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坛上孔颖达作为最后一名讲经人并没有如前几天一般就某一经义进行阐述。他所讲解的却是自古以来儒学展的脉络与历程。在讲经的结尾孔颖达提出的是对儒学及儒生本质的思考。
什么是儒学?
我们应该要什么样的儒学?
一生为儒皓穷经我们为的又是什么呢?
当孔颖达结束他的讲经后坛上坛下众人都露出一幅深思的表情。
最后孔颖达宣布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此次范阳经会于光耀儒学、扬经义尤其是在树立儒学形象扩大影响方面极为成功更堪称民间经会典范。自己回转长安之准备上奏朝庭以求旌表。使范阳经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定期举行的经学胜事。
第二件事是自己回转长安后也准备借鉴范阳经会的形式在长安举办经会及经辩以推动儒学的展培养新进人才。
第三件事是自己决定收卢鸿为弟子。
前两件事众人虽然也颇为惊喜但也都在情理之中。这第三件事宣布后却是另人颇为意外。尤其是郑家三老及崔三醉他们本来就对卢鸿十分喜爱只是因有辈份相碍相互交往得熟了反倒是不好收卢鸿为弟子。不想让孔颖达捡了这个便宜自然要腹诽几句了。
之后便是卢鸿的拜师仪式。卢鸿由三位本族先辈以如意带引至坛上恭恭敬敬将拜师帖呈上按礼仪问答之后由孔颖达带领向孔子牌位跪拜三次上香行礼。而后又拜见了师傅并呈上束修。
孔颖达显是极为高兴行罢礼师傅也是要给弟子礼物的。只见孔颖达由下人手中取过一件书函来郑重其事地对卢鸿说:“老夫自少年就学得蒙恩师昌亭先生不弃传道授业许以衣钵。此函中便是当日先师所赠《易经》二卷。今日老夫便将此书传赠于你。先贤流传切勿轻忽。”
众人听了不由啧啧。原来此函中《易经》竟然是孔颖达的授业恩师信都刘焯所传。孔颖达此举无异是明白向众人宣布卢鸿便是自己的衣钵传人了。
卢鸿不敢怠慢先是庄重向书函施礼然后才双手接过书函。孔颖达点点头说:“卢鸿虽然我收了你为弟子只是学业之上却也难有可传授你之处。只有一言还望你铭记莫忘。”
卢鸿听了连忙恭听。孔颖达认真地说:“为学之道最要紧的便是厚积薄这四个字。为师观你天资过人可谓天授。人品性情、为学求业都是万中无一。难得小小年纪便能倡气学解构老子实在是自古未闻。只是愈是如此愈要收敛万万不要因为聪明反倒误了自己。为师赠你的这部《易经》是先师所传。自古《易》为百经之愿你能沉心《易》学三年不移精研深意方慰为师之心。”
卢鸿闻听此言不由耸然应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