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阳光灼热而猛烈,被阳光炙烤的有些烫的空气一股浓郁的草木的气息光绪有些心绪烦乱的样子,低着头在紫禁城里面信步闲逛,几个侍卫远远的跟在后面,不觉一抬头竟然已经走进了宁寿宫里面。
自从慈禧搬进颐和园后,这座宫殿便一直都空着,除了值守的太监宫女,平常很少有人会来这里。
光绪抬头向四处望了望,宁寿宫内各处和过去倒也没有多大变化,尤其是眼前这座建于乾隆时期,堪称内廷园林精品的御花园,假山重叠,曲径通幽,在盛夏的阳光中别有几分雅致清静的味道。清静确是清静,只是大约是缺少人气的缘故,满眼生气盎然中,竟然隐隐透出几分萧瑟零落的感觉,倒是有些恰合了光绪此时的心境。
光绪默然的在心里叹了口气,停下脚步,站在树荫下面有些呆。
这些天光绪的心情一直都不太好,确切的说是非常糟糕。前几日在高级军官会议上,他就忍不住勃然大怒,了一回飙,吓得那些刚刚参加完阅兵仪式,满身心都是傲气十足的军官们一个个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连着几日都躲在总参谋部内开会,原本来京之前就准备好那些个的应酬来往,现在都一概谢绝,生怕这个时候撞在皇上整肃军纪的枪口上。
光绪大雷霆:然和他心头的那团无名火有关,不过这次借阅兵仪式把这些个统兵大将都召进京来,原本也是有一个敲打警惕的意思在里面。
如今这个时候,军制改革是最关键的时刻,新成立的1师的架子倒是已经搭起来了,除开驻防京城的陆军第一师是下辖三个旅九个团这样的大编制外,其余各师都是按照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两个团部直属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讯连,一个骑兵搜索连个特务连,一个野战医院这样的编制来组建的。
然而这新立的0个师,抛开原新建陆军那一点老底子外,剩下来的不外乎就是北洋各部、辽东辽南以及山东半岛整编的各路防军练军,以及刚刚招募来的兵员,士兵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基层军官的匮乏,即便是把那些经历过甲午之战的老兵,选拔一批充实到各部排连一级的位置,眼下看仍然有些不足敷用的感觉。这个样子的队伍,拖出去走一圈都看着心紧加不要说形成什么强悍的战斗力了。
惟其如此,才要特别给这些打了场胜仗的军官们收收心,这也是之前光绪和陈卓议定好了的事情,借整肃军纪抓军队建设,毕竟就连光绪和陈卓此时也没法判断,海对面的日本人什么时候会再打过来。
而另一方面,这次把这些个军官们都圈在总参谋部里面是免得这些在外统兵打仗对朝局政治并不了然的莽夫们,在京城当中乱窜惹出什么麻烦出来。京城中的水深水浅,他们知道个屁,恐怕除了袁世凯外,其余的人都是一头雾水。真要是一不小心陷了进去将来要想拔出来就难了。
然而这些日子被吓得战战兢兢地军官们。恐怕压根就想不到光绪地怒气究其实并不是因他们而起。只不过他们运气不好到了光绪借题挥地路子上了。
光绪心中地烦闷和怒气。其实都源自那日阅兵仪式地山坡上面思渝忽然说出地那样一番话。提到地那个人。
虽然当时光绪并没有问顾思渝。她那个朋友地哥哥究竟是谁。不过这样地问题还用得着问吗?推翻满清**独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这样地话都出现了。光绪就是用脚趾头都猜得出来。那个人只可能和一件事情联系在一起。革命党!
说实话。该怎么面对即将到来地。从乙未年九月九日革命党人在广州动地第一次起义开始。一次又一次风起云涌地起义。光绪心中一直都没有想好。他原本想来。这个甲午中国并未如历史上面那样惨败。也没有割地赔款。国内地局势相对来说也不像历史上那样尖锐严峻。革命党人地起义应该能够被延缓一段时间地。然而从此刻看来。这不过是他一厢情愿地想法罢了。历史就是历史。该来地总会来到地。躲也躲不掉。可是躲不掉。又该如何面对呢?
想到这些。光绪心中便是一阵心烦意乱。抬眼向远处望去。满池荷叶迎风轻摆。竟有些像一张密密地大网一般。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网里地一条鱼。革命党人也是。天下人皆是。都被困束在历史这张大网中挣扎着……………
妈拉个巴子。老子穿越了半天难道还穿不破魔咒?光绪冷不丁飞起一脚。将一块石子踢向湖面。看着湖中一圈圈涟漪荡起。网未破而心已坚。
这一刻他决定不再去想这件事情了,想不通就不想,就当一切都是浮云,反正老子穿越过来就已经是浮云万年了,能够活下来,不
为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