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停靠着众多画舫,是才子喜欢来的风流韵事之地。
而在湖中央有一座方圆不足一里的小岛,看起来更像是个人工岛屿,毕竟那里非常平整,仿佛是专门为了举办这种诗会而建的。
如今那里已经被绫罗绸绸缎以及各种花灯等物装饰着这个临时搭建的场地。
书生如果想要过去湖中央,得先要作一首诗,这诗不一定要怎样的水平,但要符合律诗和绝句的规则,平仄相对,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二四句句末押韵,三句句末为仄声,律诗三四、五六句要求对偶。如果连诗都做不出来,还是不要来献丑的好。
曾山和宁采臣赶到的时候,发现已经人山人海了,有真材实料的书生早已经领到牌坐船去了湖中央的岛屿。
曾山看到有个富家公子使银子,想要蒙混过关,但是却被请来的考教的老夫子拒绝了。
看来要真材实料,真枪真刀的干了,曾山心里暗道。
“老先生,小生有礼了!”曾山挤出人群后对着考教的老夫子说道。
“有请!”老夫子面无表情的说道。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曾山可耻的盗用了电影里宁采臣和聂小倩的诗诵道。
“好!这首诗写的不错,来这是你的牌子,凭着这个牌子可以坐船前往湖中央。”老夫子摸着胡子说道。
曾山接过牌子后,等宁采臣过关,宁采臣也是有几分才气的,果然也顺利的过关,于是两人一起乘船去湖中岛。
小木船在湖中平稳的在湖面划过一条线,然后水波慢慢把这条线越荡越大,湖中的花灯昏暗的光芒照在水波上,粼粼一片。
等曾山和宁采臣踏上小岛后,举目望去不远处的台上坐着三位大人。而礼部侍郎傅天仇后面站着一位妙龄青衣少女,清浅的微笑,明亮的杏眸,柳眉轻挑,肌肤赛雪,皓腕如玉,唇若朱点,一颦一笑都如此美艳动人。
多少才子在这位美人面前尽情的挥洒自己准备的诗歌和才华,只为博得美人的刮目相看。才子写的诗,自然有十多位书童打扮的小斯齐声念诗给众人听,让众人品读,做个见证。
台上有位文质彬彬的书生轻卷衣袖,拿起毛笔在纸上写道:“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朱槛月明中,清香为谁发。”
等小斯们念完后,台下立马就有赞赏的声音。
“好!”有一句赞赏的话从书生中响了起来:“朱槛月明中,清香为谁发。花开虽有时,人意更珍贵!”
曾山询问宁采臣道,这人是谁?
宁采臣显然见过此人,连忙说道,“想必这位就是知府大人的三公子,这三公子可是博学多才,从小就有神童的美称,不到十岁已经是童生了,十二岁考取秀才,更是在十六岁高中举人,如果不出意外,明年的殿试也是位列前茅的才子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