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他们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杀戮与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
秦国原本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尔后不断向外展势力国力强盛。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五万(参见陉城之战)。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四十六年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o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与秦斥候兵相遇生冲突秦斥候兵斩赵裨将(裨将武职)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都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白起(前331—前257)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上将军王龅为尉裨将。白起名声太大未免赵军有所防备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ooo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
白起一生领兵作仗无数共歼灭六**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
四大名将之当之无愧。
*********************
李牧
李牧生年不详据推算当生于赵武灵王后期。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强秦为主曾两次大破秦军。
赵国北边和匈奴接界。公元前3o9年赵武灵王时期下令国中推行“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屡败匈奴等北方胡人部落。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惠文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赵武灵王时虽筑了长城抵御匈奴但赵国还常常遭到匈奴的入侵抢掠去不少人员和财物。赵孝成王时派李牧为将镇守北边帅府驻在代雁门郡(现在山西省西北部宁武县以北一带)。
抗击匈奴的斗争中李牧即表现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了有利于战备李牧先争取到赵王同意自己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而且本地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针对赵军和匈奴军的特点他深思熟虑后采取了系列的军事经济措施。
他将边防线的烽火台加以完善派精兵严加守卫同时增加情报侦察人员完善情报网及早预警。在这一点上当今的新罗马帝国很有心得效仿得卓有成就。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李牧密切官兵关系厚遇士卒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让精练骑马射箭战术全军战士由于得到厚遇士气高昂人人奋勇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针对剽悍的匈奴骑兵机动灵活、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军需全靠抢掠的特点为使窜扰的敌骑兵徒劳无功他命令坚壁清野并示弱于敌以麻痹强敌伺机歼敌。为此严明军纪:“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所以每当匈奴入侵边境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士兵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固守从不出战使匈奴无从掳掠。这样过了几年李牧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损失过物资。
然而时间一长匈奴兵将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就是赵国边兵们亦在下面窃窃私议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有的愤愤不平。李牧一意坚守不主动出击的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要李牧出击。李牧老谋深算意欲放长线钓大鱼也不作解释我行我素依然如故。匈奴一来即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匈奴往往满怀企望而来却一无所获而归。
赵王听说李牧仍然一味防守认为他胆怯无能灭了自已威风很生气立即将李牧召回派另外一员将领来替代。
新将领一到任每逢匈奴入侵即下令军队出战几次都失利人员伤亡很大而且边境不安百姓没有办法耕种和放牧。
赵王只得又派使臣去请李牧复职李牧闭门不出坚称有病不肯就任。赵王不得已只得下令强令李牧出山。李牧对赵王说:“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赵王只好答应了。
李牧又来到雁门坚持按既定方针办下令坚守。几年内匈奴多次入侵都一无所获但总以为李牧胆小避战。其实李牧早已经定下诱敌深入设伏包歼的计谋对种种屈辱骂名置之不理而边庭将士因为天天得到犒赏却没有出力的机会都希望能在战场上效力。李牧看条件成熟了于是经过严格挑选战车13oo辆又挑选出精壮的战马13ooo匹勇敢善战的士兵5万人优秀射手1o万人然后把挑选出来的车、马、战士统统严格编队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训练。公元前244年的春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牧让百姓满山遍野去放牧牲畜引诱匈奴入侵。
不久情报员来报告有小股匈奴到了离边境不远的地方。李牧派了一支小部队出战详败于匈奴兵丢弃下几千名百姓和牛羊作诱饵让匈奴俘虏去。
匈奴单于王听到前方战报十分高兴因久无缴获于是率领大军侵入赵境准备大肆掳掠。
李牧从烽火台报警和情报员报告中熟悉了敌情早在匈奴来路埋伏下奇兵待匈奴大部队一到李牧为消耗敌军先采取守势的协同作战战车阵从正面迎战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步兵集团居中阻击弓弩兵轮番远程射杀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于战场经过几年养精蓄锐训练有素的赵军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个个象生龙活虎向敌人扑了过去。仿佛是一架运转严整的机器两翼包抄的一万三千名赵军骑兵仿佛两把锋利砍刀轻松的撕开匈奴人看似不可一世的军阵在转瞬间扼住1o万匈奴骑兵命运的咽喉。一整天的会战很快演变成一场对匈奴的追歼屠杀。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
农耕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争斗中过去由于机动力劣势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李牧指挥的此次会战使机动性较差的赵军在围歼战中得以挥自身车战、步战的优势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为主的联合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启作用。在我看来李牧的军事才能远胜于后世的汉飞将军李广。
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利之势收拾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灭襜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在这次取得辉煌胜利的战役以后慑于赵军之威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前246年以后。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继位。悼襄王元年(前244)让乐乘代替廉颇大将军之职位廉颇一怒之下领军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就带领自己部下投奔魏国去了。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此时秦国迅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指向赵国。当时的燕国也趁赵国虚弱之际趁火打劫。于是悼襄王二年(前243年)赵王派李牧带兵入侵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现在河北省徐水县西北的遂城镇)、方城(现在河北省固安县南)。过了两年(前242)赵王派将军庞煖入侵燕杀死燕将剧辛。
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赵1o万。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1o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随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齮之(此头后来被荆轲经过友好协商借去作见面礼刺杀秦王去了)。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这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4)李牧一却秦军。由于秦国著名将领白起的封号是武安君李牧击退秦军以后赵王迁说:“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因而封李牧为武安君。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王迁当时对李牧的倚重态度。此战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得知敌军识其意图诱其出战全歼于野时遂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创造了又一个围魏救赵的典型战例。
赵王迁四年(前232)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王翦改变战法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现在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这就是李牧再却秦军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由于在肥之战及此战中损失惨重赵**事实力丧失殆尽已无力组织远程追击及反攻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攻歼秦军。仅能退守邯郸暂时自保。但此战为赵国赢得喘息时间获得短暂的稳定。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王迁七年(前229)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政(始皇)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秦军多次受挫于李牧王翦知道李牧是自己的劲敌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一直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视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无辜忠诚良将只过了三个月到了赵王迁八年(前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国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李牧这位纵横沙场的名将最终死在了他所誓死保卫的祖国君臣的手中其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以致司马迁义愤地骂赵王迁“其母倡也”。
赵国是战国后期的第二军事强国被秦国灭亡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用人不信自毁长城”。前有赵孝成王在长平之役中以赵括代廉颇造成长平惨败赵军死45万人元气大伤;继之悼襄王以乐乘代廉颇迫使廉颇奔魏投楚失去良将;后又有赵王迁冤杀李牧招致赵国最后的灭亡。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最杰出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的军事指挥艺术。如果不杀李牧秦赵还得比一下高低。
**************************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当以战术来言王翦不如他所有排行第二。
**************************
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