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章 神秘古物(2/2)
    鸿昨日在太子李承乾的鉴宝会上亲见了数卷晋人书卷顾恺之的仕女图卷。可惜书迹虽然佳妙那卷压轴的仕女图卷却为卢鸿定为后人仿作。想到这里卢鸿心下暗想:“古人若说制假手底下的功夫自然是绝顶但那周边的玩艺儿较之后人却是差得远了。不知今日这些物事中又有什么惊人之作。”

    李泰微笑着说:“今天呈于众方家鉴赏的第一件物事却是一桩公案。此物本王得之数月之前请了几位玉坊地供奉以及数名鉴赏名家竟然俱未曾见过。若说器形古朴质地优良决是古物无疑。只是名称来历一无所知。今日胜会小王便取出请诸位品鉴。若有慧眼识得地本王决不吝于赏赐。”

    此时最边上地侍女将手中木盘上的盖巾轻轻揭开露出其中的物品来却是一件玉器。

    只见此物外形乃是方柱形有一尺见方外方内圆上下贯通对穿一个圆孔。玉质颇为奇怪色呈黄白又有紫、红、橙色斑点。器体之上又分为数节层层重叠遍布着古朴的纹饰。

    侍女将这器物一一传示于席间众人。工部尚书杜楚客本有“妙手”之名擅制精巧物品又性喜古物因此对于古玩颇有研究。传在他眼前时停留时间最长。他反复端详上下左右均细细审过又思索了半天最后依然是满脸失望之色摇了摇头示意侍女向后传去。

    席中十数位客人能参加魏王这鉴古之会的哪个不是有着两把刷子的。只是这物品实在是奇特仅从外观实在看不出有何用处来。因此虽然也有几个翻来覆去地看了半晌的却均是一无所获。

    座中除杜楚客之外著作郎萧德言也是颇为好古。待他看了半日一头雾水言道:“此物却是奇怪。若观其形制便似器物上地机件一般。据言上古之人仰察天象以管窥天莫非便是窥测天文的观天之物不成?”

    众人议论纷纷或是同意或是否定。那萧德言也不是有什么证据只是胡乱猜测之语自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待传到6清羽、卢鸿席上时6清羽便抢着取将过来审视一番开言道:“恭喜魏王!以小可看来此物乃是古时名贵之器名之曰‘瑗’。瑗与璧相似但形制不同孔有大小瑗则是大孔之璧。《尔雅》言道:好倍肉谓之瑗肉倍好谓之璧。所谓‘好’是指器物当中之孔;所谓‘肉’乃是指器物之体。观此物中孔如此形制定是玉瑗无疑。且这般巨器决非寻常器物或为上古三代之时重器也未可知。据《荀子》言:问士以璧召人以瑗。魏王得此异宝乃是得人之兆。岂不可贺!”说罢连连向李泰拱手。

    李泰听了尚未言语一旁的萧德言却皱眉言道:“虽然6公子之说颇有所据但自古璧、瑗均是圆形圆孔器体较薄从未见如此般方正厚重的似于所载不符吧?”

    6清羽脸色通红急急说道:“上古形制流传久远有所变化也是在所难免。如现下所用铜钱实则亦由璧演化而来。古时所称‘钱’便是圆形圆孔演化展至秦时成半两钱而为圆形方孔。此瑗或者别有特异高之处方形圆孔也不为怪。”

    座中诸人听了6清羽的解释虽然觉得略有牵强之处但于座中诸人解释中则是最为可信的一说了。众人互相讨论也有人便连连点头觉得甚有道理。有那不相熟的也忙向身边人打听6清羽的来历等等一时嗡声大作。

    魏王李泰听了也不由连连点头说:“6公子博学多才今日得见果然不凡。”6清羽听了脸上甚有得色一时光彩焕然口中却连连谦虚不已。

    李泰目光一转只见6清羽身旁地卢鸿却未同旁人般讨论只是手把酒杯正自沉吟便出声道:“却是忘了。卢鸿公子本是鉴古大家据说昨日在太子府中力证顾恺之《仕女图》之伪言之凿凿未容置疑已然是传遍长安。不知今日更有何高见?”

    卢鸿听了将手中杯酒一饮而尽拱手说道:“适才6公子之言以古书为证似颇为确切。只是此物却万万不是玉瑗。”6清羽一听脸上地笑容瞬间不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