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贩子在唐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十三章 疗养的日子(2/2)
    学画的自然不只是这两位。

    父子、立本等见了卢鸿的花鸟草虫也是大为倾倒出先时地劲头来求学。只是衡阳公主这别业距离长安甚远他三人又不能长住于此只好隔三差五地才跑上一趟。只要一来便抓住卢鸿问个没完搞得卢鸿烦不胜烦。旁边的衡阳公主见了便笑他重色轻友实在是不可救药啊不可救药。

    他这里教书作画清闲散淡。长安城中因他遇刺一事却闹得不可开交。

    卢鸿遇刺后不久便被衡阳公主救起。衡阳公主随即派出人手四处查看不久在山道上现了卢鸿所乘马车。车夫系被一把弩箭之类凶器射中咽喉一箭毙命;在车壁上尚留有另一支弩箭的痕迹。但两支箭都被刺客收走并未留在原地。

    按此说来凶手至少携了两把短弩准备得应该是相当充分。而在行凶逼卢鸿坠崖后又能从容退回将两支箭带走可见其考虑充分必然是个老手。现场没有找到特别有价值的痕迹唯一留下的便是插在卢鸿肩上那把短刀。但这把刀并非上好的利器只是一把极其普通的短刀上边没有任何可以追踪的印记估计便是寻常摊铺所购地东西。

    追查人员至此也无法可施。另一条思路便是刺客能埋伏在卢鸿当天的路上必然是了解其行踪之人方可。这般说来最大的嫌疑自然是魏王李泰。但这事只能在脑袋里偷偷想想再没哪个胆边生毛的敢说出口来。何况这案子本来就是魏王督办天天在催下边人撒开网去定要捉拿凶手归案呢。

    卢鸿遇刺一案震动极大。虽然卢鸿并无功名在身但他身后卢氏、郑氏、崔氏地背景任谁也不敢小看了他的身份。这几日各大世家纷纷上书痛陈世家长期以来经受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打击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大声疾呼朝廷定要扫荡诸魔还天下人一个清明乾坤。

    此外朝中如孔颖达等士林名儒均纷纷连续上书。卢鸿这几年在士林中影响日渐突出其气学、格物学等已经被天下士子接受假以时日士林领袖的地位跑也跑不了。突然遭此横祸自然引起士林极大愤慨。

    就连朝中重臣房玄龄、马周等人对此事也极为重视。卢鸿与人并无冤仇何以有人要夺其性命确实令人费解。此事一个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起各方势力地冲突由不得朝廷不谨慎对待。

    只是虽然各方戮力进展却是丝毫也无。终南山地界本少人烟连绵数十里均是山岭若说在其中找到刺客来往的痕迹那便如同大海捞针一般。何况看这刺客的行为分明是个中老手若说留下明显的线索只怕是不太可能地。

    就这么乱糟糟地闹了十几天才有一个线索被挖了出来乃是终南山脚下一户山民提供出来的。

    这户山民乃是一对老夫妻住在终南山脚下一处偏僻的山坳里。老头儿每日打些柴火入城去卖生活甚是清苦。据二老回忆就在卢鸿遇刺地前一天有一个大汉前来借宿说是错过了宿头借住一宿。那大汉身高八尺面色黝黑寡言少语浑身上下只携了一个不大地布包。他只住了一个晚上次日早早地便走了。二老还记得这大汉面容有些奇特倒似北地的胡人一般。…bsp;待卢鸿遇刺之后官府大索那老头儿入城卖柴时听有人道官府悬赏搜求卢鸿遇刺一案地线索。老头儿计算时间觉得那大汉甚是可疑便径到官府中报来。

    官府中正被魏王逼得无处寻觅有了这一线索不管真假也要当作稻草般抓住。当下便急忙上报又着缇骑及精细的仵作去往那老汉家中细查。

    待详细询问了二老那大汉的形容举止之后均觉得此事确乎可疑。此处又不是交通之地哪有人来此处寻宿的?何况那大汉又未携行李眼见得不是出门在外之人。众人又四处查找。结果便在二老所指那大汉次日离开的方向不远现了怀疑是那大汉留下的一些痕迹竟是由小路上山去了。

    查案之人大喜当既按着二老所述大汉形容下了海捕文书广布人手搜查那大汉。只是当时大汉投宿时天色已晚二老目力又不是太好说得也不是很清楚。此时大唐中北地胡人甚多光这长安城中胡人怕就有几千若说只凭二位老人几句描述就找出来当真也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