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欢当然不敢与王安石讨论经义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他也只是半吊子半桶水而已,哪里比得上号称“贯通六经”的王安石,在他面前谈这些,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么?沈欢不认为自己脑残到找抽了,只好闭而不谈,转论其他。
不过他对于王安石说的善治《老子》与《孟子》,则不大以为然。虽然王安石在此两书上都花了大精力,也颇有一家之言,不过总得来说,读《孟子》,王安石只得一个“辩”字而已,《孟子》一书,雄辩有力,王安石深得其中三昧,他那张嘴,可比鹤顶红还要毒,比指天椒还要辣,据说他当上宰相后当朝与大臣唐介辩论,言辞激烈,唐大人辩不过来,狼狈而退,回家后老羞成怒,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呜呼!不得不说,王安石的口才与骂死王朗的诸葛亮有得一拼了。至于孟子所言的“民为贵,社稷此之,君为轻”这些仁政观点,沈欢认为,王安石学得就不到家了,或者是无意识地有所屏弃,综观他改革措施,全是为了“君主”收集财政而已,至于百姓人民,甚至有所放弃,一点也没有孟子的“不忍之心”!
另外,说他善治《老子》,也不过得了一个“术”字。王安石是注重“术”的政治人物,史书记载,宋神宗召见他问治国方略时,他直接就说:“择术为先。”至于这个“术”是什么,也能从他的言论里了解,在宋神宗说到就是尧舜那么贤明的时代也有“四凶”的人物,王安石又说:“惟能辨四凶而诛之。”一个“诛”字,尽显他的政治哲学!至于老子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中的守柔观点,王安石也是一点都没有继承过来,不柔也就罢了,还以刚强著称!
沈欢差点要大摇其头了,不过话说如此,如与王安石一辩起来,他估计连找地缝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因此只能岔开话题了:“学生此来是想向介甫先生请教为政之略的。先生曾经说过‘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这一生一取,该如何作为?”
这是王安石在嘉?年间给仁宗皇帝上《万言书》里的观点,当时他初入京官,正待大展宏图,不聊一书上去,如泥沉大海,毫无音训。不问可知,仁宗这位老好人,经过了范仲淹的庆历改革,有点害怕了,只望能平安稳定,不想再生事端。这就给了王安石莫大的打击,勃勃的雄心也一下给灭了不少,最后失望之余辞官回老家教书讲学去了。沈欢偏偏问这些政治观点,不问可知,也是想看看王安石心中是否真有一套执政的锦绣文章。
王安石闻言脸微微变了一下,呵呵笑道:“老夫果然没有看错,沈贤侄确实胸有丘壑,别人见王某,只问文章经义,惟有你才拿好几年前的《万言书》来讨论,要知道,老夫上《万言书》时,你不过童子而已,如今问来,显然有心。”
沈欢心里一凛,牛人就是牛人,连这个都瞒不住,只能强笑道:“学生只是对这方面颇多兴趣而已,说不上有心。今有闲暇,也是想向先生讨个学习机会而已。还请先生教我。”
王安石有神的眼睛眯了半会,道:“《万言书》是老黄历的事了,先帝按下不论,如今我等也不必多作言语。至于你说的如何生与取,老夫心里自有主张,可惜……”
沈欢当然听出他的“可惜”之意,不过是不得见用的遗憾而已。仁宗皇帝不用其言,新登基的英宗也不是有为之主,这些王安石都看在眼里,也因为这样,他才在今年辞官回家,尽英宗一朝都未奉诏起用。
“自有主张?”沈欢心里尽是苦笑,出声说了起来:“介甫先生,为政之道,在于谨慎,先生又怎知自己一定能使天下大治呢?”
王安石脸色都不好看了,沈欢此言,一听就有拆台的嫌疑,不由沉声道:“孟子有云,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若没有凌云之志,怎做天下大事!”
“先生,孟子也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若是在度与功效上有个选择,先生该如何抉择呢?”沈欢本来不想多说,但既然好不容易与之见上一面,不由出声提醒,王安石此人,做事就是急噪,最后又碰上一个比他更急的年轻皇帝,这才一股脑儿把那些变法措施都鼓捣了出来,也不看看环境合适不合适。
王安石突然笑了,说道:“有意思,沈贤侄竟然和老夫辩起孟子来了!不错,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他也说,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若真要抉择,则要看当时最迫切需要哪个。另外孟子又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若朝廷能尽用贤者能者,还怕天下不大治么?若朝廷真能用老夫,不出十年,天下朝政大势必有好转!”
好转么?沈欢有点绝望了,看看那些听众,王旁王旋小脸通红,显然暗自为父亲喝彩,就是周季,也不时点头认同,只能苦笑道:“先生,孔圣人也说,欲则不达。若一昧求快,怕是反受其害呀!”
王安石呵呵笑道:“不错,这次倒用《论语》来辩了。十年时间,也不算短了。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天下臣民上下一心,则事大有可为。”
沈欢笑得更苦了:“先生,若是臣民不能上下一心呢,又该如何?”
王安石冷笑道:“若官家一力支持,谁敢有异心!”看沈欢还要辩,连忙又说,“好了好了,今天公休,说这些毫无边际的话,也无多大意义。不如谈些轻松话题。”
事已至此,沈欢当然没有别的话了,只能敷衍着谈些趣闻逸事。心里却在哀叹,王安石还是历史上那个王安石,从小养成固执性子的他,最不受人劝导,一意孤行。难怪最后落得一个“拗相公”的称号。性格决定人事,这话诚不欺人。王安石的性子,还真让人不敢恭维,怪不得仁宗皇帝也不敢重用他呀。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王安石中得宋仁宗召见,当时仁宗在湖边钓鱼,王安石陪伴在一边,最后不知是思考什么话题,一天沉默一边吃东西,待仁宗皇帝回头拿鱼饵的时候,现鱼饵竟然让王安石不知不觉中吃光了!仁宗当时大是变色,回来后与别人说王安石此人性子古怪,可能有异心。于是就不怎么喜欢王安石这个人了。当然,沈欢是后世人,不认为性子古怪就不是好人,毕竟伟大如牛顿,也有把怀表当鸡蛋煮了吃的事生;另外还有爱迪生用**来孵鸡蛋的事。说不定当时王安石眼中的鱼饵也与鸡蛋差不多了呢!
另外,王安石此人极其自信,《宋史》里说他“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他做知制诰纠察京城刑狱时,碰到一个案件:一个少年拿着自己养的鸟上街,他朋友看见了要拿去玩一下,他不肯给,那位朋友自认以为与他交好,从他手中抢过去就跑,少年追上去,拔刀就把那位抢他鸟儿的朋友给杀了。这事儿严重了呀,死了人,官府以杀人罪要处死这个少年,王安石见了,反驳说公然强取他人财物,就是盗贼,杀死了也没有罪。官府的人不服,上诉到中央机构去,中央机构维持官府原判,按例王安石就该上书请罪,他不理会,说了句“我无罪”,就是不肯屈服。
这事若按后世刑法来论,王安石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因为这些小事就杀人,毕竟事大,也该罪其几分。王安石说他没罪,在古代的人情世界,怎能令人信服!从这些方面,沈欢可以看出王安石是具备了后世先进思维的,奈何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