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九年上元节一过曾华以武昌县公的名义布北府一号政令正式宣布颂北府授奖令凡在上一年中卖粮卖布给官府过若干数量或者种粮高产者或者向官府纳税过若干数量者或者在工场重大创造革新一律按照数量事迹进行授奖并且规定了详细的细则。
例如到秋收除了完成公粮布绢赋税之外凡自愿以市价将余粮和余布等卖与官府者数量巨大者授奖一级有精美证书一份上有车胤书写的“赤忱报国”四个大字并有武昌县公府的大印和曾华的亲笔签名可以悬挂于中堂之上。当然这种“纳粮专业户”不会是那些人住在长安、南郑、成都等中心城市各郡县还有田地的世家高门而专门指那些凭自己领到的永业田、赋田或者开荒出来的自留田尽心耕种获得巨大丰收的百姓人家这些人能有那么多余粮出售除了勤奋肯干之外会种地也是一个方面。而且在当时惜粮如命的情况下这些“种田高人”获得大丰收之外在留下足够的粮食之外还能如此毫无顾虑地卖余粮给官府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北府的信任对曾华的感恩。
这书表是一种荣耀上面有右上角有授奖人的姓名、籍贯和授奖事由左下角有武昌公府统一的编号。书表由长安专人送出先州再郡一路大张旗鼓最后由县令带着人敲锣打鼓亲自送到授奖者家中。再在乡中街道显眼中处立石碑刻其事迹。而各州刺史府邸报更会6续将各授奖者事迹详细一一刊登明白。
如此一番表彰授奖者受到的荣誉在当时来说无异是“光宗耀祖”一般。曾华随即公布了第一批授奖者也就是永和八年农、工、商功绩突出者十二人农有六人雍州三人梁、益、秦州各一人都是种粮地好把式当然卖粮也多;工有四人。咸阳兵工场三人。阳兵工场一人。都是在炼钢、炼铁和制造上有突出创新者;商有两人分别是长安和成都的大商贾也是纳税大户。
除了由州、郡再到县的公示宣传外《武昌公府邸报》和相关的雍、益、梁、秦四州刺史邸报都在头版一期一整个面专门介绍各州授奖者的事迹。整个正月到二月被闹得沸沸扬扬这十二人一下子成了永和九年北府百姓议论最多的人也是最被羡慕的人。
要知道这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老百姓因为种田、做工和经商被授过如此高规格的褒奖简直就是名动天下地褒奖。要知道这邸报尤其是《武昌公府邸报》和《雍州刺史府邸报》都是影响天下地邸报。北到云中盛乐、北燕蓟城南到广州番禺、交州龙编(今越南河内东北)东到青州临、扬州吴城西到山南匹播、凉州姑臧众多名士达人都是以这两封邸报来关注北府地动向乃至天下的大势。许多名士都费尽心思想在上面留个名字而不得。现在居然有十二个不为名士达人们关注的平头百姓期期占据头版位置这怎么不叫例如江左名士之类的人酸掉牙呢?
但是曾华的事情再匪夷所思也不会有人吃惊反正天下人都已经习惯了。不过北府上下受到的震惊却是巨大的。那十二人在县令领着武昌公府、州刺史府、郡守府三级特使来到自己家中时他们都还不愿意相信这是真实地事实。当那封让无数人眼红的“证书”被沉甸甸地送到自己手上时这十二人无不跪倒在地面对长安的方向俯身顿嚎啕大哭。
而知道这件事情的数百万北府百姓也知道了一个道理就是种粮、做工和经商这样百姓该做的本分事情只要做好了也能光宗耀祖。无数的农夫、工匠和商人都纷纷摩拳擦掌他娘的那被授奖的管老汉不也是一普通老汉吗?不就是种田地时候很用心吗?谁不会?只要自己好生把田种好把工做好经好商多交税明年老子就有机会风光了。要是能得到这么一次授奖就是立即死了也值了这可是真正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地光彩事情。
在北府百姓为这农、工、商授奖令而开始“疯癫”曾华不失时机地在各大邸报上提出“劳动光荣富民强国!”.并署名撰写文章指出.北府要大力提倡劳动大力展生产只有百姓们富足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只有百姓们安居乐业天下才是真正的安宁。
而黄教地“喉舌”《真知邸报》却借着这个机会指出:劳动是上帝赋予万民的权利.也是义务.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得到上帝赐予的财富.也一并得到上帝赐予的安宁和幸福。因此信徒劳动创造的财富都是上帝赐予任何人私自剥夺都是对上帝的亵渎都是对上帝的宣战!文章最后更是“嚣张”地指出万民都是上帝创造的都是上帝的子民因此教会要保护上帝的子民在信仰上不要迷失方向堕入黑暗和罪恶之中;而官府要保护上帝的子民不受侵害而不是在万民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真知邸报》并进一步提出“仁德、兼爱、无为、守制”的思想几乎把儒、墨、法、道家的思想“一网打尽”却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仁德是忠君爱国追求上帝子民的大同;兼爱就是爱同胞兄弟谨守人性良善;无为就是崇尚自由不以自己的利益而去剥夺别人的权利;守制就是共同遵守社会法则无规矩就不成方圆。
《真理邸报》如此一说顿时引起各方的轰动各路名士纷纷出手在各种邸报上对《真理邸报》的宣言进行争论。开始出现地人大多数抬出了君臣体制大肆攻击圣教的缪言并开始抨击第一次公开宣扬自己思想的圣教。但是过了几天。隆、罗友在他们“把守”的《提学邸报》上刊登了文章《君民本论》他们先大肆褒扬了尧、舜和大禹这些人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那个人地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地千万倍;拿出千万倍地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的古代仁君先知。
然后又指出那些认为天下的利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