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经常在书房过夜,还有他生活起居上,除了伙食需要别人照料外,他身边竟无仆人,很显然他不喜欢别人进入他的起居室。
宝生也很识趣,从不曾踏入书房或寝室,即使有时候将早点放置在厅室的桌上,然后发现通往书房的帷帐并未放下,而孙昕着单衣在书桌上睡着了,油灯却仍旧亮着。
宝生每次站在帷帐下,都有种想进去为他披件外衣,将灯熄灭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法而已。对于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宝生也是觉得很奇怪。
其实,说到底,无论孙昕是否是出于善心帮助宝生,但在宝生眼里,他是个大好人。人于贫困,找不到出路的时候,获得的点滴之恩,都是会铭记在心的。
* * *
宝生将制作好的豆芽用清水清洗,然后捞起放在竹筐里,装满一筐,然后将筐子搬进伙房。
厨师大金守着口大锅,里边正在炖着羊肉,伙房里满是谗人的肉香。大金见宝生搬着豆芽进来,便唤住了宝生。
“宝生,你来得正好,顺便帮忙送下餐到官厅。”
大金负责的是官厅里的伙食。
“大金,你别老欺负这几个新来的。”
另几位厨子显然有些看不过去,说了大金一句。
每次宝生给他们伙房送豆腐、豆芽时,大金总是会乘机差遣宝生。
“我这不人手不够吗?”
大金露出无奈的表情,他就一个帮手,又要做菜又要送餐,确实是人手不够。
“没关系,我现在有空,都准备好了吗?”宝生反倒是很平和地问大金,反正现在豆腐小作坊里也没什么事做了,只是送下餐倒没什么。
“宝生,你这人也太老实了。”
其他几个出厨子颇有恨铁不成钢般的抱怨。
由于宝生每日都要往伙房送食材,而且脾气温和,人又勤快,所以伙房里的人对他印象都不错。
“李仙,你装好了吗?汤还没舀呢。”
大金催促了下自己的帮手,见对方还在慢吞吞的将饭菜装进竹制饭箱里,显然有些恼火。
有时候他还真不明白,怎么就收了这么个慢性子的徒弟。
于是等李仙将汤舀好,装瓷钵里,然后宝生拿了搁在一旁的方盘子,将瓷钵放置于盘上。
李仙挑着两饭箱,宝生端着盘子,两人一起离开了伙房。
“李仙,等下记得下来端羊肉。”大金吩咐道,炖羊肉是他拿手好菜,只有偶尔为了不让官厅里的食客觉得伙食太单调,才会做上一份。
毕竟饲养栏里的羊并不多,航海就是这样,食物不能经常得到补给,吃得自然也比陆上的差点。
官厅里住了多少人,宝生并不知道,他这也是第一次给官厅大厅送餐。
虽然也听伙夫们说过,官厅一向住着好些番商,哪国的都有。但从李仙挑的饭箱里装的食物分量来看,也只够十来个人食用而已。
进了官厅,官厅的餐桌上只坐了四五个人,正在交谈,里边除了一个眉目比较深的外,其他的怎么看都是宋人模样。
“今天有什么菜色?”本来坐在椅子上悠闲交谈的蒲千涛,见食物送上来,立即迎了过去。菜都还没端上桌,他倒是一幅谗样。
“有烧鸡,等下还有一份炖羊肉。”李仙边在桌上摆放着菜肴,边殷勤地回道。
宝生也将瓷钵端到餐桌中央,然后揭开了钵盖,一阵香味弥漫。
一桌的菜肴有鱼有肉,有新鲜蔬菜,即使在船上,这些官厅里的人吃得仍旧是很丰盛。至少在宝生看来,有好多花样他都未见过,更别说吃过了。
将汤摆好,宝生开始摆放碗筷,在忙碌的时候,宝生也留意了一下食客。虽然陆续有人走出来准备用餐,但并未见孙昕。
十二双筷子,桌上有十一个食客,还少一个。
“少东家还没出来。”
蒲千涛拿筷子夹烧鸡的时候,占庆新拦住了他。
“也不是没去叫过,是他喜欢呆房里不出来。”
蒲千涛大大咧咧地说道,然后夹起了烧鸡吃了起来。
占庆新见此也只得笑着招呼着桌上的其他人,开始用餐。这些人里边,除了宋人外,其中来自波斯兰(今菲律宾)的一位,来自闍婆的一位,还有两位回商。
占庆新用三种语言跟他们交谈,他是位通事,随同孙昕的船队航海贸易有些年了,到达过不少国家。
宝生摆好了碗筷,而李仙也将菜肴都摆好了,正在盛饭。
宝生帮忙端饭,当饭放到一位回商面前时,这个长相清秀,年龄因一脸胡子而辨别不出来的男子,竟对着宝生叽里咕噜了一句。其实也就是问烧鸡里是否有加酒,因为他是不能碰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