声苍凉地高呼:“起棺了!”
四个人一口棺材,八个精壮的小伙子一起用力,棺材离地,哭声顿时起来,一块白布套在应天龙的身上,手里捧得是父亲应吉成的遗像。
队伍朝龙关村的公用坟场走去,跟在花圈后面的丰爱军打着纸幡,不时向空中抛撒纸钱。延绵了几百米的送葬人群紧随其后,由于没有了亲人,龙关村的妇女上来抚灵柩哭泣,锣鼓队在最后面,震天动地敲打着——整个送葬队伍,白花花一片,浩浩荡荡。鼓乐声、男女老少的哭泣声、抬棺人换班的吆喝声,汇成一曲中国农村最为悲壮的葬礼交响曲!
到达墓地后,由司仪高喊,孝男孝女全部下跪,上香、祭酒。整个墓地顿时哭声一片,锣鼓最后又是一阵猛烈地敲——送逝者入土为安。
应天龙跪在棺材前,双手抚摸着父亲与姐姐的棺材,抚棺凝视,没有哭声。龙关村的乡亲挨个走过,有的送一朵白花,有的默默站立一会儿,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也有跪下磕头的,也有抚棺哭泣的。墓坑早已经挖好,墓碑也已经准备好,这些都是龙关村的乡亲自起来办理的。棺材被抬起来,开始下葬,两个坟紧挨着,墓碑上刻的是父亲应吉成之碑,姐姐应凤菊之碑。除此之外在无别的字。
两座坟高高耸立起来,坟前摆放着供品、香炉里上着香,香炉两边点燃着长明灯——蜡烛。还有丰爱军特地带来的酒和好茶。应吉成平日爱喝茶,酒到是不多沾。
葬礼仪式已经算完成了,人们还没有散去的意思,还围在坟墓前,群心不服呀,人就怎么死了,导致他们死亡的人始终没有出面,连一个最起码得安慰都没有,难道农民的生命就不如草芥吗。难道他们就该白白地死去吗。丰爱军从群众愤怒的眼神里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疑问,这个无人能解释的清的疑问眼看就要演变成冲天的火焰。民心难平,难平的民心一旦爆起来,立刻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力量是任何人阻挡不了的。
事态已经是到了一触即的程度。
龙关镇方向突然扬起尘土,一辆吉普车开来,人们都认识,是镇政府的用车。
吉普车开到坟墓前停下来。车门打开了,头缠纱布的王副镇长走下来,人们自动让开一条路。
丰爱军迎上去,丰爱军虽然不清楚他们来干什么,可对龙关镇镇政府他没有好影响。不过没等走到跟前他站住了,因为他看见后面下来的两个人抬下一只大大的花圈,上面写着应吉成,应凤菊永垂不朽几个大字。
他们不是来闹事的,他们是来参加葬礼的,来参加葬礼的人心肯定是虔诚的,掺不得任何私心杂念。
王副镇长走到坟墓前站住了,所有的目光都对准了他,所有的人都在猜测他的来意,是善还是恶。因为龙关镇镇政府,一正副的两个李姓镇长,从来就没有参加过任何平民百姓的葬礼,什么地方有酒席,什么地方有美女他们比谁都清楚,他们的心里什么都有,唯独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