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1942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三章 驼峰航线(2/2)
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而航程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随时出现的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的每一分钟都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而飞机在极端条件下出现的的故障诸如高空中去雾器不正常工作导致进气管塞满了冰,油管被气化燃料空泡堵塞造成动机功率下降等等都随时可能导致飞机操控失灵。

    当然整个航程中最危险的是油管断裂——大量航空燃油喷洒到灼热的动机壳上,将在短短几秒钟内立刻引起空中爆炸。

    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和中华航空公司投入了过22oo架飞机,向中国运输了过85万吨的战略物资。

    事实上,极端恶劣的条件也让中美两国的航队蒙受了乎想象的损失。在驼峰航线上,平均每一天就有过一名飞行员牺牲,每两天就有一架运输机坠毁。单是美军第1o航空联队,隶属的629架运输机中就损失了563架飞机。

    孙立人和唐甬随受阅小分队一同乘火车自新德里返回加尔各答。英**方本来是安排孙立人乘飞机的,但是孙立人坚持要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一路上,唐甬听着刘放吾讲诉各个版本的“万人敌”孙立人传奇,不仅哑然失笑。

    所幸的,基本上各个版本的故事中把唐甬本人忽略不计了,最多只是提到孙立人身后跟随一名随从,地位上大约是相当于给诸葛亮推车的小童,基本聊胜于无。

    唐甬苦笑之余虽略有落寞,但也满意,这毕竟是自己的计划。名将是孙立人,而自己只是隐身在他背后的幕僚。

    孙立人和小分队的凯旋受到了驻放在加尔各答的新38师的热烈欢迎。唐甬关注的则是副师长齐学启。在历史上,齐学启将军率队在伊洛瓦底江畔掩护部队撤退时遭日军包围,力战被俘,最后被杀害在战俘营。

    在现在的时空里,唐甬安排齐学启随同师部一起入印。这位斯文儒雅的将军至今不知道自己已经在冥冥中被救了一次。

    当看到齐学启的时候,唐甬心中不自禁地想起戴安澜。如果说挽救了齐学启被俘是唐甬的一大成功的话,未能扭转戴安澜殉国的命运则是他心底永远的痛。但是无论种种,唐甬都无法与人道,只能自己来体验和承受。

    孙立人抵达加尔各答的第二天,就传来了在印度西部英帕尔和雷多边境附近现第五军残部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