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朝廷上表这是陈宫给殷丞出的主意殷丞觉得压根是多此一举朝廷同不同意自己还不照样是益州之主嘛可陈宫却坚持要这么做殷丞只能答应。其实殷丞也曾多次询问陈宫为何如此坚决可陈宫就是笑而不答殷丞也只得作罢。让他郁闷的是似乎徐庶、黄权、张松、董和等人都很清楚陈宫的目的甚至连吴懿、赵云等武将都是一幅了然的模样。可殷丞就是想不明白也许是自己还没能彻底融入这个时代的缘故吧殷丞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现在朝廷……呃应该说是曹操的回应下来了陈宫终于向殷丞做出了解释。其实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试探曹操的反应。
从阎行那里得知曹操马上会有大行动为此他连长安的安危都只能暂时不顾。
所谓的大行动自然是指为了能给自己谋取到极大利益的一系列活动。有道是利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作为和曹操敌对关系的殷丞自然希望在曹操进行高风险活动时拖一下他的后腿如果还能顺便替自己捞一点好处的话那就再理想不过了。不过若是真的要采取什么行动殷丞也不是一点风险都不担的所以有必要先试探一下曹操。
殷丞现在全取了益州也勉强算是跻身于一流军阀的行列对天下大事也有真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曹操的行动风险极大连他都没太多的成功把握那么对于殷丞的上表曹操很可能来个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要求借以缓和一下彼此间的矛盾。如果曹操很有把握自己的计划能够成功甚至不在乎是不是多殷丞这个敌人那他自然不会同意殷丞出掌益州毕竟朝廷下的旨意是不方便随意更改的。当然也不排除曹操其实把握不大但却看穿了殷丞的投石问路之计反过来还了殷丞一个虚张声势以此混淆视听。不过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徐庶、陈宫等诸谋士相互讨论后认为这次曹操对即将实行的行动应该有很大把握。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们注意到了有一个人在很久之前就做出过一些不寻常的举动那个人就是刘备。
当初夏侯惇不顾洛阳安危联合阎行灭了韩遂。此时的刘备如果脑子没病或者说没有其它阴谋绝对不会放过洛阳这块肥肉的。只要把这两件事连起来想一想不难看出曹操和刘备早有猫腻。用殷丞的话来说曹操的这次行动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以目前的势力来看曹、刘联合天下莫可挡者殷丞完全没必要硬着头皮往上面撞。众谋士的意见异常地统一全都建议殷丞放弃扯后腿的想法在没有看到明显可以图谋的利益时大可静观其变反正倒霉的是公孙瓒。
殷丞可不是愣头青单挑‘曹操+刘备’这样的组合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对于谋士们的建议自然是从善如流。既然已经决定对曹操的行动不予理会那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当然就是努力增强自身实力了。
汉中一定整个益州的战火就算平息了根据事先拟订的计划益州分治势在必行。梁州定州治为南郑刺史为张任北挡曹操;巴州定州治为永安刺史为李严东拒刘表;云州定州治为朱提刺史为百纳图;益州定州治为成都殷丞自任州牧等他去了江东则由吴懿代行其事。
政事议毕随后开始调整军事。强击、蹬萍等外军建制不变刘璋的十万降卒除去补充各军战损再剔除部分老弱病残还剩五万可用之兵。分三万由张任节制守御梁州分两万予李严驻扎巴州。这五万兵马虽然是地方守卫但却依然隶属于外军不受个郡县调度。至于说内军原先项书手下的朱提卫兵依然属于内军只是调往成都守备。内军其余部分由各地方自行组建按照州治一万、郡治五千、大县一千、小县五百的规模筹备。
按照这个方案一旦内军组建完成其规模令人咋舌。不算各县守兵(各地守兵由地方供养不然还将增加约十万的消耗。整个益州大约有一百四十几个县。)单单四州、二十二郡的治所其守兵相加也将达到一十三万这还是四个州治与所在郡郡治重合守兵只按一万上限计算的结果。董和曾向殷丞提出异议他认为益州根本无力供养将近二十五万的大军治所兵数必需控制在五万以内不然整个益州会被拖垮。
作为朱提元老、殷丞的功勋大臣董和的意见自然不能等闲视之可殷丞并非穷兵黩武地盲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