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万重山+番外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轻舟万重山+番外_第2章
    宫看来,不过如此。”

    雪白的狐裘回旋,男子离开的步伐稳健有力,尊贵而自信,那是旁人怎么硬撑也永不可抵达的高度。

    阜远舟猛地扑在牢门上,玄铁栅栏在他手里嘎吱作响,被心底最尊敬地人否定了所作的一切,他的语气陡然尖利起来:“皇兄,你想做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

    若是想要帝位,为什么不杀他?若是失望,为什么不撒手不理?!

    为什么……要一点点的毁掉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信念?

    远去的背影似一顿,却什么都没有回答,消失在了昏暗的灯火里。

    静默。

    阜远舟依然站在牢门边,静静站了许久。

    好一会儿,刚才的激动才如同面具一般从脸上卸下,曜石双瞳闪烁,深处似乎藏着什么微微寒冷的东西。

    当年江太傅夸他“帝王之才”时阜怀尧隐隐笑意展露的情景历历在目,转眼间变成刚才他唇角带上讥讽的模样。

    皇兄,为什么……

    阜远舟攥紧了五指。

    他忽然有种感觉,他和阜崇临明争暗斗这么多年,都始终没有玩出韬光养晦的阜怀尧的手掌心。

    ……

    宗亲府。

    出了地牢,寒风朔朔旋来,常安撑起了素白绸面的竹伞,替阜怀尧挡住了扑面而来的雪花。

    阜怀尧微微仰起头,透过伞沿看向乌沉沉的天。

    “……给宁王多送些被褥吧。”

    “是。”

    ……

    建昭六年,二月初三,永宁王入狱。

    二月初四,恭肃王以“严防宁王旧部谋反”为名,屯五万兵马于京城十里外,百官惊异。

    二月初四,恭肃王越权带兵抄家,以礼部尚书刘家为首,株连三皇子一党官员近三十人。

    太子震怒,削其兵部职,令其上交虎符,恭肃王抗而不遵。

    二月初五,太子接到密信,举报永宁王策划谋反,威胁刘家不得泄漏风声,以求保下刘家一门性命。

    二月初五夜,国丧钟响,帝殒。

    皇城,乾和宫,内殿。

    素白如雪的身影立在龙床边,阜怀尧拿着传位圣旨,有些失神地看着躺在那里的人。

    皇帝声息已断,脸色青白,只有右手紧紧攥成拳,似是握着什么,不舍得放开。

    过了许久,阜怀尧忽然缓缓半跪下去,低声道:“儿臣定会寻到柳左相的尸骨,迁入皇陵,父皇,请您安息……”

    他的声音太轻,仿佛与亡魂耳语。

    皇帝却犹如听到了遗愿得偿的承诺,终于松开了手,一个玉质粗糙的指环静静躺在他手心。

    阜怀尧拿起指环,闭了闭眼,遮住了一眸晦涩。

    “太子节哀。”不远处的太医顾郸躬身道。

    阜怀尧睁开眼,目光澄明,再无半分动摇,“常安,召百官上朝,调铁卫进宫,另外,把信给宁王送过去。”

    那个萧疏丰峻的身影不期然地出现在脑海里。

    ——皇兄,你想做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想要什么?我要这玉衡万家灯火、江山如画只在我手,要你……傲骨铮铮,尽毁一旦!

    远舟,我知你留有后招,可惜,我不会给你用出来的机会。

    白衣的男子笔直走出乾和宫,风声沣沣,飞雪迷漫里,数不清的宫人俯身在地,山呼万岁。

    他狭目冷扫间,看见的只是卑躬屈膝。

    高处不胜寒,这滋味,果然只得一人独尝。

    ……

    宗亲府地牢,阜远舟凝神调息之时,太子府侍卫突然送来丧报,并附书信一封。

    ……

    右相府,书房。

    棋盘上,黑子呈围困之势,白子从中厮杀,以不可阻挡之态奇军突围。

    而桌案左边,头发花白的右相手拈白棋,半晌,落子。

    右边,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健朗男子,一身武人之姿,将才之风。

    二月的雨雪打在雕花木窗上,外面树枝摇曳,哗哗响动。

    “变天了……”右相庄德治忽地开口,婉叹一般。

    庄若虚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扬眉道:“爹,你从来在帝位之争里保持中立,此番突然要助太子爷登位,是觉得殿下必定会胜么?”

    庄德治捻了捻胡须,眸光慧智:“你是太子伴读,你还不清楚吗?”

    “太子爷的确手段高超,颇有开国太祖之风,”庄若虚语气中不乏赞赏,但又话锋一转:“不过,圣明之君,无不仁德天下,这点,太子爷倒是不如宁王。”

    庄德治笑了,“仁德之君,也是踩着别人的血登位的,就治国而言,肃王过于阴狠,太子和宁王不分伯仲,但宁王可以是圣贤之臣,安国之君,却决非圣明帝王。”

    “王”字落地的时候,白子已经在棋盘上势如破竹,撕开黑子封锁。

    庄若虚微微一愕,拈着棋子问:“此话怎讲?”

