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1984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章:德黑兰—饕餮们的盛宴(三)(2/2)
英格兰金色玫瑰”的水晶制成,十字形护手则是银制的,其末端形状像是豹头,表面镀金。

    剑身中间凸起,采用了最好的谢菲尔德钢材。剑身的两面分别用英、俄两种文字镌刻着同一内容:“致有钢铁般意志的斯大林格勒公民——乔治六世国王以怀有崇高敬意的英国人民的名义敬赠”。剑鞘用波斯产羔羊皮制成,染成深红色。剑鞘上装饰有银质镀金的皇室盾章、王冠、徽记以及五道银质饰物和三颗镶嵌红宝石的黄金五星。

    显然丘吉尔非常清楚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整个世界战局的重要影响。虽然他不是斯大林的朋友,但他却是一位聪明的政治家,他想显示出这场战役的重大意义。因此想出了将宝剑变成乔治六世国王和英国人民对苏联人民表示敬意的象征这个颇为讨巧的主意。而斯大林显然也很喜欢这件工艺品,在接受时躬身吻剑,按照罗斯福的说法,斯大林当时眼中闪着泪花。这是一个戏剧性的时刻,但是并未改变整个会议之上的力量对比。仪式结束之后,与会高级人物一起照了相,接着便坐下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中心问题仍是盟军与何时何地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再次重述了自己的计划—先在地中海方向动一系列的两栖突击,尽量削弱和调动德国部署在法国的军事力量,随后再动“霸王”行动。罗斯福对于这个顽固的英国佬显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闪烁其词地作了回应,大意是说一些细节的军事部署应该有待于本次会议之后再作出决定。而斯大林则以轻松的心情不时幽丘吉尔一默,他问丘吉尔,要是德国人在法国驻有十三个机动师,而不是“霸王”计划所规定的最大限额的十二个师,那怎么办呢?

    虽然丘吉尔正面回答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霸王”计划不会取消。”但是却也被斯大林揶揄的有些尴尬。事实上斯大林对于目前英、美两国在战略进攻上畏畏脚早已颇为不满了。在他看来如果他拥有英、美那样强大的海空力量和物资储备,根本不会选择在北非和南欧磨磨叽叽,而是直接在法国北部的加莱和南部的马赛同时动大规模的两栖登陆,然后两军对进在法德边境上把口袋扎紧,一举合围驻守在法国的德国陆军重兵集群。

    而即便是在地中海,英国人的刻板和美国人的散漫也已经断送了太多的胜利了。从西西里到萨勒诺,英、美盟军宛如一个小脚女人总是不敢把步子再跨大一些。要知道意大利是一个深入地中海的半岛,可供登陆的地点并不只有最南部的卡拉布里亚、萨勒诺,还有罗马以北的辽阔海岸线以及东部的塔兰托。斯大林相信任何一个稍微有些进攻精神的苏联元帅都会选择在意大利东部海岸展开登陆,从半岛的根部切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但是英国却在连傻瓜都能猜出的登陆地点—卡拉布里亚和萨勒诺投入重兵,在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之后还要沿着连绵的山地艰难跋涉才能向内陆挺进,而德国人甚至不用进行阻击和逆袭,只要对公路和桥梁进行破坏便可以极大的迟滞对手的进军度。

    面对这样的盟友,斯大林或许只有苦笑的份。不过他必须承认在卫国战争最艰苦的第二战场的开辟,1941年7月18日、9月3日和9月13日斯大林多次致函丘吉尔,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要求,指出在欧洲任何地方、包括巴尔干开辟都具有重大意义。在9月3日的信中,斯大林甚至还希望寄托英军在巴尔干的登陆:“我想,摆脱这种状况(指德军迅东进)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本年在巴尔干或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诚如一个美国记者所言:“巴尔干地区是块磁铁,无论你怎样摆动罗盘,英国战略的指针都始终指向那里。”事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英国都对巴尔干半岛漠不关心。但是当时间转到2o世纪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英国获得了昔日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地带—肥沃新月,而为了遮蔽自己的中东、近东以及北非地区利益,英国必须在整个东地中海建立起一倒足以抵抗任何欧洲列强挑战的屏障。

    从这一角度出,英国在战前始终在外交领域与柏林争夺着南斯拉夫王国的控制权。而随着意大利和德国侵入希腊,英联邦的远征军也部署在了爱琴海上的各大岛屿之上。但是德国伞兵在克里特岛上的奋战最终终结了英国人试图从爱琴海上起反击的努力。从此之后巴尔干半岛便成为了英国环地中海战略上的一个溃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