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十三章 乱简
    鸿将这部《归藏》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心下也略觉掩卷不读之时忽然眼神落在书上看到了一处奇怪的地方。这其中几句写道:“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解其纷和其光”。

    这几句本来是抄的《老子》中的句子但与《老子》的原句的顺序有所颠倒。一般人若看到这里估计也就当作做伪之人故意为之或简单以为版本不同而已。卢鸿却若有所思感觉这地方颠倒得毫无道理。原文是“解其纷”两句在前其后为“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此处将“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三句分断于句子前后倒象是无意中颠倒的?

    做伪之人至少在摘抄时也会保持原文意的畅通似这般句前后颠倒却是为何?卢鸿心中暗暗思考。

    乱简!不错一定是乱简!卢鸿心中一动忽然明白了想来也只有这个解释。随即他又想了一想急忙翻到书的开头逐句细心看了一会又被他现了几处明显是乱简的地方不由恍然大悟。此时对于这部《归藏》卢鸿又有了些新的推断。

    上古书籍乃是写于竹简之上并以牛皮或绳带等编联起来贯装成卷。一旦这绳带生断裂则各片竹简必然生散乱其先后顺序经常出现错乱的现象引起前后竹简上内容的混乱。由于一些古籍词义本来古奥难解后人遇上竹简错乱之处。经常不明所以便按照错误地顺序传抄下来使得一些古籍越难以理解。这种现象一般便称之为乱简。但一般乱简的现象只不过一两片竹简而已。这部《归藏》的乱简情况似乎比较多因此才使得很多地方读起来前后词不搭义难以释读。

    卢鸿自己估计。这部《归藏》其中或有后人伪造的部分。但其必然有所参照。或许便是散乱的《归藏》古简。因为伪造者未能认真拾缀或才识所限难以整理便混杂抄录入书以至于此。

    但若说将一部混杂了后人伪造内容的乱简《归藏》整理出来卢鸿自己都觉得难以下手。因为《归藏》本就晦涩难懂上古词句中又多为单字词。前后本难连缀。若要重新排整出来简直和猜谜差不多。

    第二天卢鸿原原本本地将自己地现告诉了孔颖达并将无法整理的问题也老老实实说了。这一段以来因为褚遂良所说之事卢鸿也觉得自己有些心浮气燥。这次在学业上遇上这样的难题更颇为苦恼眼看书卷就在眼前。却难启其门。不由觉得有些灰心丧气。

    孔颖达良久未语手指在这部古书函上轻轻抚摸若有所思。过了许久。才对卢鸿说道:“卢鸿以你想来我辈读书人日夜苦读皓穷经穷搜冥索究竟是为了什么?”

    卢鸿一时呆住。他虽然不停地在经义中钻研读了数不清地典籍却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时听孔颖达问起来细细回想不由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自己确实是与这世上之人不同地。一直以来那一世地记忆总在困扰着他。究竟自己是前世的那个卢建国因车祸而穿越到了唐朝;还是自己本就是卢鸿忽然做了一个千年后的真实梦境?卢鸿这个身份是如此真实他有父母有家庭有亲朋好友都真实地不能再真实的生在自己身边。但前一世的记忆却也绝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梦而已。梦中记忆的众多砚石坑洞、纸墨工艺以及历史人物等等都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那记忆都是真的。

    不管是前世记忆中所学的一切被称为“科学”的知识还是卢鸿这一生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经义都难以说服自己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许这根本就是一个穷自己一生也不可能解开的难题但卢鸿心中总是下意识的拼命寻找一切解释地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到答案的机会。

    卢鸿茫然无语他读书只是为了寻找自己却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地自己。

    孔颖达见卢鸿呆呆不语不由长叹一声道:“卢鸿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地目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些东西以你而言不必依靠读书依然是可以得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