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十章 可以攻玉(2/2)
说。

    若说篆刻之法其实与书法颇为相类。其刀法亦由笔法出字法、章法更与书法相通所谓“小中。刀法一般不外是切刀、冲刀二种。所谓切刀乃刀由外向内刀刀切出笔划来;冲刀则较灵活三指撮刀以刀尖冲刻。卢鸿刻印乃是以切为主以求刚健中正;偶尔辅以冲刀取其生动灵活。

    此时卢鸿便取过一方石料来。这件石料乃是青田石中的“松皮冻”。青田石乃是产自处州青田石理细腻温润易刻是为上等印材。其色有黄白青绿黑等最名贵者石质细腻透明故称之为“冻”。这松皮冻因其上黄黑的斑纹如松皮一般而得名质地较硬在青田石中虽然算不得极品也是极佳的印料了。

    卢鸿端详了一阵这才先将其放下另取过一张薄纸来在其上按着石料大小先写下“褚遂良印”四字的印稿。书写完毕又看了看略略修改几处这才将之覆在了印面上。取过几张纸盖在上边又用小铜勺在水盂中取过一滴水浸在纸上用指甲轻轻辗动。过了片刻揭开纸稿便见印稿便反着印在了印面之上。

    褚遂良见卢鸿为自己演示显然顺便要为自己治一方印不由大喜踮着脚伸着脖子在卢鸿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唯恐看丢了什么细节。

    卢鸿从手边拿起刀来左手半斜着拿定印石右手握刀抵在石面运力直切刀尖吱吱有声石屑散落用力甚足。

    此时卢鸿精神极为专注左手持石或迎或转不断调整。而右手执刀便如执笔做书一般或起或落或轻或重刀尖在石面上或长驱直入或停顿拧转真有举重若轻之态。

    每当收刀之时卢鸿右手小指便轻拂印面将印上石粉扫入刻出的刀痕之中。随着刀不断起落印面上地四个细文小篆逐渐清晰起来。

    卢鸿左手不断转动印面右手刀法也变得逐渐轻灵。印文规模已具随着一些细节调整修正又将印边修过这才取过一件小棕刷来刷去印面石粉。

    褚遂良看了半天脖子都酸了此时长出了一口气忙着取过印泥盒来。卢鸿这印泥乃是自己炼制因此别样鲜艳。他将新刻地印章在印泥面上轻扑数下这才取过一张小纸将其盖纸上。

    纸上现出适才卢鸿所刻乃是一方细朱文印印风平正秀丽笔致流畅极合褚遂良书风。卢鸿自己端详了一阵感觉也颇为满意这才又取过印章来在其左侧以切刀刻了两行小款下书“卢九制”然后将印交给了褚遂良。

    褚遂良喜不自胜拿在手中看了半晌。又闭目思索适才见卢鸿奏刀所得良久之后才睁开双眼。褚遂良本精于书道此时卢鸿略一示范便已明其意。只是虽说“运刀如笔”但毕竟其中差别也甚多若想运转自如仍需多下苦功。

    卢鸿择其要点为褚遂良解说了一阵又取过自己手头一套秦汉印蜕来交于褚遂良要他以此为范本由其中平正一路入手多多临习循徐渐进。

    所谓“印宗秦汉”篆刻一道入手必由秦汉印而来。秦汉印多为铜印或为铸造或为凿刻。其风格亦多种多样大体而言以平正朴实为主亦有工丽巧妙者变化多端最可取法。

    褚遂良翻阅良久也是赞叹不绝。他本是天资绝顶的人又耽于书法多收古迹因此眼界自高。唐人治印多为“九叠篆”。所谓九叠篆者乃是印面篆字笔划曲折萦回层层叠叠看起来如图案般颇有装饰性但却失去了自然天真的意境颇显做作。此时看了这前人留下地古印残痕质朴平实又经岁月侵蚀笔画斑驳更增意趣褚遂良不由大为倾倒。

    褚遂良赞叹道:“不想这秦汉古印竟然一美至斯!卢鸿你独辟蹊径取法于此果然高妙。今人治印匠气十足用之书画实在如佛头着粪。从此以后那等印章打死我也不肯用了。从今开始我便日夜钻研篆刻之法定要将此绝艺习成自家风貌。”

    卢鸿点头道:“褚大人书艺精绝有了书法的底子熟悉了刀法自然事半功倍。只是褚大人可千万记住奏刀就石万万小心。小可便闻说有一位印坛前辈因用功太过疲劳至极结果不小心将左手小指刻成重伤残去。虽然技艺大成但终留残疾人皆称之为‘九指神丐’。褚大人可万万不要少了两个手指头来找我算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