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为此夸耀说:“日军若想攻下青岛,需要付出4万人之代价”。
而更为精确的计算,日军必须要付出四到五倍于德军防守人数的损失,才能攻克青岛要塞。
也就是说,日本要付出两万人左右的死亡,才能啃下青岛要塞,这还是起码。
事实上,英国并不是真心要求日本立即参战,甚至对日本参战顾虑重重,因为“一般人担心的是日本将乘机在亚洲大陆推行扩张政策”。
果然,英国8月9日收到日本备忘录后,立即要求日本暂停军事行动。日本对此置之不理反而要求英国允诺日本出兵。11日,英国只得同意日本参战。日本即于8月15日致送德国最后通牒,宣称已同英国商妥。其实,英国出于种种原因不便公开反对罢了。
英国之所以答应的这么迅速,并不拖泥带水,是因为他们也想借着日本的手,来试探一下中国的态度。
在英国国内,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敦促中国对德国宣战,从而让中国收回胶州湾;另一种则是支持日本对德宣战,从而将中国与日本的矛盾激化。
日本参战“并不是履行日英同盟条约明文规定的义务,而是企图以对英友好的形式,排除德国在东方的势力,提高日本的地位”。
日本真正的用心是借参战之名,行独霸中国之实,‘在大陆上推行自己的领土扩张政策,寻求在亚洲的霸权和优势。
日本宣布‘中立‘前天即8月3日,日军大本营即在佐世保组建了舰队,并对陆海军进行了动员和调动“8月15日日本,发表题为社论称:‘如果日本想利用这个机会,把大军运往中国追求其野心,则必将带来使我国陷入危险之事件‘。
英国固然想看到中国的发展势头因为这次与日本的战事而消失,未尝没有削弱日本的心思。
日本日益的表露出了独立性,英日同盟只是日本的美丽外衣而已。
也就是说,拉拢中国加入到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或是促使中日两国陷入战争,成为了主流的两种意见。
但看来,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些,毕竟英日同盟对于当前的英国来说,还是无比需要的。
日本在通牒中写道:“日本政府,郑重地考虑了日前局势,并和英国政府就英日同盟的目标之一——巩固与维持东亚地区和平——充分交换意见以后,决定和英国共同采取有关的必要措施”,要求德国舰队须立即撤离日本及“中国海”四周,不能擅离者立即解除武装;“德国政府应在一九一四年九月十六日以前,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条件和无补偿地移交给日本当局,以便归还中国”。并限8日内答复,若迟至8月23日未接到满意答复,将“任事态自行发展”。
英国同意日本参战,却并未放过最后时刻限制日本的手段。8月15日,英国提议日英两国共同向中国提出照会,写明“保证归还胶州湾”,遭加藤拒绝。
加藤说:“现在不能做出归还胶州湾的保证,付出很大牺牲后取得之胶州湾,即令归还,日本也须附有条件,例如延长满蒙租借地及延长铁路期限等,恐将成为主要条件”。
英国又于8月17日发表声明,“据了解,日本的行动,除非保护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线,将不使其越出中国海而扩及太平洋,而且不使其扩及德国在东亚属地之外任何外国司地”。包藏祸心的日本外相加藤立即反驳:“这只不过是英国单方面的解释”。
这是英日同盟开始走向转折的关键一步,过去英国在华利益的维系,常常要依靠日本,但是中华民国成立后,英国与日本在华利益都遭受了重大挫折。
英国更多的是凭借经济手段,而日本,则没有这么好过,而是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打压,这使得日本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变化。
大凡谋一国之外交大政者,往往因认识不同而主张本国外交重点各异。一战期间,与日本对外政策执行紧密相关之人物,也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强日英同盟,一派主张在扩大日英同盟的同时,也要逐渐增加日俄同盟比重,兼顾日法关系。前者以外相加藤高明为代表;后者以元老井上馨、山县有朋。驻法大使石井菊次郎、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为代表。
美国朝野对日本参战表示不安:、、等著名报刊纷纷指责日本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和德属太平洋岛屿之意图。美国政府对日本对德通牒一事表态说:对日本要求移交胶州湾并非为扩张领土表示满意,但如果中国内部发生动乱而须采取某种措施时,希望日本依现有日美协定(指罗脱-高平协定)与美国政府进行协商;(四)法俄要求同日本缔结同盟或者干脆加入日英同盟以求日本尊重其在远东利益遭日本拒绝;(五)即使与日本有同盟关系的英国,也几次三番地对日本设置限制。
“日本要求是企图趁欧洲各国无暇顾及亚洲之机,占领该地,以便为延长十余年内即将满期的旅大租借地确保交换条件”。
8月23日——日本通牒限期已过,日本立即对德宣战,并迅速展开了军事行动。
日本海军不顾中国方面的抗议,强行封锁胶州湾。日军任命神尾光臣中将为司令官,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
日本海军出动了第二舰队的60余艘军舰,由舰队司令官加藤正吉中将指挥封锁胶州湾和从海上攻击驻青德军,另以第一、第三舰队在南中国海域警戒和攻占德国在太平洋诸岛的殖民地。
面对日本即将发起的进攻,德国总督瓦尔得克一面驱使数万中国人为其修筑临时炮台、挖掘壕沟工事、运送物资,积极备战;一面紧急召集在中国的预备役人员到青岛参战,并将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驻守的德**队调往青岛。
协约国最急于歼灭的德国远东舰队主力——6艘巡洋舰则早在日军合围青岛前就悄然驶离大港,突破日军的封锁线,摆脱掉日、英、法、俄等国数十艘军舰的围追堵截,分别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攻袭作战,留在青岛港内的仅有几艘小型驱逐舰和一艘老式奥地利巡洋舰。德军将各老式军舰的舰炮拆下安装在临时炮台上当作陆战火炮使用,并在前海航道布设了水雷以防止日本军舰进攻。
日本再一次的受到了刺激,9月1日,文莱共和**队攻占了德属几内亚,并且接管了俾斯麦群岛。
目前文莱共和**队正在进攻西萨摩亚,看样子这次突然袭击成功之后,极大的壮大了文莱共和国的胆气,想要一下子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全部一网打尽。
这是在跟日本抢生意啊,日本政府高层恨的咬牙切齿,不得不迅速发起对青岛的攻击,同时积极向英国争取,与文莱共和国争夺这些德国殖民地的归属。
出人意料的是,自始至终,李安生始终没有表示什么,似乎日本即将发起进攻的地方,并不属于中国。
这个现象无比诡异,无数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但是,日本已经骑虎难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开战。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日本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很是折腾了一番,没有自己半途而废的道理。
于是,日本正式发起了对青岛的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