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扇子直接让皇帝封官的人肯定不是政治白痴,他很清楚与朱常洵接触意味着什么,当常洵拉他的时候,赵士桢的身体、动作明显有些僵硬。
他还紧张地向左右看了看,似乎很怕被人看到一样。
进了房间以后,赵士桢明显放松下来,但还是很紧张。
紧张、局促,犹豫中还有点决绝——这显然不是因为等会儿要提问,赵士桢又不是雏,他都四十八岁了!
原本,朱常洵还在想,赵士桢是不是在送出那把扇子的二十二年后,打算再搏一次……
现在看来,是他想多了。
就算赵士桢想搏,朱常洵未必能帮他升官;而就算他能帮赵士桢升官,内阁首辅都能被弹劾下台,更何况他这个监生出身的七品小官?到时候,面对举朝上下的弹章,赵士桢不但升不了官,连官都没法做,还得留下一片骂名。
赵士桢并非想投机,这次相遇应该只是偶然,然后赵士桢忍不住想问个问题,便让常洵强拉进来!
常洵有点灰心,不管是李之藻,还是赵士桢,他们都不想跟自己接触。
不过,他很快又振奋精神,学霸就是要做有挑战的事!
赵士桢对科学好奇,那便紧紧抓住他的好奇心!
常洵调动资源库,快速翻阅赵士桢的奏疏和文集,了解赵士桢的为人和学识,试图从中找到说服他的方法。
“赵大人的《神器谱》对火铳的看法颇多真知灼见,尤其是对火铳性能、优缺点、制造工艺、使用方法的总结颇为到位,几种新式火铳的设计,也颇有可取之处……”
赵士桢端正了一下坐姿,常洵竟然读过《神器谱》,显然让他深感意外,又与有荣焉!
常洵见状,不禁更有把握,这叫“投其所好”。
常洵笑着说道:“不过,赵大人对火铳的认识,依然还浮于表面,并未能细究深层次的道理,譬如火药为何能推动火箭、弹丸飞行?弹丸飞行为何呈曲线?弹丸的射程与火药有何关系?”
赵士桢面露思索,紧张、局促等情绪很快消失不见。
“殿下说的是!”
赵士桢拱了拱手道:“赵某才疏学浅,虽也曾思考过这些问题,并有一些总结,但于细节之处,依然有许多不解。”
明代对火药配比、弹道射程已经出现一些总结,但对火药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五行论”与“君臣佐使论”的哲学探讨,对于弹道射程,则停留在经验与统计层面。
赵士桢颇为热切地看向常洵:“殿下刚刚提及的这些问题,是否皆已知悉?”
常洵点了点头:“略知一二。”
赵士桢微微一怔,旋即起身长揖到地:“恳请殿下赐教。”
“赵大人不用多礼!”
常洵伸手扶起赵士桢:“赵大人也是好学之人,应当知道我辈的心愿,便如赵大人著《神器谱》,既希望朝廷能够采纳,以利国家,亦希望同僚接纳,可共同探讨,再获提高,便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常洵推心置腹,这是动之以情:“外廷视常洵为仇寇,常洵作《雷电启蒙》,诸多大人不读其书、不辨其理,便指斥为妄谈,赵大人肯听常洵的妄谈,常洵亦感激……”
赵士桢直起身子,恰好对上常洵的眼睛。
刹那间,赵士桢差点要哭。
他感受到了真诚,确认过了眼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