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的初衷,门业就请知县张明弼把未宗的涵示塔修建好,大家出钱刀…要把这涵元塔建成最好最大的文风塔。
于是,刚刚上任的张明弼组织全县花费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历时两年之久,终于把这涵元塔建成。塔建好了,揭阳县的元气也伤了几分。但是,这不是大家不赈灾的借口。只要大家出力,每家出十石粮食或百两银子,这个灾难很快就能过去的。就连那些平时跟自己一起喝酒写诗的诗友们如郭之奇等人,也是一毛不拔,实在让自己伤心。
“香港参将高建耸拜访?”张明弼拿到名帖的时候,吓了一跳。这个高建修跟自己毫无瓜葛,他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没理由啊,不管他是以市舶司副提举还是以参将的身份,都不应该出现在揭阳县啊。
不过人家不管是什么身份,官职都要比自己高,他来拜访,自己还是要出去迎接的。
“高将军到敞县,下官未来得及迎接,还请恕罪。高大人,请见到高大威猛的高建修,身为南直隶金坛人氏的张明弼还是有点不习惯。毕竟在南直隶和广东,个子高的人很少。现在徒然见到高大的高建修,还是有些吃惊。从高建修的身高,再联想到他杀人如麻的战功,张明弼心里一颤,他到底来干什么?
“张知县客气了。我这次到揭阳来,是特地送一些救灾物资来的,不代表官方,只代表我香港到的商民。我香港岛,这两年生活还算富足,听说揭阳生强烈地震,我等心有不安。都是我大明子民,朝廷赤子,揭阳的百姓受苦,我们心里也不好过。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香港的商民们,特地推举我来协助大人救灾。救灾物资粮食、棉衣、药材等等,一共百多车,正在运输的途中。”高建修开门见山道。
什么?张明弼使劲揉揉自己的眼睛,面前的这个人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你高建修这是要打什么坏主意,竟然运来这么多物资到揭阳来救灾?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是个正常人都不会相信其中没有什么隐情的。
“怎备,我等前来救灾。张大人不欢迎?”高建修见面前的知县大人呆立原地毫无反应,这才问道。
“欢迎,欢迎之至。高大人高风亮节,香港商民的义举,实在令下官惭愧啊。大人的车马都到了哪里?需不需要下官派人去接送?”张明弼放应过来后马上表示欢迎。管他高建修是什么用心,现在能有人帮助救灾,安定灾民度过这个冬天再说。
“车马就在舟每,最早的一批估计在天黑就能赶到。
张知县能派人去接,最好不过了。高建修不客气道。
张明弼马上组织乡勇在高建修亲兵的带领下去迎接第一批救灾物资了。
“张大人,我看城内和墙外的涵元塔边,到处都是灾民。这些灾民无所事事,也是个隐患啊。”高建修意味深长说道。
来了,高建修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了。原来他是在打咱县灾民的主意啊。自己都听说了,现在高建修在香港和附近岛屿上建立了不少工厂作坊,需要大量的劳力。可是让自己想不明白,香港岛就那么屁大的地方,怎么就需要这么多的工匠劳力呢?作坊开多了,香港岛又不种田,为了这些劳力的口粮,想必高建修也是费了不少力气的。
“那高将军有什么好的办法,安置这些灾民?”张明弼顺着高建修的思路问道。
“张大人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自然知道以工代赈这一办法的
“以工代赈?是不是高大人的香港岛那里缺乏人手?我这里的民众对香港岛上工匠的良好待遇非常眼热呢张明弼半真半假的打趣道。
高建修微微一笑,把对方的讽刺完全不放在心上。在香港做工,确实要比广东其他地方工钱高一些,就是在香港明码头当搬运工,在贸易季节,每个月也能挣一两银子。
“不是,我听说揭阳有几个瓷窑因为经营不善而陷入困境。我香港的商人们,每年都要出口大量的瓷器到外洋。若是我们把这几个瓷窑盘下来,扩大生产,招募大量的劳力。一来解决大人的心腹之忧,维护揭阳的和谐安定,二来让我们这些香港人有一个稳定的货源。怎么样?”高建修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