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与衡阳公主说到这里两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
正在这里门口传来上官玥的声音道:“啊卢公子也在这里啊。”
二人转身见上官玥已经进来。这一段上官玥身体恢复得已经全然好了心情又不错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灿烂。
只见上官玥走到衡阳公主旁边笑着道:“我道公主的画怎么就进步比我快得多呢原来是卢鸿你给公主开小灶。哼这回可给我抓到了。”
卢鸿苦笑着道:“上官姑娘取笑了我这里哪有什么小灶可开的。”
衡阳公主也道:“上官姐姐不要生气我那是什么学画不过描几个小虫玩罢了。哪如姐姐你专攻兰绣大作是真正的雅艺。”说罢又转对卢鸿说:“一直以来也未求过公子画作。今日便想求件墨竹以为留念不知公子可愿赐作?”
卢鸿看着衡阳寻思片刻点点头道:“不敢称赐涂鸦之作还望斧正。”
说罢衡阳已经要门外的侍女准备器具。因为这一段学画所用的工具都早备全因此准备得倒也迅。
卢鸿取过一支大兰竹先在水盂中将笔浸得透了以笔尖从砚中蘸过一点浓墨又在一边的白瓷盘上轻轻抹了一转将墨色调得合适了这才从纸张下端向上如写隶篆一般一节一节写下一茎竹竿来。
画竹之法最要紧便是画那一股气节。古人以竹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故极重其品格。更因竹之有节喻人之有节故有“喜气写兰怒气写竹”之语便是言道写竹须有勃然生气。画绣时笔法竹竿似篆竹节似隶竹枝似真。竹叶似草故真草隶篆四体书法都在墨竹之上体现出来难度极大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画的题材。
画罢竹竿卢鸿又以浓墨来点竹节。之后以略淡一些的浓墨勾写绣枝。
绣子由第五节方起小枝。且左右交错而出。写这小枝极是考验笔上功夫。哪怕一笔力道未足整件作品便要大受影响。
之后卢鸿再于笔端点水调墨先淡后浓。腕下不停一片片浓淡远近的绣叶便依次生于枝头。
此图卢鸿所绘乃是两枝整竹由根至梢。完全写于纸上。远远观来当真如竹影摇动疏朗劲俏;近观笔墨变化自然。淋漓痛快确然有清丽华滋之态。
两竹画毕卢鸿又在其下。添了几枝新篁。所谓新篁。乃是指一年生的新竹。其叶乃是向上伸展的。待次年便翻而下垂了。据说墨绣新篁之法。是元代赵孟頫之妻管道升所创数竿晴竹翠叶小小秀雅绝伦。几枝新篁补过更显得画面丰富多端。
上官玥笑着说:“今天可算见到卢公子的真本领了怎么这么简简单单的笔墨就能画得这般灵动呢。这件竹子只怕衡阳是再舍不得送人了吧。哪天我也得要一件才好。”
卢鸿心中一叹并未接语。换过一枝小些狼毫略略打量了一下画面这才在左上角题下两句诗道:
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
下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