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初定急待解决的事实在太多太多可真要殷丞亲自出面办理的却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烦琐。没有广告的看着忙得两脚都快扛到肩上的下属殷丞十分感慨当老大真好啊有事秘书干、没事干……呃下半句就算了这会儿全是男秘书。
即便得闲殷丞自是不会真的无所事事、虚耗光阴。有一件事必需解决而且刻不容缓。其实殷丞在以前生活的那个年代就现了这个问题在来三国之后经过刻意观察和了解也已经确认了问题确实存在。是什么问题呢?殷丞现在这个年代普通士兵对自己所处军队严重缺乏归属感。
会出现这一现象也不能全怪那些士兵没有觉悟。事实上在这种军阀混战的前提下缺乏系统教育的普通士兵很难找到他们可以归属的对象。
可以假想一下当殷丞和曹操开战两队人马列阵以对各报名号的时候一将高喊:“我乃大汉益州牧殷大人麾下赵云。”另一将喊:“我乃大汉曹丞相帐下先锋吕布是也。”
听听这还是两军对垒吗分明是友军会师嘛。如果再加上‘同志终于见到你们了’活脱脱井冈山那什么嘛!
报叫名号这在古代非常常见其作用不但是表明各自身份同时也表明了各自所属的阵营。阵营就是其所属士兵需要效忠的对象士兵对所属阵营的归属感越强该军队的士气、军心也就越高战斗力自然也水涨船高。
不过在普通士兵的心目中阵营的概念相当抽象基本属于不可捉摸。他们更习惯于把阵营的概念具象在某个对象身上然后对这个对象效忠。阵营模糊对将领的影响不是太大可却足以导致士兵无所适从。无所适从会怎么样呢?一旦战事不利士兵就会溃逃逃不了就降反正都是大汉兵马就当是平级调动、两军换防。
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归属感的重要性只是确立的‘标的’不同也就导致归属感上各有差异。再以刚才上述二人报号为例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其实包含了五个可以成为归属对象的参照。麒麟第一个就是‘大汉’这是所谓的国家归属感。其他四个依次是殷丞、赵云、曹操和吕布这就是个人归属感也可以称作人格魅力转化而成的号召力。
三国时期缘何如此讲究个人声望原因无它声望越高的人越容易让手下产生归属感。声望可分多种仁、义、礼、信、忠、勇、孝、悌都包含在内。当然影响声望的因素还有很多刘备为了博取仁义之命愣是把自己哭成了‘兔子’可要是没有大汉皇叔这块金字招牌他的声望还剩多少那就只有见仁见智了。且不论哪种条件对声望加成更多有一点不可否认想要提高个人声望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分析各种归属感最重要、最被认同的非‘国家归属感’莫属。就好比‘大汉皇叔’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利用国家归属感来提高个人声望的具体表现。三国初期各地军阀都属于大汉皇朝这就使得国家归属感被无形淡化了而阵营的概念也顺理成章地被个人归属感所代替。为某一阵营效力也就变成了为某一人或某一群人效忠。刚才已经提到过了提高个人声望、强化个人归属感是件很困难的事如此一来效忠的忠心度也就高的有限。换句话说归属感淡漠。
殷丞现在确实实力大增但凭现有资本还不足以笑傲天下能够自保已属万幸。想要在短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尽可能多的提高实力或者说提高军队战斗力加强士兵的归属感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对于提高国家归属感殷丞无能为力大汉皇朝迄今为止已历四百多年其归属感早就根深蒂固就算殷丞立马建国也根本无法撼动这棵大树反而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说到提高个人归属感尽管殷丞一直在做但对其效果却不抱太大希望这丫的太难做了。殷丞经常装神弄鬼一来是觉得好玩二来也是想出其不意达到自己的某种战略意图。可要说假仁假义、哭天抹泪地来提高自己声望殷丞还是不愿委曲自己做这种傻事。
那还能怎么办除了国家归属感和个人归属感还有没有其它归属感呢?有当然有不然殷丞还费哪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