    “仁爱治国,不是妇人之仁,宁王太重感情了,论决策果断,论杀伐决绝,唯太子独尊。”

    棋盘上,白子已杀出重围,稳ca胜卷。

    ……

    二月初六,深夜,百官还朝,接先帝遗昭,皇太子阜怀尧理事果决,品性端肃,礼孝恭恪,公允清明,奉天命,承帝位。

    朝上,二皇子一党以皇太子出身卑陋、立尊不立长为由,请新帝将帝位禅让于皇后嫡子恭肃王,银衣铁卫护卫长薛定之当庭斩杀肃王党首中书令,百官噤声,肃王怒走,闭门拒客。

    散朝后,阜怀尧大步走向御书房,那里,已有数十位心腹重臣候立其中。

    夜色昏昏,走廊上的金黄丝幔飘飘摇摇,即将即位的新帝每一步都从容冷静,好似方才朝廷肃王一党的针锋相对根本无从影响他的一言一行。

    他忽地问:“宗亲府那边,如何?”

    亦步亦趋跟在身边的常安脸色微微古怪,回复道:“送信的侍卫被打伤了,是宁王动的手。”

    温和端方的仁德君子,也会有这么失态的一天。

    阜怀尧冷哼,但是没有说什么,神态难明。

    常安更加小心翼翼道:“宁王说想见您。”

    阜怀尧目视前方,琥珀双眸里点点都是冷漠,“让他闹去吧,不见。”

    ……

    第六章 谋逆

    接下来的事似乎顺理成章了。

    二月初七,晨,肃王反。

    驻扎在城外的肃王部五万兵马进攻京城,右相之子——皇城军统帅庄若虚领两万将士抵抗。

    这场城战连战七天,在玉衡国史上记载为“二七宫变”。

    前三天两方战况胶着,第四天,肃王开始大举发动进攻,皇城军死守城门,右卫上将军三退叛军,力竭而亡,附近郡县陆续有军队前来支援新帝。

    第五天,肃王叛军前锋营溃败,前锋统领阵前饮箭自尽。

    第六天夜,城门被破,叛军杀入京城,阜怀尧下令将士保护百姓,肃王一度打入皇宫,却遍寻不到新帝和大部分官员,怒而斩杀妃嫔俘虏数百人,其中殃及德妃及礼部尚书满门,流血百步,令人闻风丧胆。

    庄若虚带兵与叛军巷战一夜。

    第七日,即二月十四晨,阜怀尧奇迹般领着数十万兵马和文武百官出现在城外,原本该远在边疆的忠信元帅连晋赫然也在其中,新帝披挂上阵,与庄若虚里应外合,剿杀叛军。

    乌云,昏昏沉沉,细雨,绵绵不绝,像是烟雾一样笼罩了整个京城,夹杂着细雪,将满地血色铺晕开来,厮杀声交错在其中,萧瑟,而悲壮。

    庄若虚摸了一把脸上不知是血还是水的东西,踉跄着把一个捆着的男人扔到一个白色的身影前,双手抱拳嘶哑着声音道:“臣不负所托,已将叛军贼首擒获!”

    那个被捆的灰头土脸的人俨然是造反的恭肃王阜崇临!

    抵抗声越来越少,雨声越来越大,雪花零零落落,晰晰沥沥地冲刷着这个兵变的皇城。

    那个白色的身影终于提着剑转过身来,甲胄上猩红点点,遍布肃杀的俊美容颜,雨雪sh透了一头青丝,他不显狼狈,只比战场更森冷。

    阜怀尧亲自搀扶起虚弱的庄若虚,吩咐左右带他去疗伤休息之后才走到泥泞中的阜崇临面前,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他。

    一如既往,明亮,锐利。

    阜崇临蹭着地面,一点一点地坐起来。

    细雨雪花像是银针一样扎落下来,他毫不在意地仰着头看着阜怀尧,看着这个他一生都无法逾越的高山。

    “本王输了。”意气风发的恭肃王嗓音沙哑道,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在兄长面前自称臣弟,宛若在保存最后一点骄傲。

    阜怀尧居高临下,迎着他的视线。

    “打进皇宫的时候本王就知道,所有事情都被你安排好了,”阜崇临喃喃,“算计,谋反,调兵,将百官偷运出城,留下有二心的官员,激怒本王杀人……你永远都是这样,把什

    么都掌控在手里,好似所有反抗的人都是跳梁小丑……”

    阜怀尧半蹲下来,目视着他,眸子里点点俱是冷漠,“本宫说过,没有第二回。”

