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宝生回了一句,很自然而然,他在酒楼里做过跑堂,回答食客(不管是不是回人)的问题是种必须尽的职责。
当宝生感觉有目光正在注视着他时,他才意识到他说了一段回人的语言。
“你会回语?”蒲千涛盯着宝生,一幅说是惊愕,不过说是惊喜的表情。
“我只会点日常用语。”宝生有些尴尬地回道,因为不只是蒲千涛盯着他看,李仙更是满脸惊愕地看着他。
“会书写吗?不一定要了解意思,就是抄写。”
蒲千涛果然是在惊喜,正笑得很愉悦。
宝生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他以前跟阿訇学过,因为字迹漂亮,还曾多次帮忙抄过经书。也就是说,书写的格式与字体他是懂的,但也只是这样而已。
“我说天富,你怎么叫一个懂回语的去当伙夫,简直是浪费人才。”
蒲千涛这略带指责的话语,正是说给孙昕听的。
也不知道孙昕什么时候出来的,简直是神出鬼没,正安稳坐在桌前,低头喝着汤。
宝生抬头,正好对上孙昕的目光,宝生有些窘。
“你会回语?”孙昕平淡地问道,如果真会的话,那当个伙夫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宝生摇了摇头,他没想到那个行为举止有些怪异的年轻男子会说出那样的话,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刚刚确实说了,而且很标准。”蒲千涛逼视宝生,就像硬是要他承认似的。
“我只会说点日常用语,很少,派不上什么用场。”宝生如实回道。确实,在刺桐城里,有回人血统的人非常的多,会几句回语并不希奇。
“不过你会书写回文,不是吗?”蒲千涛如此执着,显然在打着小算盘。
宝生这下有些不安了起来,他刚不该承认的,他是单懂写法,也写得流利,但是回文的意思绝大多不懂,这有什么用处。
“千涛,你是不是想找个人帮你抄帐本?”
孙昕淡然地说道,他是看出了点苗头。
“这个嘛,我还有那件航海图经的事要忙嘛,得有个帮手不是。”蒲千涛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
宝生也听出来了个所以然,不过却是又惊又喜又担虑。
“这事你自己决定。”孙昕仍旧是淡然的口吻,对于蒲千涛顽童般胡闹的性情,他也不想管制。
蒲千涛于是再次看向站在一旁,进退不得的宝生,绽出一个好看的笑容,他问了句:“你叫什么名字?”
“陈宝生。”宝生回道,说这句时,尚带着童稚的脸上,有着几分坚定
第三章终归大海作波涛
琐窗外细雨绵绵,航船多日,晴空万里,倒是难得遇到这样的阴雨天气。
对于生活于海边,习惯乘船的刺桐人而言,在船上不会有任何不适,晕船是会被人笑话的。
对宝生而言,他更为喜欢这缓缓行进于大海的帆船,无垠的大海,总给人一种畅意、海阔天空的感觉。
将目光由窗外收回,宝生继续低头抄着帐单。
这些帐单都是属于进货的单据,货主不尽相同,进货的时间也有差异,但却得将它们整理成一册。
这些帐单都是用回文写的,显然是从大食等回人国度交易的单据,年代有些甚至还很久远。
宝生有些不解,为何以前并没有将它们清理做一份,却在现在整理。
其实,整理这些帐单是孙昕自己的要求,他要蒲千涛为他做份帐本,这样以往交易中老客户的具体情况就能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显然也是为了以后进行交易做准备。
孙昕不曾走大食这条香料航线,这条航线,一向是由他父亲的干办或是他的兄长走的,但这是最为盈利的一条航线。显然,孙昕是有着自己的野心的。
宝生将毛笔沾了沾墨汁,低头细心的抄写着。以前他在纸行,也记过帐,他很喜欢碰触笔墨纸砚的感觉。
宝生书读不多,但写得手端正的字迹,无论是回文还是汉字。他只读过一年的私塾,并不在于他不适合读书或他并不想读,而在于家里供不起他读书。而且家中也不曾出过读书人,他的父亲甚至认为读书毫无用处,识几个字,会写名字,就够了。
离开私塾后,家里甚至连笔纸都是没有的,于是在纸行的时候,宝生经常收集些碎纸屑,在帐台上入神的读写着。因这事,他没少挨过掌柜的骂。
宝生抄完一页,再次翻过,然后再次拿毛笔沾了沾墨汁,此时墨汁已经有些干涸。宝生轻轻的倒了点水进砚台,细腻的磨着墨。这是上好的墨锭,出的墨墨色黝黑,润泽,带着淡淡墨香。这其实正是书房所有的气息,宝生只在私塾先生里的书房闻到过,很让人怀念的气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