    当年阜崇临故意坑杀大莽将士万人,迫得玉衡皇太子不得不孤身深入敌营谈判,只是阜崇临没想到他能在大莽的怒火下签订盟约全身而退,那时阜怀尧放过他一马,已经仁至义尽。

    阜崇临道:“本王不甘心。”

    所以赌了一把。

    生在皇宫,离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那么近,不是谁都像四皇子那样甘于下位的。

    可惜赌输了。

    风水轮流转,当日送给在阜远舟的成王败寇四个字用在他身上,除了认命别无选择。

    阜崇临直勾勾地盯着他,目光里流露出一种深切的怨恨,嘴角却翘起一个诡异的弧度,突然转了话锋道:“三弟素来敬你,他党羽中能人异士众多,未必服你,却不会造反,你要收归,所以三弟就一定不能死。”

    阜怀尧动作几不可见的一顿。

    “你有如意算盘,别人未必肯配合,”他这般开口时,有黑色的鲜血从阜崇临的喉咙里涌了出来,他毫不在乎,咯咯的轻笑出声,笑声像是缠上脖子的毒蛇,“送你一份登基大礼吧,皇兄,本王和三弟在黄泉路上——等你百年……”

    阜怀尧冷漠的眼里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缝,“你做了什么?”

    “你亲自去看看……”恭肃王的身体软软瘫倒下去,他仍旧注视着阜怀尧,却猛然从那道裂缝里看出了什么,神色从难以置信逐渐变成了疯狂的扭曲的报复的快感,衬着黑紫的嘴唇,凝固成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幕。

    “竟然是这样,竟然是这样……哈哈,哈哈哈,皇兄,赢你这一把,本王死得瞑目……!!”

    ……

    宗亲府,地牢深处。

    一袭蓝袍的永宁王在稍嫌简陋的木床上打坐静息,他的呼吸平缓,脸上却泛着苍白的色泽,束冠被取下,黑发有些凌乱地铺陈落肩,眸色带着倍受打击后的沉沉暗色,神容很是憔悴。

    地面上,撕碎的信纸散落了满地,隐约的还可以看到碎片上不同的属于女子的娟秀字迹。

    这里听不到外面的动静,守卫也离得很远,阜远舟只在几天前从送饭的人嘴里听到一些京城恭肃王叛乱的情况,他这里估计是阜怀尧下了什么命令,所以安静得紧,可惜之后那送饭之人来去匆匆,就再无消息了。

    看来,两位皇兄打得相当激烈,也不知道阜怀尧会怎么应对……

    忽地,阜远舟耳朵一动。

    寂静里,有两个人正在接近这里,脚步声稳重而轻微,俨然是练武之人。

    果然,没多久,两个太监就一前一后出现在他面前,后面那人手里还捧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有一个碧色的翡翠杯子。

    “宁王殿下。”为首的太监唤道。

    阜远舟睁开眼,越过他望着那杯酒,一绺额发半斜过曜石的眸子,让这个一贯温和的男子看起来有些冷漠。

    这个太监,是他父皇的近侍……

    李公公弯着腰,俯首贴耳般恭敬,他道:“咱家是来告诉宁王一声,叛军大败,肃王畏罪自尽,太子殿下正在肃清叛党,择日就将登基。”

    阜远舟顿了顿,没有多少意外,“替本王祝贺皇兄。”

    “咱家一定转告。”李公公应了,随后将那个托盘接了过来,唇边带起微微诡异的笑容,似是怜悯,似是轻蔑,“太子有一言命咱家转告。”

    阜远舟站了起来,声色不动,“说。”

    “‘既然自称臣弟,就尽一回臣弟的本分吧’,”托盘送到牢门前,深色的鹤顶红荡漾着粼粼波光,“德妃娘娘和刘家很快就会安然无恙,宁王,您请。”

    第七章 毒酒

    曜石双瞳里神芒狠狠一颤,永宁王紧紧盯着那杯酒,随后目光移到一地的碎纸上,突兀地低声笑了出来,无尽讥讽。

    他想保护自己的母妃和未婚妻,她们要维护自己的家族,所以用一纸自白告发永宁王谋逆,切断了和他的联系;

    他仅在大皇兄面前自称臣弟,那个冷酷的兄长赐他一杯毒酒,为了那至尊上位扫平一切障碍;

    才华横溢的永宁王,原来也不过是块垫脚石罢了。

    他想起了阜崇临。

    那个人会死得多不甘心?

    李公公的腰直了直,语气微冷地催促:“时候不早了,太子殿下还在等着咱家回复呢,宁王,该上路了。”

    阜远舟一顿,扯出一个惨淡的笑,仿佛万念俱灰。

    “皇兄……竟连送本王一程都不肯么?”

    他终于移步到牢门前,伸出手,去拿那杯鹤顶红。

    皇兄……

    宗亲府前,阜怀尧似乎猛然听到某个熟悉的声音,翻身下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